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构想
2019-06-20刘晨张炳君聂晓莹
刘晨 张炳君 聂晓莹
摘 要:基于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办的重大机遇分析了规划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国内大背景,梳理概括了自由贸易港的基本概念、类型、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分析了青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所具有的自由贸易港基因、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对外开放走在前列、政策效应叠加集中“四大基本优势”;从创新有效申创路径、明确目标定位、拓展腹地空间、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青岛申建自由贸易港的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港 对外开放
一、自由贸易港的内涵和建设背景
(一)自由贸易港的概念与类型
自由贸易港是在国际贸易领域经常被提及的概念,但国际相关文献中,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FTZ)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是不同国家根据当地的法律、政策文件或习惯而使用的不同叫法,其实质差异不大。2017年11月时任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撰文阐述十九大全面开放战略时指出“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1][2]
从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来看,根据其功能定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一型自由贸易港,以中国香港、迪拜等为代表,以口岸经济、转口贸易为显著特征,要素流动高度自由,业态功能相对单一;另一类为综合型自由贸易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以腹地经济、进出口多元贸易为显著特征,在保障要素跨境流动便利的同时,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融合互动,鼓励业态功能的综合发展。当前,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调整,自由贸易港功能业态综合化趋势明显,香港、新加坡等传统自由贸易港正加速功能拓展,促进工业、贸易、金融、旅游等多方面发展,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青岛经济实力雄厚,腹地范围广阔,自由贸易港建设应重点对标综合型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安排,着眼于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
(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宏观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3][4]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我国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统筹利用全球资源,谋求国际分工优势地位的战略举措。
世界经贸形势发生新变化。当前,发达国家在全球主导经济增长、掌控规则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影响价格形成的态势逐步被打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发达国家仍牢牢占据服务贸易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催生了新的贸易结构。[5]同时,由于近年来“反全球化”思潮此起彼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仍不明朗,各国纷纷推进自由贸易区(FTA)建设,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加速,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我国改革开放构建新格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将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纳入全球化浪潮,使全球化红利惠及更多沿线国家,实现全球财富的再分配。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的不断升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正在向外部转移,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实施进口促进战略,向投资贸易领域双向开放转变。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总体来看,我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形势下,国家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图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外彰显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意志,表明我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引领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我国开放方面将对接国际准则,并逐步使国情与国际准则相适应,进而推动准则更新,参与标准制定,并最终谋求主导地位。二是对内打造开放新高地,鼓励差异化探索,推进制度和营商环境创新,充分发挥开放高地政策、功能、经济等全方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逐步释放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激发地方创新发展活力。
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
(一)世界主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经验
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自由贸易港和2000多个与自由贸易港内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经济区域,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都发展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自贸港,成为主导国际间贸易的枢纽、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为青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借鉴。
1.香港:实行整体模式的自由港体制,是全球最自由、最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除酒类、烟草、碳氢油和甲醛四类商品外,一般进出口货物无须缴付任何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费;对货物的进出口经营权不设限制,任何在港企业和个人均可办理货物进出口,且无需向政府申请或登记。实行自由汇兑制度,本外币都可自由流动,成为亚洲地区唯一没有离岸业务和本地业务之分的“一体化中心”;金融机构密集,全球百强银行有74家在香港设有业务。实施少干预、无补贴的市场经济政策,对本地公司及外商一视同仁,为所有有意向在香港营商的企业创造平等的投资环境。
