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2016-06-30陶露露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调查

陶露露

【摘 要】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问卷的介绍与结果的分析;另一部分是关于我们调研者的感受,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扬与传承扬州的口头文学。

【关键词】扬州当地人;调查;扬州方言;扬州口头文学;传承与保护

0 前言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从古至今,从“扬一益二”的繁盛到了现在的现代化繁荣,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但与此同时,时间的河滩也无可奈何地过滤掉了许多璀璨的金沙。

1 正文

扬州的方言极具特色,是江淮方言的代表,扬州方言音韵发声有力,音调婉转,极能表现出人的情绪,对于语言环境、语义表达等都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

随着现今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传播渐渐弱于了大力推广的普通话,而扬州方言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从扬州方言的特色上来说,扬州话不分z、c、s和zh、ch、sh,这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如今的仪征北部、天长南部以及邗江某些地方是保持了平翘舌的区别的,由此可推断很早之前扬州话可能也是有平翘舌之分的,但后来基本不区分了,大多数用平舌发音。此外,扬州方言不分n、l,不分尖音与团音,不分前后鼻音。扬州方言的韵母还有一些特色,比如,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扬州话里读成单元音韵母,在普通话中,双元音ai,ei,ao,ou,在扬州话中就变为了ε,e,?蘅,?藜ω。还有特殊的一点就是普通话里读音相同的两个字,到了扬州话里却不相同,比如官与关,扬州方言中官不读guan而读guon,再比如山与扇,扬州话中扇不读shan而读xian。这里讲述的是与普通话的差异之处,当然也有相似的不用改变的地方,这里暂且不作讨论。

发音的不同是方言与普通话不能共同发展推广的一个原因,许多地方方言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而使自己的语音特色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方言呈现出一种凋落的状态,越来越引起重视。近日,“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的上线,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地方语言资源库,这也体现了现今人们对于挽救地方方言与文化所作出的举措。

扬州地区以方言为载体,也有许多当地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例如扬剧、扬州弹词、扬州评话、扬州清曲以及扬州谚语。其中部分特色口头文学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扬州民间特色文学需要的是真正的传承与认同。扬州的民间口头文学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其内容也蕴含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的痕迹,以及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

现代随着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韩流等流行元素的涌入与冲击,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即使是在扬州当地也早就已经不占主导位置。由于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地文学无可奈何得退居后线地位。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应该阻止时代的发展、审美的转变,但是也不能任由扬州当地的文学形式逐渐湮没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扬州的口头文学承载着历史的、文化的、文学艺术的丰厚内涵,不能轻易地做大改动,但也要跟随大众的审美趣味加以调剂,创新发展、创新演绎。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不确定与希望明确的态度,我们需要以扬州当地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扬州方言的认同感以及对扬州口头文学的了解及保护传承的态度。

我们项目组的成员带着自己的疑问对扬州当地人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选定的调查对象分散在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以及城乡各地区,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对象单一,调查有漏洞。我们设计了纸质版调查问卷以及电子版调查问卷,这也是为了在扬州本地人群中能更加深入地进行调研,尽量做到不遗漏、不片面。当然,我们人力时间有限,不能做到全方位的顾及,但也会尽我们所能保留真实性,反映扬州当地的现状。

问卷设计了11个题目,设置的问题主要想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扬州口头文学的接触频率以及了解程度,还有喜爱扬州口头文学的人的年龄范围。其次还意图了解现今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的年龄段。最后想要知晓现今扬州人对于保护与传承扬州口头文学以及扬州方言的态度。我们项目组发出了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数684份,并且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得出以下收获。

问卷第一题:“请问您平时有空会去选择听扬州口头文学作为娱乐吗?”在所答的问卷中,按百分比整合有效问卷,受调查人群中选择A选项偶尔会占38%,B选项经常会占2%,C选项一般不会占59%,D选项绝对不会占1%。

问卷第二题:“您一般去听民间口头文学的频率是多久一次?”A选项每周一次占10%,B选项一个月及以上一次占50%,C选项一年及以上一次占32%,D选项很少看占8%。

从第一二题的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扬州的当地人少部分会经常去听扬州的口头文学,听的频率也并不高。

第三题:“您接触口头文学的方式主要有哪些?”A选项买票去看占8%,B选项从电视上搜索看占有效问卷数的43%,C选项扬州地方广播占31%,D选项免费公演占18%。

由此看来,在群众的选择方式中,大部分会选择电视广播这类媒体,以及免费公演的形式,只有少部分会自己买票去看。从这方面也能窥视到这类表演在部分扬州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喜爱程度。

第四题:“您认为爱听扬州民间口头文学的人,他们的年龄范围在多大范围以内?”A选项0—25岁占2%,B选项25—35岁占6%,C选项35—50占27%,D选项50岁以上占65%。在这些爱看爱听扬州口头文学的人当中,年轻人较少,占大部分的是中年及以上的扬州当地人群,尤其以“老扬州”为最多。

