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分析
2019-06-20平静
摘 要:随着国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纷纷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高等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衔接,而且有助于学生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本文基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全面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涌现,试点“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我国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素质、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的实际情況,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宏观上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的重要选择,在微观上则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途径。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对“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但是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研究仍然匮乏。对此,本文借鉴Ridzwan和Yasin(2015)的研究思路,从“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三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在获得数据支撑的同时获得相对理性的分析结果,从而有助于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课题组对绍兴地区四所高职院校[ZW(]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ZW)]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首先,在每所高职院校抽取2个二级分院;其次,对抽样二级分院继续随机抽取15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通过纸质、电脑以及手机app等渠道完成。这种调查形式既避免了主观确定调查对象带来的偏误又便于学生完成调查问卷,保证了获得数据的客观性以及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性。理论上应收回调查问卷1200份,实际收回1153份,剔除无效问卷(存在极端回复的问卷),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096份,有效率达91.33%。
在获取和整理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经济学Tobit模型对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其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通过“师傅评价”“教师评价”两个指标表示,而“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三个维度详细指标见下表1,其中的思政元素分别从“德育总分”“表现积极上进”以及“职业素养”,各指标取值范围统一为1-10。根据Tobit模型分析原理,设定各指标变量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上式中,yi表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两个指标,x1-x9则表示三大维度的9个指标,ε表示随机误差项,β1-β9表示自变量系数。本文将根据整理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代入上式,并运用STATA 15.1进行运算,最终的运算结果如下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三个维度上表现出了不同的作用。
1.“学生”维度。三个指标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均表现出了正向作用,但是所起作用却存在一定差别。其中,“理论知识学习”虽然表现出了对被解释变量正向的促进作用,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即高职学生并没有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度内化,无法将理论知识正确应用于操作过程中,也就不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而“实践技能学习”和“德育总分”程度更高,教师和企业师傅对于学生的总体评价也越高,也即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德育总分”不仅代表学生的思政表现,也代表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2.“教师”维度。“平时+期末”成绩这一指标的系数为0.0429,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学习相对认真、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在学校和企业获得肯定,也即具有更好地表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则表现出了负向性作用,且也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传统的先验理念存在一定的相悖性,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是由于教师认为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实践能力均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其在实践环节表现不如其他同学,这也是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政表现元素的“表现积极上进”分数越高,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评价也越高,根据估算的结果,“表现积极上进”分数上升1分,人才培养效果将提升3.3%。
3.“企业”维度。“实践操作能力”越强的学生,最终受到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评价也越高,说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系数为0.0055;“理论功底”则表现出了负向性作用,“理论功底”分数每高1分,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将降低0.29%,但其并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即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企业实践操作环节并未产生必然的联系,这是由于高职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通过学校的理论考试,而未真正将其进行内化,从而无法有效指导实践操作;“职业素养”指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促进作用极其敏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也会有较好的表现。
通过Tobit模型的分析,对x1-x9影响力系数及显著性水平进行了估计,发现大部分指标均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大部分指标均表现出了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促进作用。其中,表示思政元素的“德育总分”“表现积极上进”以及“职业素养”三个指标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也即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表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如今自媒体泛滥的时代,研究如何有效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话语权影响力成为了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重要课题。
通过进一步分析,也发现了部分不合常理的指标:“理论知识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理论功底”。这三个指标均涉及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于上表1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的评估,说明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高职学生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并非为理解和应用而学习理论知识,因此,较高的考试成绩所代表的“理论功底”却并不能与企业实践操作进行较好匹配。
四、增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建议
实证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有显著的促進作用,而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却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各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有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话语权影响力,促进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内化,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话语权影响力
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树立积极利用自媒体进行政治传播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理念,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自媒体的运行规律,积极主动利用自媒体信息发布渠道,以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抢占高校思政工作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宣传渠道、内容和方式的全方位融通,全面梳理高职院校实现“德育”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思政宣传渠道,借鉴当前网红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方式,在思政教学内容和渠道进行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潮流,抢占思政教学制高点,才能有效增强思政话语权影响力,从而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二)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内化能力
基于上文分析可知,基于应试的高校理论学习,并不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此,只有增强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内化能力,才能有效增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记忆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或者短片故事,让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所需理论工具。其次,作为企业师傅在侧重企业实践操作的同时,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提炼出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点,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只有教师和企业师傅互相协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从操作过程中提炼出核心理论知识点,互相印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三)完善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三方主要参与者,因此,完善的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应包括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四方面。其中,自我评价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且基于阶段性评价和期末综合评价对自我学习、实践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客观性评价;同学互评,通过随机组合搭配,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和同学关系等指标,该种评价方式相对客观;教师评价,主要通过课堂的形式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表现以及课程全过程性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该种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企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操作、工作态度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的评价体系体现出了全面性和客观性,能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C. R. Ridzwan, Ruhizan M. Yasin. Cultivating Learning: A Grounded Theory of Skills Acquisition for Vocation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174, 12 February 2015, Pages 275-282.
[2]杨红荃,苏维.基于管办评分离的中国现代学徒制社会评价机制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7(4).
[3]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4]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探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1):12-17.
[5]邓宏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01):117.
(平静,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