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作为世界音乐的认知方法
2019-06-11王端贵
王端贵
【摘要】抒情诗是一种抒发诗人情感、意念或理念的诗,为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通过直接书写感情活动、情绪变化的诗性语言和结构形式,为表达创作主体(诗人)的想想情感服务。
【关键词】抒情诗;古典诗词;音乐语言;旋律表达;语言之美
【中图分类号】J61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声乐文化在乌克兰文化空间的扩展以及在西欧其他国家的广泛传播,中国民族歌曲艺术之美对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思想及心灵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乌克兰中国留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使音乐科学成为一项战略任务——通过音乐组织的心理规律来揭示不同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机制,语调,旋律和语句的韵律。
当看到不熟悉的材料和歌曲时,首先会根据个人经验对进行材料分析。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经验来自于对他的本土(通过语调和口头语言)歌曲或一般的歌曲文化的理解。因此,对不用语言文化进行比较是歌手学习新的外语歌曲最简单方法。这篇文章选择了对唐代诗歌文本进行分析。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时代。选用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中最著名的例子之——李白的诗词《静夜思》。
一、欧洲艺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艺术分为三种形式:欧洲文化中的史诗、歌曲和戏剧。这是亚里士多德给出的定义。其他哲学家借用这些类别进一步发展其他形式的艺术,并证实了歌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展示不同民族生活的特性,因此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中,抒情诗作为一种艺术类的经典定义由V. Belinsky给出。
(一)东欧音乐艺术的起源
在俄罗斯音乐中,宗教和哲学传统将艺术定义为三个精神实体的统一——爱、上帝和人。人类从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联想”的能力。人类思维的这种属性,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受到欧洲哲学家和诗人的强烈追捧(例如,歌德的《浮士德》或拜伦的《曼弗雷德》)
在哲学论文《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将意识体验分为客观意识和自我主观意识,以及包含心灵,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的绝对主体(即“上帝”的概念,在中文术语中称为“道”“)。
在乌克兰音乐学家L.Shapovalova《思考的艺术家》的书中,基于西欧歌词的材料(特别是弗朗茨舒伯特的歌曲),总结出一种抒情表达形式—— 虚构。首先,它完整地表现了灵魂的精神生活;其次,体现了思想强度的感觉。“作者对内在的自我关注赋予了一种哲学话语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在不同情境下,人体器官、气息的深浅和语言语调是各具特点的。
重要的是,诗的名称不仅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而且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思想。例如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诗《杜马》同李白的诗 《静夜思》的表达思想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寂寞旅途和对远方家园思念的主题非常接近欧洲音乐(游吟诗)和乌克兰的浪漫曲。这个非常巧合的情节将不同国家和诗人结合在一起。因此,歌曲的创作和作者的生活環境及思想紧密是相连。
(二)诗词语言的旋律化
音乐中的抒情诗是通过旋律表达的。为了理解音乐在歌词分析中的作用,就旋律分析的原则发表一些评论。在音乐的历史和理论中,旋律是由共同的音乐思维产生的。旋律的基础是作者内心感受外在表达。
在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系统性支架:夸大的协调和清醒。现代音乐中有个体化。这是一个与特定的国家相关的方式。在第一个方面,这是一个运动轨迹。旋律线定义了微观地形。旋律线上的表现可以由以下参数来衡量:
1)旋律运行的方向和整体配置;
2)旋律运行的距离及其程度;
3)音程范围;
4)区间密度;
5)音调的功能区分;
6)音程构成的特性。
在20世纪的音乐,注重音乐语调结构的密集更新过程,使戏剧艺术的发展变得复杂化。但无论如何,在唱歌的同时倾听并重新创作仍然很重要。语调丰满可以使音乐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有音乐元素都是语调性的。 所以要在中国民歌的材料上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二、中国诗词语言的发展
在民族歌曲中,以及中世纪的中国诗歌(唐代)中,有一种具有纯粹的哲学精神的生活状态。因此,中国文化研究者在其中写下了大量的抒情性作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及对自己的土地和祖国的热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我们在这里分析李白的诗词作品《静夜思》。这首诗描绘出一个旅行者的形象,他望着床前的月光,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故乡的亲人。睹物思人,借景抒情。一个人在旅途上忍受着孤独和思念的煎熬,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生命中每一刻的美丽。这是一种只有诗人才具有的浪漫情怀。