2.新加坡:将港口建设与电子政府、信息化高度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建成全球最高效的海关贸易网络,自由贸易程度名列世界前茅。1989年,新加坡政府整合了海關、检验检疫等35个相关部门,建成了全国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为企业提供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一站式”服务,入关时间从原来的2至7天缩短至几个小时。投资环境优良,新加坡企业注册便捷、条件宽松,任何国籍的成年人提交合格材料,即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公司注册,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新元,政府在日常管理中不对经营活动过多约束。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新加坡排名第二,截至目前已有约2.6万家国际企业在新加坡投资,三分之一的《财富》500强公司设立亚洲总部。[6]
3.迪拜:1985年迪拜自由贸易港成立,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加强港口资源和运行整合,成立杰贝阿里自贸区管理局,采取“政企合一”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行政管理、工程、能源供应和投资咨询等多种服务。实行“自由贸易港+特色产业城”的“1+N”运行模式,通过在杰贝阿里港周边布局金融城、互联网城、媒体城等特色产业区,实现港口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的释放了自由贸易港的“制度红利”和辐射效应。完善配套政策,对区内企业实行大幅度的税收优惠,例如50年内零企业税、零个人所得税、零进口关税和再出口关税;[7]区内资本、外汇完全自由流动,允许100%外资所有权;通关简单便捷,24小时内可办结海关手续,7天内可办结投资手续。
(二)我国主要城市自贸港的建设思路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以“1+3+7+1”自贸试验区为骨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十九大召开之后,各地掀起申建自由贸易港的热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明确提出要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期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占得先机。[8]作为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由贸易港肩负着服务带动周边区域、联动支撑国家战略的重任,其建设应立足于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发展,贵在“精”而不在“多”。
1.上海: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9][10]上海编制的自由贸易港方案中,其政策设计聚焦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尤其在离岸税、企业所得税等税制设计上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2.天津:2016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委托南开大学开展了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战略研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试验任务。2018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将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推动自由贸易港申报建设。
3.重庆:十九大召开后,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目前,重庆正研究利用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和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优势,以果园港—两路寸滩港—中央商务区为载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从低税到免税、从便利到自由目标,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灵活、便捷高效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实现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流动的自由化,全力建设“内陆版”自由贸易港。
4.郑州: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主要基于“国家确定的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和航空网的中心”。如今的郑州“两小时高铁圈”已覆盖4亿人口,“两小时航空网”可覆盖全国95%的人口和经济总量。[11]公路港联通全国,铁路港(国际陆港)通达欧亚,航空港辐射全球,郑州以“铁、公、机”叠加效应为特色的“多港集聚”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已经绘就。
综合来看,各地申建自由贸易港已不是单纯争政策或争特区,而是要综合比拼城市的实力、功能和地位,比拼谁能更好地在承担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中央对自由贸易港的设立将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进行选择和布局。
三、青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
青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青岛获批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应抓紧这一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力争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一)青岛有自由贸易港基因
1898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强行租借青岛后不到半年,就仿照香港宣布将青岛作为自由港,正式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自由港包括整个德国租界地区。1906年1月1日起,德国将自由港的免税区域缩小为以大港为中心的有限地区,青岛不仅具备了一般贸易口岸的基本特征,还获得了自由港体制优势,青岛口岸贸易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2000年青岛保税港区率先在全国提出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三步走战略,自由贸易港区参照国际自由贸易港区惯例设立,具有境内关外的特性,全天候24小时开放,通关高效便捷,为企业节省大量物流成本,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其后借鉴国家批复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改革创新举措,上报了青岛自由贸易港区总体方案。
(二)青岛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优势突出
青岛市具有面向日韩,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城市群,辐射沿黄流域的区位优势。青岛海港腹地广阔,国内纵深覆盖西至新疆、南至广西,是沿黄流域乃至北方地区重要的出海口。青岛空港双向连接东北、西北、华中与日韩地区,是区域性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横八纵”布局中,青岛处于沿海通道一“纵”、青银通道一“横”的交汇处,联通陆海、地位显要,海陆“双扇”型、空中“米”字型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近年来青岛持续放大海陆联运优势,依托胶州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设立青岛口岸多式联运中心,开通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东盟专线等5条“一带一路”国际班列,形成北到蒙俄、南连东盟、东达日韩、西至欧洲的四条经济走廊。[12]累计到发国际班列1084列、7.43万标箱,日韩两国商品通过海铁联运经青岛中转至欧洲、中亚比海运直航缩短25—30天,至东盟缩短7天。
