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家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李文君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民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产生活中聚集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源泉。土家族作为56个民族中唱跳俱佳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民歌发展方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土家族民歌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对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湖北地区的土家族民歌,来探讨它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和学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工作。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土家族民歌概述
土家族作为一个唱跳俱佳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湘鄂地区,它的民歌流传至今,对周围广大音乐爱好者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早在2014年11月11日,它就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民歌不仅仅是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的歌谣,也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为之瞩目的灿烂的音乐文化。
(一)土家族民歌的种类
早在最初的农耕文明时代,土家族民歌就有了初步发展,并且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歌文化。从最初创作的适用于劳动场景的歌曲到后来创作的丰富精神世界的民歌,我们不难看出土家族民歌一直是保持着进步发展的趋势。土家族民歌种类繁多,实用性较强而且贴近生活,按照传统习惯主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薅草锣鼓、山歌、风俗歌和摇儿歌等。其中劳动号子和薅草锣鼓多出现在当地居民干农活或者采茶时的情景,儿歌是土家儿童们在娱乐放牧时所演唱的歌曲,山歌在内容上包括了礼仪歌、古歌、生活歌、苦情歌、情歌等,而风俗歌起源于土家族人民的众多节日,例如在土家族女儿婚恋习俗节日下创造的土家族民歌《土家女儿会》、在土家人民生子添女的宴席上所流传的歌曲《黄四姐》等,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热情大方、善良朴实的品质。
(二)土家族民歌的特征
首先在歌词方面,土家族歌曲大多贴近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富有吟诵性,同时歌曲衬词运用比较频繁,体现出了歌词丰富的语言美,让歌曲变得更加婉转悠扬、优美动听。例如,在歌曲《薅黄瓜》中所运用的衬词“喂火子郞当”“马里马子郞当”“咚咚呛”,都生动地描写了土家族人民劳动时的场景;其次是在曲调方面,地方韵味十足,多以五声民族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旋律优美,曲调朴实简洁;最后是土家族民歌的节奏特点,它的节奏较为自由,多以偶数节拍为主,慷慨洒脱,并且舒缓有力,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直爽的性格。
二、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西洋声乐艺术的不断渗入,教授和学习美声的老师和学生逐渐增多,而真正研究中华古老民族音乐艺术的学者正在减少,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存留在我们历史长河记忆里珍贵的民族音乐财富,过度地“洋为中用”会导致高校声乐教学本末倒置,丢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民族音乐经典。即使有部分能够教授民族声乐的老师,但是由于年纪都较为年轻,阅历不足,并且歌曲的教授多以现代民族音乐为主,单单只是注重声音技巧上的教学,也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将土家族民歌运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土家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编写土家族声乐教材,丰富中国民歌宝库
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以《中国民族声乐教程》和《民族唱法歌曲大全》为主,这些歌曲曲目繁多,难易程度不同并且以现代民歌居多,对于学习声乐特别是对于民族声乐感兴趣的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也不大。为此,专门编写一些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所以,建议一些高校的音乐学院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专门编撰一本《土家族民歌曲集》,让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做中华文化强有力的传承人和继承者。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现土家族民歌的魅力,将土家族民歌的优势融入到现代音乐的教学中来。
(二)使用民族化的方言来学习演唱土家族民歌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前提就是要鼓励学生用正确土家族方言或者融合土家族语言特色来演唱土家族民歌。在年轻老师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演唱土家族民歌都失去了该民族原有的韵味,就是因为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民族地区的方言咬字。由于土家族民歌多出自于劳动人民和同民族人民之手,大多描述的是本民族的节日习俗和爱恨情仇,所以在土家族民歌中方言普遍出现。例如,在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中的一句“妹娃要过河”中的“河”在歌曲中应该唱成“huo”而不是“he”。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还有“哪个”中的“个”应该唱成“guo”。为了更好地学习土家族民歌,教师应该要着重加强方言咬字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唱出原汁原味儿的土家族民歌。
(三)适当使用土家族乐器配合声乐教学
土家族民歌流传甚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土家族所保留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例如,有土家族结构奇特的吹管乐器咚咚喹、唢呐、牛角;还有在打溜子时所运用的马锣、大锣、头钹、二钹等乐器。在演唱土家族经典民歌《六口茶》时,就可以加上唢呐、咚咚喹进行伴奏,能够更直接生动地表现男女在交流时的生动场景;在演唱歌曲《风吹牡丹》《喜鹊闹梅》《猛虎下山》等歌曲时还能运用头钹、二钹、大锣、马锣等乐器,让整个音乐变得流畅活泼。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土家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土家族乐器,能够增加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素质和习惯。
(四)开展土家族民歌实践活动
高校声乐教学不能单单凭借每周一节的声乐课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适当开展土家族民歌实践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正宗的土家族民歌,而且还能投入到真实的创作情境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所以,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针对土家族民歌的班级研讨会、土家族声乐比赛、土家族声乐艺术实践活动或者去湖北恩施土家族聚集的地方进行采风,不仅如此,还要多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向大家展示土家族的声乐魅力等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土家族民歌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了解湘鄂地区土家族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把握土家族民歌的深刻内涵和精髓,符合当前文化背景下时代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艺术建设方面的总要求。总之,土家族民歌在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作为祖国未来的音乐人才,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选择地借鉴,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土家族这类唱跳俱佳、具有深远传承意义的民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越走越远,并且以强烈的使命感推动土家族民歌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陈爱军.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新观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14-215.
[2]靳宇.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44-45.
[3]熊晓辉.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6(4):1-11.
[4]黃彦熙子.土家族民歌的审美内涵[J].中国民族博览,2016(7):160-161.
[5]蒲涛.川东宣汉县“百里峡”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文化内涵[J].北方音乐,2016,36(22):24-25.
作者简介:李文君(1996-),女,湖南长沙人,在读于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