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 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6-20郑佳音

教育界·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郑佳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历史教师要将历史学科教学和互联网平台、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发展学生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学经验,积极总结在历史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依托多样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地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更深度地融合教学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中历史学科的课内教学内容、课外复习的有机融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电子交互式白板,构建“时空意识”

时空观念是指观察、分析事物与特定时空间联系的观念。学生只有懂得将需要了解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分析和思考,才能真正还原历史的真相。

许多历史图片都能通过传统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观察,但缺乏交流和互动,本质上与用课本地图、地图册中的地图没有太大差别。而多媒体电子交互式白板能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批注、标识、互动等,使之深刻掌握古今地名位置及区别。用多媒体电子交互形式呈现时间轴,让学生做到时空结合,以此来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增强学生的时空意识,从而论述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二、利用微视频制作,发挥史料实证作用

所谓的史料实证就是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再现历史真实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微课,通过微信群、QQ群或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课前教师在微课中向学生布置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时代理解历史的能力和搜集、利用史料的能力。教师可在微课中多多设置疑问,介绍搜集史料、利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微课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以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为例,在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补充课本以外不同类型的介绍康熙对待文化的态度的材料,如:崇尚儒学,尤其是理学,包括背诵儒家经典、编纂汉文书籍等;康熙朝文字狱。引入信息矛盾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面对不同角度的史料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为依据就对待文化上谈谈对康熙帝的看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史料实证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使用反馈器IRS即时反馈系统辅助课堂教学,实现“历史解释”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历史解释,透过历史表象发现问题。即时反馈系统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具备事先实时检测评估、事实调查、数据统计、知识记录等优势,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获取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及时地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提出观点后,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简单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之上进行补充。这种师生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不高。教师把智能反馈系统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具体教学。

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历史观点,然后选择三到四名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紧接着让其他学生选择与自己类似的观点,最后通过智能反馈系统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分析,并且显示分析结果。还可以运用反馈系统进行随机点名,邀请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的历史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四、借助互联网搜集史料,掌握“唯物史观”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唯物史观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在历史情境中运用唯物史观去思考才能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历史,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史料只是简单地说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表现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并与中国的资產阶级进行对比分析,其他方面并没有涉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其他方面因素的资料。如让学生观看影片《甘地传》中“食盐进军”的场景,影片中讲道:“甘地他们面对殖民政府的暴力毫无畏惧,排列整齐,打不还手,最终队伍反而壮大了。”教师要通过观看电影上升到宗教信仰的角度去全面地讲解这次运动,在“食盐进军”的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在考虑甘地是教徒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客观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历史信息,展现“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展现家国情怀的素材,为学生展现了伟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意志,教师可充分在历史班级QQ群和微信公众号中推送这些展现人物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的资料,给予学生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理解历史,反思历史。

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堂的有机整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依托网络平台的存储功能,构建功能强大的师生共享历史教学课程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变革教学方式,依托网络平台(微信群、微博、QQ群)的交流功能,构建功能强大的师生交互式教学平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历史学科功能强大的课堂教学、交流互动、批改作业及考试三项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具有传统历史学习无可比拟的优势。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高中历史教师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自然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瑞.中学历史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现状与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何娟.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浅探——以人民版选修四(人物)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4(36):37-38.

[3]关欢欢.依托数字化环境 巧妙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7):51-52.

猜你喜欢

互联网平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基于协同融合的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平台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