第五题:“您觉得扬州民间口头文学是一门高雅艺术吗?”A选项十分同意占有效问卷数的25%,B选项大体算是占42%,C选项部分算占31%,D选项并不算是占2%。

对于高雅艺术的定义,每个人可能定位不同,这题意在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民间口头文学的认同感,我们的调查结果总体显示中立的态度,在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人还是持有认同态度的,只有少部分持有相反态度。

第六题:“您了解扬州口头文学中的故事所蕴含的习俗与典故吗?”A选项非常了解占4%,B选项一般了解占37%,C选项基本了解但较少占41%,D选项并不了解占18%。从中看出对于扬州口头文学所蕴含的历史典故、文学艺术意义,只有少部分人是非常了解的,大部分人对于本地的民俗只是略懂皮毛。

第七题:“您身边会说地道扬州话的人年龄范围是多少?”A选项0—18岁占10%,B选项18—30岁占31%,C选项30—50岁占33%,D选项50岁以上占26%。与爱听扬州口头文学的人群年龄分布类似,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群,也分布在中壮年以及老年扬州人中。具体情况是,会说地道扬州话的人以中老年群体占大多数,绝大部分小孩以及年轻人已经占较少部分,其中原因与历史以及政策息息相关,也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这也是多种方言普遍具有的现象。

第八题:“如果您有孩子,或者对于您的孩子您会教他们学地道的扬州话吗?”A选项一定会占16%,B教些基本的就够占37%,C选项有条件就教不然就不用学占34%,D选项学好普通话和外语最重要,方言无所谓,此项选择人数占13%。

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人持并不必要的态度,对于扬州地道方言的传承并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他们的重心放在普通话和外语的教育上。

第九题:“作为扬州当地人,您对扬州口头文学以及扬州方言有认同感吗?”A强烈认同感占29%,B一般认同感占31%,C基本认同占39%,D并不认同占1%。

对于扬州方言的认同感,粗略来看极大一部分人都是持有认同态度,只有极少部分人持相反态度。这样从群众的心理看来还是非常统一值得欣慰的状态。

第十题:“您对民间口头文学传承者以及民间艺术家认识得多吗?”A选项很大部分认识占4%,B少部分认识占26%,C认识一两个占37%,D基本不认识占33%。对于民间艺术家,我们所调查到的扬州当地人也只有很少部分能够做到如数家珍,大多数人对这些艺术家并不非常熟知。

第十一题:“作为扬州当地人,您愿意让自己后代传承扬州口头文学吗?”A选项非常愿意占32%,B选项有条件会很乐意占41%,C选项勉强愿意占13%,D选项不愿意占14%。最后关于口头文学的传承的问题,积极主动并且愿意自己创造条件去学的人占少数,但也有大部分人觉得有提供的条件的话会很乐意。

由此可见,地方相关文化宣传单位应加强扬州特色口头文学的推广,以及扬州方言的普及。具体方式可根据地方情况来具体实施,按本文调研的大致情况,可以确定宣传推广的大体方向。

首先,可以增设地方方言类节目,广播以及电视栏目均可,这类栏目适合扬州当地人收听或者收看,其中都是有关扬州人身边的事,更容易引起扬州本地人的关注,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普及扬州方言的保护,以及扬州口头文学的文学内涵及艺术性,增强民众的审美趣味,激发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另外,免费公演也是大部分群众愿意选择的,地方组织可以举办相关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对民众进行表演与互动,使扬州人能亲密地接触扬州口头文学,产生兴趣。也可设置自愿学习的组织,规模可大可小,邀请愿意的人去学习扬州的口头文学形式,使得民间文学真正的进入民间,成为民众的娱乐形式。民间艺术家也要积极挑选有天分有兴趣的传承者,进行专门的培养,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俗文学传承者。

对于民间艺术家来说,不仅仅是传承,也要取旧时之精华,去其糟粕,汲取现代的流行艺术的长处,补充扬州当地的口头文学,使其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又能保留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关于扬州方言,根据调查结果可看出,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年龄范围是较高的,这也是由于普通话以及外语的推广和发展。我们扬州当地的教育机构以及孩子的家长,应在普通话及外语教育的同时,不丢掉自己的乡音,这是扬州人的根。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加强扬州方言传承的危机意识,增强扬州人对于本土方言的认同感。从娃娃开始的教育与宣传是最直接有效的。

2 结语

我们在调研中也认识到,对于扬州方言以及扬州口头文学的挽救与传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创新与发扬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扬州人共同承担,共同努力,不管是什么层次、什么文化水平或者什么年龄段,都应加强危机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从现在开始,从小的方面开始,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

[2]四嘉宾做客本报“党报在线”栏目与网友畅谈——传承保护原汁原味扬州方言[N].B01版.扬州日报,2013-9-16.

[3]蔡艺玮.《〈老黄说扬州〉:方言说文化,雅俗共享之》[J].视听界,2010,6.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调查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