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习过程,提升思维能力

2019-06-11胡娘娣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胡娘娣

【摘要】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对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严格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构建核心素养理念,理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首要目标。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探究了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不仅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更是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甚至是完成各种任务的工具。所以,语言课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发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再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如对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学习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高。

一、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语言思维能力

朱绍禹教授就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曾有过精辟的阐述: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和思想性学科的认识一样,这样的认识也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本质观。如果把语文还原为广义的语言,那就是思维的代言者。在整个小学阶段,课程标准对低、中、高各个年段都有不同的语言训练点。低段侧重训练学生的识字写字,结合图画或就某一个话题形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或事件;中段侧重训练和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在与别人交流中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高段侧重表达方式的领悟和运用。无论是在哪个阶段,都离不开语文的听、说、读、写这一系列思维参与的过程。而要实现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外化,语言就是实现这个输出的必要工具。以高段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作为引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整体把握,再就课文各个内容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就“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形象展开叙述的,形成“整体—部分”的思维形式和“总述—分述”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领悟“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二、复活感性体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复活感性就是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甚至下意识、潜意识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肤温、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体重、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精神发展都是以感性为主。语文教材的存在也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文字的背后都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面,在我们的朗读中都幻化成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让学生在这一时期去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发展形象思维绝佳时期,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为例,文中写到“我”去访问老桥,把老桥春来暑往、秋去冬来默默奉献的精神比喻为“德高望重”的老人。如果纯粹让学生靠背词语解释“德高望重是指一个人品德很高,声望很大”,显然不行。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语文素养没有任何作用。可行的办法就是复活学生感性方式去理解。首先请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德高望重的人,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位老桥在岁月悠悠的时光里,弓着腰都会做些什么事呢?从“弓着腰做事,每天依然如旧”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桥?通过这样的感性方式, “德高望重”这个词融化为学生的血肉,老橋高大、感人至深的形象也呈现在他们前面,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

三、整合单元主题,提升思维技巧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单篇课文授课,文章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经过删减,呈现的也是作者的一种观点、一种评价、一种情境。没有办法进行信息的汇总和整理,没有办法进行多元分析、比较和评价。而且现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材料和多元的文本。单元主题文章的统整,除了读得多和快一点外,可以比较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技巧能力,如提取和筛选信息、推论、比较和整合、分析和判断、评价,等等。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互助互爱”主题为例,写的都是人与人默默、无声的互助互爱。但生活中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爱张扬,有的深沉,有的默默无闻;表达方式也有各自的差异;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对不同方式的互助互爱也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我就结合以上分析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在这组课文中,你对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感受最深?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加以解释说明。(2)本组课文在突出人物鲜明特点时,作者在表达上共同之处是什么?(3)这4篇文章里,里面的“帮助”有什么共同点?(4)阅读以下新闻事件(媒体和电视报道捐赠场面和贫困生受捐助时的表情举止),结合4篇课文,讨论:我们该怎么帮助别人?通过这样单元文章的整合,让学生接触真实、多元的文本,不但提高他们领悟较高层次的细腻的道德内涵,还可以教会他们学会整合散乱无序的信息,对不同的观念和情感进行价值判断,提升他们思维的技巧能力。

四、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就“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向教育提出四个支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来说,都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它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展开正确诱导,使其发挥充分想象,就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以《穷人》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将学生的思维定式打破,让学生的思维朝着独特性方面发展。在将要教学完《穷人》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训练:“两个孩子抱回家后……”然后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你是桑娜或者渔夫,面对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你会做些什么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学生们表现得十分活跃,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很快就把诸多结果想了出来:在桑娜的悉心照料下,两个孩子平安长大,在学习上十分用功,还考上了名校……面对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桑娜可能会去贵族家庭做钟点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可以赚钱贴补家用;桑娜可能还会领取一些手工制作,在孩子休息时,做手工拿去卖;渔夫面对休渔期,可能还会用船载那些游客去观赏海上的风景……这样的训练,既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结合教材和科学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郅庭瑾.为思维而教[J].民主,2007(10).

[2]丁晓梅.从“诗意语文”说朗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新境界”指导思想下的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革新,2012(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