(三)青岛对外开放走在前列
2017年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102.4亿元,增长16.9%;其中,出口额6329.8亿元,增长12.0%;进口额4772.6亿元,增长24.2%。全市實际到账外资金额77.4亿美元,增长14.0%。国际贸易和投资市场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正由依托毗邻日韩的地缘优势开放逐步向形成面向全球的大开放格局迈进。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跨境发展、多国双园”合作模式得到国家认可,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截止2017年底,青岛对上合组织相关国家投资项目74个,投资额32亿元,并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尼泊尔7个国家的12个城市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青岛日益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的主要“出海口”和“贸易驿站”。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涌现出一批跨国投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海尔集团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在全球建立起66个营销中心、10大设计研发基地、108个制造中心和14万余销售网点,2017年实现海外销售额119亿美元。海信、华通、恒顺众昇等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先后在巴基斯坦、南非、印尼等沿线地区规划建设了17个经贸合作园区,其中海尔鲁巴工业园等6个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重点项目库,在全国、全省分别占比5.8%和42.9%。
(四)青岛政策叠加优势集中
青岛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西海岸新区获批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助推青岛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青岛高新区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功能。青岛作为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承担着“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的重大任务。同时,青岛还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改革试点、试验以及示范任务,包括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营改增”改革试点城市等。通过实施这些国家改革创新战略,青岛的城市地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四、青岛申建自贸港的建议
综合前述分析,国家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布局中将更多地体现战略意图,青岛只有积极承担国家战略,敢于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和实力,在申建自由贸易港中取得实质成果。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开放,而高质量开放的重要标志就是自由贸易港建设。青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自由贸易港这张高质量“开放牌”。
(一)借鉴先进地区建设经验,选择有效创建途径
目前来看,创建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有两条:一条路径是由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其中以上海和浙江舟山最为典型,二者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过程中,已经超前预设了探索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则直接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明确“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但这条路径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对“1+3+7+1”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是否要扩容没有明确的导向,目前看继续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已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必然承担自由贸易港的探索任务,如国务院刚刚批准发布的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都只字未提自由贸易港建设,显示近期在三省开展自由贸易港探索的可能性不大。这表明,在国家层面设计中,自由贸易试验区未必一定是自由贸易港。
另一条路径是由自由贸易港带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即海南模式。国家“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使命,建设自由贸易試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模式表明,自由贸易港的布局是基于构建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下的国家意志和战略选择。尽管海南探索自由贸易港是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国际背景下获准的,且下一步能否扩展到上海乃至更多地方尚不明确,但青岛抢抓建设自由贸易港机遇的决心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国际经验也证明,凡是建设有自由贸易港的地方和城市,一定是自由贸易区。对此,青岛申创自由贸易港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挥在“一带一路”、中日韩自贸区、军民融合、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抓住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办的重大机遇,争取在承担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在国家改革开放新格局中谋求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明确发展目标定位
一是在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区域上应突出青岛在“中日韩”自由贸易中的区位优势。目前,随着中日、中韩关系的回暖,地缘政治呈现出有利于发展和振兴区域贸易的趋势。同时,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日韩都强调自由贸易对亚洲繁荣的重要性,并宣布加速2012年启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磋商。为此,建议青岛应抓住机遇,早做筹谋,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坚持申建中日韩自由贸易“核心区”和规划建设“自由贸易港”两手并用、双管齐下,本着港区一体,以港联区,以区促港、港区并立的思路,国内放眼更大的腹地,国际放眼中日韩等地缘国家,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魄力,真正把青岛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桥头堡城市。