(一)词曲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多首。
秦西炫(1922年1月6日-2012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审,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著译家,2012年7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代表作有《爱之酒》《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诗三首》、《行路难》等。
(二)《静夜思》的音乐语言分析
作曲家秦西炫将李白诗的意境转化成一种宁静优美的旋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此朦胧凄美的意境,加上作曲家美妙的旋律将成就了一首经典之作。它的特点是高音域和明亮的音调。这个主题的轻音色和稳定的节奏仿佛月光一样,在它的光芒中歌手的旋律开始了。其中第五个小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整个旋律构图开始时设定了这个旋律缩影的稳定特征.在第五小节音乐和诗歌形象展开的那一刻,次要的小旋律离开了主要的高度,并在一个和弦的阐述中,去往了一个新的和旋。
通过在钢琴部分(第二句)中演奏第六高(多利安)级别的音价来表达。 就像英雄的精神上升一样,试图抵抗逆境(霜冻,霜冻 - 寒冷的迹象)并寻求和平。但是徒劳无功:一个简单的两部分形式的最后一句(第四句)回到了沉闷的曲调-补强的曲调,仿佛灵魂在天空中的崛起以回归现实生活而告终。
第二部分从主键开始给人一种希望之光,这里文体变化,纹理变得更加复杂.在声乐部分,最高音(第二个八度音)发出声音,由整个周期(4/4)的持续时间强调,乐器和声音之间的对话根据回声原理精美地交替,并失去原始连接。
一般来说,根据无半音和声公式(小三度+大二度向上或向下)的旋律结构形成一个相当长的歌唱短语的旋律模式,然而它们的内部构成相当狭窄并表示语音势头.简洁性也强调不对称的语法,而在钢琴部分,相反,欧洲音乐具有典型的四元组,与和声的功能联系和节奏的作用有关.
钢琴部分第二句中的和声语言的复杂性强调了声音主题的自主性,乐器的清晰度揭示出诗歌文本的程序意图时,声乐自由地冲进了这个美丽的诗歌缩影的哲学内容的深处.换句话说,在声乐作品中有两个世界,外在的和内在的(人类的声音作为诗人的体现)。它们的有机合成反映了可见世界和无形世界的辩证关系。歌唱者的灵魂生活再现了人与世界的和谐,体现了中国的诗歌文学的世界形象.
三、东西方音乐语言中的共性
声乐中这种细微的特定技术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包含在一个整体的声音效果中 。在和弦中大秒的恒定内聚力,没有三级音调,这使得对主要或次要模式和基于倍增八度音阶的纹理踏板有更清晰的理解。 和弦的声音作为一个整体,画出了相当古老的画面。这种风格接近音乐印象主义,基于拟声技术和连翘与第二(在弦垂直方向)连接的多模式原则。以及单个“指板”(音高组织的方案)中的次要和多里安音阶.
这种声乐微型表演的室内风格允许人们将李白的《静夜思》作为歌詞的样本进行分类,这首歌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能颂扬生命之美.这首诗的主人公的歌词决定了作曲家英雄般的创作感受,并建立了对作品再现的光感。确认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渴望回家”的哲学主题和“人与周围世界的和谐”的哲学概念.
因此,一个通过他的艺术唱歌家园,思念故乡的人允许我们在欧洲抒情诗和中国诗词语言之间划出一条内在的血缘关系。使其成为人类精神组织的实际载体。关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论点并不合理。相反,不同国家音乐家之间人际交往的理解和互动的前题,是通过东方文明对欧洲文化价值观的参与以及斯拉夫民族音乐表演者来实现的。现在西方音乐对东方音乐的参与研究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文化状况有关,特别是音乐学家的积极参与。为的是找到一种科学的方式来描述声乐作品组织的艺术原则,作为国家思想的体现。
四、结语
中国歌曲类型和任何其他欧洲文化的抒情内容的共性在于思想主题的统一性。这些是人与美的关系,是世界精神本质(上帝,自然,爱)的体现。特殊性是由于不同类型的音乐中存在的民族特色语调系统(即所谓的“语调词典”(如B. Asafiev所说))在各个国家音乐中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这些是各个国家的语言表现在音乐旋律上的的个体差异,以及语言语法的差异。也就是说,声乐音乐意义形成的符号机制是不同的,如何将精神信息的文本组织起来呈现给人们。本身的重要意义是将作者的思想的信息-通过音乐传递给对于所有理解音乐语言的人。
五、文学
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开始强烈冲击作曲家的思想,有助于文化的全球化。也许相关研究人员正在经历他们对东方文化无知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无论如何,乌克兰文化领域的中国传统艺术歌曲文化主题的研究是非常具有前景的。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精选美学[J].艺术美学,1986.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J].艺术美学,1973.
[3]刘炳强.中欧音乐发展史的相似之处[J].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校刊,2014.
[4]莎波瓦洛娃.音乐创作中的反思[J].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大学校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