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独奏曲《敦煌情思》的作品与演奏分析

2019-06-14王兆安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演奏技巧西域

王兆安

摘要:《敦煌情思》是著名旅美竹笛演奏家陈涛先生2005年创作的一首具有西域音乐风格的笛子独奏曲,本文试图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上来对此竹笛独奏曲进行剖析,并且通过演奏家演奏此作品的切身感受和对作品的评价以及笔者的演奏心得,来阐述这首作品的演奏艺术表现,最终达到更好地欣赏、学习和演奏的效果。

关键词:西域   曲式结构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14-03

最早在八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笛子,即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中国历史进入元代以后,戏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作为戏曲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中国竹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普及,因其主要为北方的梆子戏和南方的昆曲伴奏,故而产生了“梆笛”和“曲笛“的传统称谓。在1953年的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汇演上,冯子存先生演奏了两首经他改编的竹笛作品《喜相逢》与《放风筝》,自此,竹笛表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以独奏的形式站上了历史舞台,在这一时期涌现出非常多的优秀的笛子演奏家和笛子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愈来愈多接受过西方音乐文化教育的作曲家为中国竹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为竹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竹笛演奏家眼界更加开阔,想法也更加丰富,加之他们对竹笛这件乐器性能非常熟悉,他们创作的作品往往旋律性较强,雅俗共赏。

《敦煌情思》是一首具有西域风格的笛子独奏曲,作曲创作简洁大方,拥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和可听性旋律,本文从作品介绍与创作背景、作品结构以及演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作品介绍与创作背景

陈涛:著名旅美竹笛演奏家,作曲家,美国神州中乐团团长及创始人,曾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93年移居美国。陈涛先生的演奏融汇了南派和北派竹笛风格的精华,气息饱满,音色圆润醇厚,技艺娴熟辉煌,音乐处理细腻大气,演奏的代表曲目有《秋蝶恋花》《春到湘江》《秦川抒怀》等竹笛名曲。

《敦煌情思》最早由陈涛先生应美国新泽西州陈乃霓舞蹈团委约创作的一首独舞音乐,2005年创作完成。起初创作的时候用的是一支C调笛子和大鼓演奏的音乐作为舞蹈伴奏音乐,后来陈涛先生编配成了一首笛子独奏曲,而且有大鼓伴奏和乐队伴奏两个版本,在美国的第一次演出就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根据陈涛先生介绍,当初他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该作品通过风格多样的舞蹈性变化和酣畅淋漓的主题抒发,既表现了柔婉细腻的西域风情,也刻画了粗犷豪放的西部地域风貌,是一首具有典型西域音乐风格的竹笛独奏曲。

二、《敦煌情思》的结构分析

(一)结构图示

(二)具体结构分析

在结构布局方面,该作品倾向于传统乐曲常用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原则,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变奏曲式的思维。

1.自由的引子(1-10小节),因为是散板,所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需要演奏者在实际的演奏当中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当然二度创作需要符合该曲的音乐风格和引子所需要表达的音乐气氛,比如引子一开始第一个音的Mi上有一个装饰音La,如谱例1所示:需要演奏的突强弱,伴随强烈的腹震音拉长到Fa的主干音进行演奏,张力很大而且非常震感的音响效果加上富有西域风格的装饰音把听众瞬间带到西域那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2.抒情的慢板(11-40小节),此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鼓的引入,手掌面拍打的大鼓音色类似手鼓的感觉,朦胧而富有神秘色彩。紧接着竹笛演奏从弱起拍开始,音量尽可能的控制,C调大笛飘渺细腻的音色仿佛描写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远处朦朦胧胧有一支骆驼队慢慢走来,此时竹笛的音量慢慢放开演奏慢板段落的第二个部分,骆驼队走进并开始安营扎寨。

3.活泼小快板(41-61小节),此段落大量运用了跳断连的点线吐音,以及“颤、疊、赠、打”等技巧,轻巧欢快的吐音加上竹笛演奏常用的波音技巧,情绪活泼灵动,仿佛大家围坐在篝火边上,吃美食喝美酒,跳着西域风格的舞蹈,其乐融融。此段通过音高低八度的不同来做一个句子上的对比,再增加小二度音程以及小附点节奏的运用,增强了该曲的西域音乐风格和音乐的舞蹈性特点,活泼欢快。