二是在自由贸易港的空间布局上应突出青岛“海港+空港+陆港”的综合优势。抓紧推动青岛保税港区董家口保税功能拓展区建设,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进一步整合优化青岛保税港区围网区域。依托青岛新机场积极争取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依托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积极申建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开放口岸,探索建设陆港综合保税区。以青岛保税港区(含董家口保税功能拓展区)、空港综合保税区、陆港综合保税区为主体,在空间上突出陆海统筹、双向互济、综合交通枢纽等优势,申建自由贸易港。
三是在自由贸易港区的战略定位上应突出青岛“海洋特色、品牌经济”的创新优势。立足制造业基础完备、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对外开放枢纽门户地位突出、政策先行先试等条件,力争在优化制造业产能布局、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探索。四是在自由贸易港的着力方向上,应围绕更加充分的“一线放开”、更加全面的“区内自由”、更加集约的监管体制和接轨国际的税制安排等四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三)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拓展腹地空间
一是加快陆上通道建设。推进沿海通道(含渤海湾高铁)、渤海湾“大蓬”通道(大连—蓬莱桥隧)建设,向北连接京津冀和东北,向南联通长三角。推进济青高铁过郑济线连接鲁西、中原,通过青银通道连接石家庄、太原、银川,贯通华东、华北、西北、沿黄等城市。尽早谋划与鲁南高铁连接,加强对鲁南、苏北、河南的辐射。推进济青高铁、鲁南高铁与京九线、京沪线、京沪二线连接,实现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及内陆各城市群的快捷联通。
二是推进对外对内交通体系高效衔接。以青岛新机场为依托重点,加快轨道交通8号线建设,构筑“四横六纵”快速路网,衔接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荣城际、胶济客专等。以铁路红岛客运枢纽、青岛西站客运枢纽为重点,加强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的有机联系,实现零换乘、一体化,提升通达效率。
三是大力发展联运业务。打造“一带一路”货运走廊,加密国际班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货物“进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货物“出海”架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不断提升“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功能,拓展发展腹地,带动沿黄经济带发展。[13]
(四)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一是推动自由贸易港与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与联动效应,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实现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14]。积极发展离岸金融,采取境内金融账户和离岸金融账户分开管理的渗透型市场模式,允许一定比例的离岸账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探索建设石油、铁矿石等区域性大宗能源类商品交易市场,依托橡胶、棉花、尿素等优势品种,引入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以参股或控股形式成立青岛国际期货交易所。
二是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借鉴上海经验,积极探索“双自联动”。瞄准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创新型产业”,加速产业提质增效。实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战略,以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通过资金支持等手段,探索设立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中心,培育有利于引智、创新和转化等方面的良好环境。
(五)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压缩现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实现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尽快实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一单清、全覆盖。加大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力度,推进一网通办,实现政务网络上下左右联通、线上线下融合,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
二是推动更多市场主体注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向小微企业转变,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大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构筑大型产业集群。
三是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实行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实现“一口受理”“两验终验”,推行“函证结合”“容缺后补”等改革。[15]
參考文献:
[1]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11/10/nw. D110000renmrb_20171110_1-04.htm,2017-11-10.
[2]张释文,程健.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8(02):91-9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4]李凯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12):35-39.
[5]崔凡,李淼,吴嵩博.论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J].国际贸易,2018(04):13-15.
[6]李凯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12):35-39.
[7]旭莲.自由贸易港: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J].航海,2018(03):5-6.
[8]许宏强,王海峰,陈耀,霍建国,张倪.探索开放新高地 首批自由贸易港将花落谁家[J].航海,2018(02):59-62.
[9]《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3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31/content_5182392.htm.
[10]任姝玮.从保税区到自贸区[J].浦东开发,2018(04):12-13.
[11]李思奇,武赟杰.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8(04):27-33.
[12][13]赵新兵.梦想从海陆交汇地起航——当上合峰会走近青岛[N].青岛日报,2018-05-10.
[14][15]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借鉴与实施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8(01):5-12,68.
(刘晨、张炳君、聂晓莹,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