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版画在高校教学中“跨界”探索的现状

2019-06-11包东震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版画跨界

【摘要】版画作为“国、油、版、雕”四大绘画种类之一,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在面对众多艺术“跨界”的环境,版画在这样的环境中何去何从?“跨界”的重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继承和创新?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如何改进?都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版画;“跨界”;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版画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传承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面对当代艺术的创作环境,版画也不能一成不变,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继承与发展正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如今,“跨界”已是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标志,版画也在尝试着“跨界”,而从目前的成绩来看是有一定成果的,如徐冰、邱志杰等艺术家。在我们国内现有的美术学院中,版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专业,但是如何让学生们的作品与当代艺术接轨,对“跨界”有所尝试和领悟,是我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徐冰、邱志杰等艺术家的作品对我们在高校教学中关于“跨界”的探索与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跨界”的侧重点

首先,我们要对“跨界”有所了解,跨界指的是从一个领域去到另一个领域。事实上“跨界”这个词并非只有在当代才会用到,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名家在某一领域获得的成就最大,在其他领域中也有所建树,如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培根,中国的孔子、张衡、李白。学科没有细分的时候,在领域上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因此许多人的研究领域很广泛,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全能。在学科细分后,人们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单一,对其他领域的涉及也越来越少。在最早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会尝试各种方式创作,在手法上并没有明确地区分种类,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画种,这种区分是一把双刃剑,在使艺术家可以在一个领域潜心研究的同时也使他们故步自封。

在西方,版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板和印刷而成的图画。①国内对于版画的理解通常是在狭义的理解范畴内,在各高校的版画专业中,也是以狭义的版画进行教学。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在“跨界”,如油画、雕塑等,而版画作为发展悠久的画种之一,它的“跨界”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从目前的“跨界”来看,有一些可以说是成功的探索,因为他们的跨界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而获得更多的延伸空间。版画从一开始出现到后来的发展中,在材质和技法上不断突破和完善,但无论如何发展,版画最终的呈现方式必须要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展现。在进入科技时期后,版画利用科技的力量实现了从二维向三维的跨越,就是利用媒体的投影技术,这种方式虽然引来很多争议,但仍在探索中。此外,在表现表现材料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张,如在徐冰的作品中,将版画中刻印的效果无限延伸,最终形成装置艺术。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开始之初,各个领域与文化在相互渗透和影响,从那时起其实我们就已经在“跨界”了。随后开始的文化全球化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展,“跨界”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在接受众多文化的同时,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艺术表现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版画在发展中无论借助哪种媒介和形式,最终都会有印的痕迹,这是版画的特色,若是在“跨界”中失去了这种痕迹,那么版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从其他艺术的“跨界”的最终呈现中,我们发现艺术种类最基本的特点是没有失去的。油画虽然摆脱了二维的架上绘画,有许多偏向于装置艺术或实验艺术,但仍带有油画的基础和特点,雕塑也是如此。

因此,我认为在“跨界”中,表现形式固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但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跨界”,决不可将目光只停留在创作形式上。

二、高校中版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版画仍然是以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因为首先要对学生的版画基础进行系统的训练。在版画中,技术是表现版画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技术之后,就是学生们进行创作的开始。但是在创作的引导和教学中,以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做得并不好。

(一)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高校中,通常以版种或是技法分为特定的集中版画专业,学生们会尝试各个版种,随后在这些版种中选出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这样虽然加强了专业性,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其他版种的尝试和了解。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以木版画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在随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分为铜版、石版、丝网等,但这些都是传统的技法,在材料媒介中学生们虽然有所尝试,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和创新。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眼界不开阔,另一方面也来是由于老师引导的疏忽。

早在19世纪的蒙克就致力于探索不同画种间最佳表现的方式,在不少套色木刻加入手绘色彩,并使用石版与木刻混合套印技法。作为一位以油画成名的大师,蒙克同时也是综合材料版画的创新者。②罗伯特劳申伯格则擅长利用非传统的绘画材料在平面和立体之间进行创作,他将图像通过丝网技术印于招板上,然后再通过挤压,使原本平面的作品夸张变形,最后形成三维立体的装置作品。