4.热烈的快板(62-153小节),此段落为全曲的快板,较之前的小快板更加激烈些,犹如一群人喝酒尽兴时的狂欢,整段使用了很多竹笛的快速双吐以及三吐技巧,而且大量运用了能够体现出西域音乐风格的节奏型,比如附点节奏、切分音节奏以及弱起节奏等,这些技巧和节奏的运用使音乐更有律动性和表现力。

5.接下来是一段华彩(154-186),由群舞转变为一个美丽少女的独舞,要更自由的处理,越是音符多的地方越需要演奏紧凑,越是音符时值较长的地方越需要拉开一些,使音乐更有骨架感。演奏此段对手指和气息要求较高,装饰音要极华丽,富有弹性。

6.最后一段是极板段落(187-212小节),此段为一连串高音区演奏的吐音,该段音响和情绪热烈,速度极快,把全曲推向高潮。

三、《敦煌情思》的演奏技巧分析

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知肉味,演奏的最高境界是让听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传递情感准确无误,描绘景色活灵活现,如果把曲风韵律比作是“曲魂”那么演奏技巧就是这个魂的载体,以下将从演奏技巧方面分析这首作品。

(一)气息的控制

竹笛属于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众所周知,吹管乐器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气息的控制,气息控制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竹笛演奏的音准,音色以及曲子的音乐表现力,它是竹笛演奏的根本所在。本曲作为一首西域风格的作品,引子、慢板以及华彩部分对于气息和音色的控制很难,比如引子开始的第一个音是带有倚音的一个突强弱的演奏,需要我们口腔打開,风门放大,然后瞬间缩小,然后伴随着气震音慢慢渐强拉开,给观众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就这一句就要求我们有极强的气息控制,强奏时注意音准不能高,而突强后的瞬间弱很容易导致音准偏低,这时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风门大小、气流速度以及吹奏的角度进行弥补。紧接着引子的第二句气息要求更长,气量要求更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气息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这句的演奏中进行合理分配,不要演奏到句子中后段需要我们音量加大、情绪和表现力推上去的时候,出现没有气息的尴尬。作品中类似引子这两句的演奏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叙述。要想解决演奏曲子中的气息问题,作为竹笛演奏者一定要加强气息基本功的训练,比如长音训练、超高音训练、强弱音控制等方面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气息控制方面的问题。

(二)细腻华丽的装饰技巧运用

竹笛方面的演奏技巧有很多,最常用演奏技巧就是南派风格“颤、叠、赠、震、打”和北派风格技巧“剁、吐、花、滑”,还有竹笛演奏常用的倚音、历音、波音等技巧。该作品运用的演奏技巧几乎包涵了南派风格的所有装饰技巧以及北派技巧中的滑音和吐音等技巧,加上复倚音和波音的灵活运用,使该作品的音乐表现更加华丽,这些技巧几乎都是手指类技巧,要求手指速度快、独立性强并且富有弹性。在每天基本功训练中一定要练习指运方面的练习,把这些技巧单独一个个的练习熟练,形成手指机能的自动记忆,这样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才可以灵活的“加花”,尤其有一个装饰音需要特别注意,即全曲特别多的La都有个复倚音,如下:

这个装饰音要求速度很快,手指极富有弹性,需要专门加强训练。

(三)跳断连的点线吐音的娴熟掌控

跳断连的点线吐音在这首竹笛作品里运用得特别多,吐音技巧一般有轻吐、单吐、双吐和三吐四种方式,而从演奏出来的效果可分为以下四种:跳吐、断吐、连吐和碎吐。这四种吐音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是不相同的,其中碎吐在此作品中没有运用,先不作介绍,而断吐和跳吐表现出来的音乐情绪比较跳跃欢快,连吐则为了更连贯演奏出清晰的旋律音符。作品的第三部分的小快板段落片段,几乎所有的音都运用了跳吐和断吐演奏技法,表现了热烈、跳跃的欢乐气氛,形象鲜明,情绪热烈,如谱例2。

此曲音乐旋律方面的点和线的不同也需要吐音的合理运用。在此曲中前三种吐音的运用让我们在诠释音乐时可“按图索骥”了解并掌握作曲家对句法及音乐语汇的组合规律,从而更贴切地诠释音乐。

四、结语

作为一名演奏者,在演奏一首作品之前对该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自己进一步二度创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对作品进行更精彩的演绎。希望通过本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能为学习者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方光耀.竹笛、气色、气韵之自然审美[J].器乐,2010,(03).

[3]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4]王鹤.中国传统笛子演奏技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演奏技巧西域
张骞探西域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