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19-06-14陈建烨王晔屠更旺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传承与保护高校

陈建烨 王晔 屠更旺

摘要:达斡尔族音乐是我国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乌钦”“扎恩达勒”“哈库麦勒”等多个音乐文化形式,被列为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传统传承和保护的方式为基础,依托高校教育平台,是当代社会传承非遗类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对本地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的优势,推动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活态传承,丰富我国非遗文化宝库。

关键词:达斡尔族   非遗类音乐   高校   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93-02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达斡尔族是我国仅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文化。

一、达斡尔族绚丽多姿的非遗类音乐文化

达斡尔族有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遗类音乐文化,已经挖掘整理、公开发表的传统音乐形式“乌钦”“扎恩达勒”“哈库麦勒”相继被列为国家级、省市级非遗名录,是我国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钦”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曲艺说书,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达斡尔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情况下,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曲艺说书表演艺术形式盛行于達斡尔族聚居地。“乌钦”早在清朝年间便为民间艺人所传唱,并被当地人所喜爱。最初的“乌钦”是达斡尔族文人用满文独创的叙事体诗歌,为一人说唱,自弹自唱,“乌钦”多半的曲调都来源于达斡尔族的“哈肯麦”与“扎恩达勒”,而且一般为一个基本的曲调反复地演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曲艺说书“乌钦”,还盛行以四胡乐器作为伴奏,今天我们看到的“乌钦”也是经不断地改良发展才形成的曲艺品种。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人民在劳作中创作出来的独具生活气息的即兴民歌,达斡尔族人在日常的劳作、生活中吟唱。“扎恩达勒”的曲调十分高亢优美,达斡尔族的生活方式以狩猎为主,林、牧、农、渔并存逐步变迁,“扎恩达勒”也随着生产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才呈现出目前更多种多样的“扎恩达勒”。

“哈库麦勒”是最能体现达斡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传统歌舞形式。“哈库麦勒”肢体语言表达丰富,通俗易懂,歌舞表演不受场地和人数的制约,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它的原生性展示得非常明显,很多动作是模仿捕鱼、狩猎等活动的动作,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擅长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擅长从身边发现美的优良传统,深受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

二、高校传承与保护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现状

随着相关专家学者对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不断深入研究,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起来,通过专业音乐学者以及达斡尔族的研究专家的不断努力,极具学术价值的达斡尔族音乐文化专著、论文等相继出版发表。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依托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保护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成为可能。

(一)齐齐哈尔大学传承与保护斡尔族音乐文化的问卷调查

齐齐哈尔市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齐齐哈尔大学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校,肩负着传承发展本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本次调查问卷面向齐齐哈尔大学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300人,汉族学生273人,其余少数民族学生27人(包括达斡尔族学生11人)。通过调查发现,随着传承民族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斡尔音乐》选修课、达斡尔族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以及研究生少数民族专业方向的设置,都为培养专业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术人才提供了保障。调查问卷显示高达65%的同学是通过高校少数民族相关的专场音乐会接触到的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有87%的学生对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有浓厚的兴趣,52%的同学愿意主动尝试学习达斡尔非遗类音乐文化。结合数据显示,目前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齐齐哈尔大学已经受到一定重视,但高校对于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教育普及的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对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具体措施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二)齐齐哈尔大学传承与保护斡尔族音乐文化的课堂尝试

2014年,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修订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了《达斡尔音乐》的院内选修课程,经过三年的筹备,正式于2017年秋季开课。课程以讲授、欣赏、演唱为主,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并欣赏和学习演唱达斡尔族民歌,这也标志着达斡尔传统的音乐文化首次成为一门课程正式进入高校。目前课程开设两学期,已有100余名同学参与课程学习。达斡尔族音乐的传授成为常态化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达斡尔族音乐的高校传承。齐齐哈尔大学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逐步实现着对地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创新。

(三)齐齐哈尔大学传承与保护斡尔族音乐文化的舞台实践

2012年,齐齐哈尔市政府与齐齐哈尔大学通过校地合作,打造了以达斡尔“乌钦”音乐穿线的艺术精品《达斡尔人》,艺术地展现了在嫩江流域生活的达斡尔族人民的风貌。该剧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代表剧目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得11项大奖。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在音乐厅成功举办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教学演唱会》,演唱会得到了现场观众高度认可与评价,为达斡尔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民族管弦乐团编排《江桥组曲》,其中就描述了达斡尔族英勇抗战的英雄事迹,通过编排乐曲的形式,使达斡尔族音乐文化得到推广,宣扬革命爱国主义精神,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达斡尔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四)齐齐哈尔大学传承与保护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学术推动

2012年,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设立并招收“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高层次、学术研究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的高级音乐人才。更多的老师、学生以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作为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了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发展。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承办了《区域少数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与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聚集了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会上探讨了如何发挥嫩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优势,发展区域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平台,探索区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新途径,为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贡献力量。

三、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创新传承方式

地方高校对本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区域优势,高校应该根据各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积极有效地保护以口头传承为主的非遗类音乐文化。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大趋势,创建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平台”,并于2016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助力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能够得以长期传承与保护。2018年8月,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展开了“征集达斡尔民族文献”活动,按计划面向全校及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达族同胞征集达斡尔族文献资源,此项活动将对征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及数字化加工,使达斡尔族的相关文献规范化、数字化,方便查阅,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撑。另外,地方高校应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特点,将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相关新闻和音视频,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眾号等进行推送,形成以传统传承方式为基础,多元传承方式并举的局面,使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建立起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高校传承的良性平台,不断促进和推动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丰富我国的非遗文化宝库。

参考文献:

[1]吴雪峰.浅析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特点、现状及其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2]王晔.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钦”的本体研究与现代传承[J].音乐创作,2015,(06).

[3]朱艳彬.校地合作传承达斡尔民族民间音乐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4]孔健.达斡尔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7,(01).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传承与保护高校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