在2012年11月29日,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以版画为起点·综合与跨界的实践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及作品展”开幕。除了全国30多所院校优秀的版画作品,还有港澳台、英国、澳大利亚等高校师生的作品。在这个展览中,有许多我们不曾想过的创作方式,作品《皂相》是一件融合了装置的作品,一个灯箱中放置冒泡泡的容器,这个容器中有许多以肥皂为材料的刻板。在水中随着气流的不断溶解逐渐化为泡沫,这是版画融合了装置的作品,打破了版画固有的存在感,是创作者对流逝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思考。展览中还有利用影像组成的装置,利用动态的影像呈現出逼真的三维立体效果。

在感慨他们版画中的探索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创新性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对于版画的创新思考没有下够功夫,从他们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许多尝试。但更重要的他们思想观念的活跃与开放,这是他们创作的重点。

(二)创作观念的狭隘

目前学生对于版画的认识过于单一,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高校的教学模式内,它具有师承关系,对于传统也有着准则,也就是说它具有一定的束缚性。这种束缚性来源于体制内的标准,学院派的教学与标准仍然是主流的审美,并且有着强大的艺术市场作为支撑,这就导致了版画创新改革注定受到束缚。

二是中国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的思想固化,根植于脑中的传统概念让他们缺乏创新性,虽然对于新兴的事物接受得很快,但却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国内的学生在创作方面显得很保守,这源于他们眼界的狭隘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敢想,试想一个人若是连想都不敢想,又如何去做呢。

三是学生对于文化的学习能力差。在大部分学生的认识中,认为学艺术的只要学好专业就好,对于文化的学习并不放在心上。对于学艺术的学生来讲,文化课是学生的硬伤,学生们对于文字的阅读很少,学校尽管开设了艺术理论、美术概论等课程,但是学生并不认真对待,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大多学生认为作为艺术生,这样的课程除了修学分,并沒有什么用处。

实际上,一个艺术家想要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文化底蕴不是说读过多少书、了解多少实事,而是一种思考方式。这不是一个新的观点,许多艺术家以及高校的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对待,教师对于学生来讲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经验和眼界尚浅,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开阔,除了传授他们相应的基本功,更要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

(三)高校版画教学“跨界”探索的隐患

“多种材质的引入及使用范围的拓展,丰富、深化了现代版画自身内涵的表达。从传统纸面印制到现代的布面、木面、玻璃板面、金属板面等的印制,从二维平面延展至三维空间的表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也淡化了版种与画种的界限,在体现作品原创性的基础上更强化了创作观念的前瞻性。有人把它称之为当代艺术创作的‘跨界现象”。③正是由于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高校教育对于“跨界”必须有深刻且严谨的态度,因为除了教师自己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引导更重要。

高校内的版画教学有着明确的标准,是中规中矩的艺术形式,面对当代艺术的环境,我们需要新鲜的东西注入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不能一味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思进取,与当代艺术脱节。身为体制内的教师,自身对于“跨界”的把握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由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影响,学生们对于这个世界和生活有着过多的迷茫和困惑,在对许多问题的表现上我们就能看出来他们的迷惑。“跨界”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有明确认识的事情,若是贸然对学生提出“跨界”,许多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贸然尝试反倒会起到反作用。

虽然我们在讲创新和尝试,但是基本功一定要扎实,高校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习得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思考。刚刚经历过填鸭式教学的学生们无论在眼界还是知识储备上都可以说是空白,如何在这空白上填上合理的东西是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谨慎实践的。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55).

②黑崎章,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41).

③《美术》杂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5):85.

作者简介:包东震(1990-),男,河北秦皇岛人,美术学硕士,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批评与策划。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版画跨界
版画作品选登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