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产房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6-11刘景赛
刘景赛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产房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给60例初产妇分别给予家庭产房护理及常规护理后,评估其EPDS、SDS及GSES评分。结果:给予家庭产房护理模式后,产妇的EPDS及SDS评分明显降低,GSES评分明显升高。结论:家庭产房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产妇抑郁指数,提高产妇自信心,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家庭产房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8072057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的疾病。根据WHO统计发现全球范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在8.5%~40.01%,在我国发病率约在6.5%~43.2%。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和抑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内分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但毒副作用较大。有研究发现,通过家庭式产房模式对于产后抑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无不良反应[1]。在本项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家庭产房护理在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生产的初产妇60例,年龄在23~36岁。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足月妊娠(满37~42周),均为初产妇;自然受孕;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患者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1.2 分组与方法
患者按照自愿原则选择家庭产房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给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家庭产房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 孕期健康教育 开设孕妇学校,要求孕产妇每次在至少一位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孕产期饮食搭配、呼吸减痛法、产前瑜伽、孕产妇单人操及夫妻双人操的培训。
1.2.2 产前教育 家庭化产房的最为重要一部分就是让病人家属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产妇丈夫,这对于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在入院前就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培训,如频繁规律的宫缩痛(注意鉴别假性宫缩,间歇性收缩);见红,有粉色或者是褐色的粘稠液体、破水等情况,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住院备产。
1.2.3 以家庭为中心的分娩支持 当产妇进入产程后,护士要详细为产妇及家属讲解分娩流程,以及在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当进入产程活跃期,产妇极度疼痛的时候,有一位家属(最好是丈夫)陪伴下进行分娩室,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减轻孤独感。通过丈夫的安抚与关怀,促进感情交流,让丈夫尽可能的多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增加丈夫的责任感,对于生产后对宝宝的护理及对产妇的照料都是非常有益的。
1.2.4 孕中、产前及产后患者心理评估 在患者建卡时给予患者心理及焦虑指数的评估,对于有焦虑及抑郁倾向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教育培训,让孕产妇家属更加的体谅孕产妇,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在产前及产后都注意产孕妇的性情变化,及时给予干预,必要时申请心理医师介入。
1.3 检测指标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值越高,产妇的抑郁程度越高;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快速评价产妇的抑郁状态即严重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越高,表示自信心越高,在30到40分之间表示自我效能感非常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EPDS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孕产妇在给予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产前及产后的EPDS评分进行比较,在产后7d、42d,研究产妇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降低。
2.2 两组患者SDS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孕产妇SDS比较发现在产后7d及42d研究组较对照组SDS评分明显下降,说明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在产妇生育后的作用持久,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指数。
2.3 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通过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評分的比较发现,研究组产妇在产后7d自我效能感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产后42d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说明给予家庭产房模式可以明显在产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
3 讨论
产后抑郁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影响产妇心理健康及育儿效果的一类精神类疾病。由于女性所承受的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多数家庭不能及时发现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情绪状态,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近年来研究发现,家庭护理对于产褥期产妇的身心恢复、角色适应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极为重要。同过建立“医护-家庭-母婴”的合作家庭产房模式,有利于产科护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根据美国家庭中心护理协会(IFCC)及美国儿童健康护理协会(ACCH)所提出的家庭产房的原则:认识到家庭作用贯穿患者医生;尊重不同家庭的种族、德道、文化背景;保持与家庭分享完整、准确信息;促进家庭支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等,在本项研究中,通过以上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了家庭产房护理模式的护理策略,深入探讨家庭产房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在本项研究中,通过给予孕产妇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干预发现,患者的EPDS评分及SDS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GSES评分明显升高,产妇的自信心明显提高,说明让家属参与的家庭化产房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指数,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凤.初产妇在家庭化产房分娩和在普通产房分娩的比较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4).
[2] 李密密,唐青峰,张国琴,等.我国产后抑郁评估量表的应用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06):418-423.
[3] 杨芳,刘冬梅,向庆丽.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