深度开发教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9-06-21朱义良
朱义良
摘 要: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强调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一堂课为例着重阐述如何深度开发教材,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材;深度开发;焕发活力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成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深度加工”。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节课时,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深度开发教材,在突破中寻找到了“教”与“学”的新的“落脚点”,让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一、贴近生活,精心设计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源泉,开发与利用数学教材资源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体现在对例题与习题的改编处理中。
为了让例题贴近学生的实际,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充分研究了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学情,并挖掘出学校具有种植园这样一个鲜活的课程资源,确定了教学范围与所要实施的教学策略,将教材上的例题改编后,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
学校准备用22根1米长的塑料栅栏围种植园,能围成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长方形种植园吗?
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园的种植与管理,对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内容会产生一种自然的亲和力。这样一个情境的设计比原有的例题更具有了现实性、探究性与思维性,努力做到了既尊重教材,又高于教材,使得数学学习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从而从多个角度去学会一一列举,在有序排列中体会解题的策略,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段呈现,巧妙设问
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常例题的呈现方式是直接的、完整的,但改编后的题目信息量相对较多,在容易发散思维的同时,也会干扰思路,所以笔者从智慧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分段呈现。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的前半段:
学校准备用22根1米长的塑料栅栏围种植园,大家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明确了:22米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宽)×2,每根小棒的长度都是整米长等信息。
随后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后半段的问题:
能转成面积是22平方米的长方形种植园吗?
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待学生稍作思考后,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问题: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以此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有一部分思维较快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说了将要采用的方法,有列表、列式、画图等,这样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方法的引领。通过题意的分析与引导,学生对整个例题的理解就非常透彻了,探究的意愿也更浓,有利于接下来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一个例题的分段呈现和两个有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为后续的自主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显然,教师应善于提问,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有效导学,合作共赢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以促进数学目标的达成。
自主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围成面积是22平方米的长方形种植园吗”。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易于让学生所接受,易于引发学生展开探究的欲望。为有效地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笔者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列表,有的说算式,有的说画图……这样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点迷津”。接着,笔者顺势出示“自主导学单”,让学生展开自主先学。导学单的设计简洁明了,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预设的列表、列式,也有开放式的其他方法,进而再得出结论。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生的先学是以教师隐含的教为基础的,这样的导学设计有扶有放,恰恰就彰显了一种“隐藏式的教”,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全心投入,积极表现,共享彼此的智慧火花,教师融入学生之中,聆听学生在小组内发出的“声音”,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予以及时的點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先学与交流。同时,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及时搜集相关信息,为后续交流点拨提供资源。这是一种“即时性的教”,彰显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值得依赖的朋友。教师的参与使得合作学习的功能被放大,让教师教得更省力,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四、踊跃展示,深层点拨
踊跃展示的知识储备的前提是先学得充分且有效,踊跃展示的心理储备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满满的自信心。在这节课的展示环节,学生们充分做到了这两点。在充分的小组交流后,教师指派一个小组到前面进行展示。学生们踊跃展示,有条不紊地交流了各自的方法。
方法一:列表。
方法二:列式计算。
22÷2=11(米)
10×1=10(平方米)
9×2=18(平方米)
8×3=24(平方米)
7×4=28(平方米)
6×5=30(平方米)
方法三:从面积20入手列举。
20=20×1,(20+1)×2=42(厘米)
20=10×2,(10+2)×2=24(厘米)
20=5×4,(5+4)×2=18(厘米)
由此得出结论:22根1米长的栅栏不能围成面积是20平方米的长方形。
一个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但一组学生的思维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生的展示把列举的方法多角度地呈现了,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其中第三种方法孩子们从问题入手列举出长与宽,反过来再计算出周长,通过周长出现的情况判断没有22根小棒的情况,此题得出结论。这样的一种方法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到的,但老师非常看重和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可喜的是这样的踊跃展示带来了课堂的活力与精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去探究,引导学生不拘泥于常规方法,努力求同变异,勇于创新。而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围绕一一列举中的注意点进行设疑问难与精心点拨,进一步“煽动”了学生争论,引发深度思考,得出在一一列举时的注意点,即有序、不重合、不遗漏等,以此让知识越辩越明,方法越用越实。这种精心的点拨,体现了教师“深层次的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促成了學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碰撞,共同成长的乐园。
五、有机整合,以练促学
数学学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练习是数学的“本”。如何让有效的练习促进高效的学呢?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改编了闹铃设置问题、浇花问题与打靶问题在“导学单”上呈现给学生,这三个练习题并不是单纯地以本为本,而是突出了一个“变”字,变化问题情境、变化呈现方式、变化叙述方式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多变中启动思维,让学生在多变中把握一一列举的本质,让学生在多变中见多识广,让学生在多变中积累更多的经验。闹铃设置问题与浇花问题属于例题的巩固和深化,依然注重了和例题吻合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待学生做好后进行了简单分析,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一一列举;浇花问题主要是“每两天、三天、四天浇一次”的含义;而打靶问题更深层次,思维含量比较高,引导学生在练习和交流中体会先分类再一一列举的重要性。同时在解决这道题时,学生的思维多样,出现两种分类的方法,一类分为相同的环数和不同的环数,另一类为先确定第一环,再确定第二环,教师指派学生一一呈现,着重讲解,让学生体会并学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练习的多变是一种智慧,巧妙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思考,带来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课堂的有效生成。
总之,深度开发教材是新时代视野下的教师教学的诉求,科学合理有效地对教材的深度开放能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异彩,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