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9-06-15姜润平

声屏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后一公里

姜润平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县级融媒体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当前,县级融媒体的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敞开胸怀迎接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然而,基础薄弱、条件落后的县级融媒体在建设中遇到了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速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服務群众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观点之一,意思是指要解决好服务民众最后并且是关键性的步骤与环节,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同样面临着“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也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赋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责任。此外,在有线电视用户数量锐减的情况下,作为县级新闻宣传主阵地的县融媒体中心应顺势而为,弥补电视传统媒体的不足,切实担负起、完成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使命。

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存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缺乏、内容设计落后、功能服务不全和推广载体有限、

专业人才缺乏。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县级融媒体建设进程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县级融媒体机构仍然没有建立一定的人才培养库,对于新媒体方面的人才培养观念较为缺乏,管理机制老化甚至缺失,加之县级新闻平台较低,所以许多有能力有才气的专业技术人员频频跳槽,出现了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目前,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中仍然有不少是与新媒体工作无关的。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新媒体工作,没有新媒体的知识与技术,在县内成立各种媒体融合机构,但没有及时招聘到新媒体专业技术人员时,只好“赶鸭子上架”,勉强而为之。这些非专业的人员从事运营融媒体的职责和任务,既要完成以前广播电视宣传的所有工作,又要参与融媒体的日常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使得他们做新媒体工作时间精力不能集中,从而导致了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质量不高。因此,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没有专业人员的智慧作支撑,很难能做到新媒体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很难吸引受众的眼球。

内容形式落后。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以后,除了微信以外,很多地方存在APP生产力较弱的问题,发稿量、被转载量、阅读点击量较低,主要原因是新媒体作品的内容单调,表现形式落后。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员主要为县广播电视台的人员,融媒体中心生产的内容大多为广播电视台复制黏贴过来的电视新闻,而且时政类新闻居多,社会民生新闻较少,新闻内容不够接地气。同时,因为缺人才、少技术、无经验,高质量的微视频、快闪、抖音等新媒体作品无法大量生产出来,以弥补传统媒体产品的不足,所以县级融媒体的产品在短时期内很难达到吸引受众的理想效果。

服务功能不全。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手机APP功能都已建立起来,设计了头条、要闻、党建、政务、民生、社会等诸多板块,但政务服务这方面的功能还比较欠缺或不够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比较感兴趣的板块是民生板块,他们希望通过APP 关注和了解社保、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可以从中找到反映诉求的渠道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靠自身条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完善的政务、民生服务板块。笔者了解到,县内交通、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APP,这些五花八门、各自为政的众多微信公众号和APP让群众应接不暇,甚至让群众产生厌恶情绪。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县内的这些平台是非常丰富的资源,但很难集中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APP上来,所以,导致了融媒体中心APP的政务、民生服务功能不完善、不接地气。

推广载体有限。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南昌县,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农村的少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城区还有较大差距,所以这些地方村民使用的手机功能单一,性能较差,甚至还有很多村民没有手机。同时,部分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不会使用网络新技术,导致“掌上昌南”手机APP的推广难度增大,使用普及率偏低。

解决的办法

县级融媒体在经济支撑、人才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的“先天不足”,导致了机构虽然融合,但未与现代融媒体技术相匹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能实现功能上的真正融合,融合后未能达到“1加1大于 2”的效果。因此,必须从源头上解决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内容“抓小”接地气。加强内容的策划,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想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首先要在内容上做文章,谋优势,探索出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内容上要“三贴近”,规避曲高和寡,力求接地气、平民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创作生产的产品不可能与大报大台“高大上”的宏篇巨著同日而语,但可以从小处着眼,捕捉、挖掘基层群众和广大农民的鲜活小故事,让他们成为作品的主角,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他们的生产生活和他们的所想所盼。宣传党的政策,也应以平实的表述方式,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把党的“声音”与群众的“心声”有机融合,让党的政策有机融入百姓的生活,走进百姓的心田。

其次,形式上要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譬如设计精美的界面,采取灵活多样的体验效果,以艺术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追求理想的审美效果。短视频、快闪、抖音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流行产品,而且创作生产“短平快”,所以可以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表现方式和手段的一个重点方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学习大报大台创作的经验与做法,在短视频、快闪、抖音等方面重点发力,以小题材小故事创作“小作品”,以新颖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追求传播的“大效应”,以此博得大众的青睐。

功能“朝下”应民需。为了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加强功能拓宽,增强服务效应。和内容一样,融媒体APP功能定位要对准基层群众的所盼所需,更多地从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政府推动等各种有效方式,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把群众比较关注的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农业等功能集中融合到一起,设置在APP“政务服务”板块中,以增强服务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针对性、实效性,让APP在信息咨询、在线办事等方面为基层群众带来便利。

培训“进村”促推广。为了让县融媒体的APP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喜闻乐见,便于使用,还必须加强APP使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使APP的使用技术实现从县到乡到村的延伸与覆盖。同时,要取得乡村干部的重视与支持,让他们首先成为APP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推动者。笔者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干部群众对APP不了解也不会使用,因此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乡村干部进行“点对点”“手把手”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使用技能,然后再由乡村干部指导群众正確使用。尤其是在很多网络新技术出来以后,更需要加强技术的培训与指导,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能够知晓、熟练使用APP,让 APP成为群众喜爱,在办事、咨询时可“信手拈来”的“好伙伴”。

人才“广进”壮队伍。得人才者得未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障,这是“共识”的问题,但也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最棘手最头痛的现实难题。感情、环境和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地方不仅创业平台低,而且工资待遇低,因此,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想方设法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并建立能充分激发干部职工潜能与热情的绩效考核办法,以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同时,通过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切实改善和提升硬件设施和技术保障条件,为融媒体中心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县级融媒体建设任重道远,要着力从人才、技术等方面夯实基础、储备资源,从内容、功能等方面创新求变、提升质量,方能增强发展实力,赢得发展空间,方能切实担负起完成引导好服务好群众,“打通服务群众一公里”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南昌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1.刘  茜,刘秋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长沙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工作侧记》,《湖南教育(下)》,2015(10)。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后一公里
中宣部、广电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三项重要文件
贫困地区县级融媒中心解决方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探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
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重在打好“群众牌”
快递公司深挖“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