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6-11武斌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笔者教学法课文

武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益。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借助对话生成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借助问题探索情境,发散学生思维”和“借助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这五方面入手,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

一、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爱听奇闻逸事的特点,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设置有趣的故事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都积极回应。接着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起来: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讲完后学生们纷纷讨论了起来,接着笔者说:“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故事来设置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异常高涨。

二、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因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动画、图像、音乐于一体的特点,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技术,再现情境,从而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了海底世界的部分。笔者请学生们扮演游客,同时笔者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之后笔者展示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动图,提问:“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的呢?”学生们说:“感觉很美,鱼很多。”笔者继续引导:“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内容:“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       的……”这时笔者播放了更多的海底世界的图片,继续说:“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品种也多,那么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同时挑一种你喜欢的鱼,说说它哪里吸引你。”通过信息技术播放海底世界的动态图,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借助对话生成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对话”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话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的有效方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对话情境可以分为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自我对话情境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对话形式。

例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说:“学了课文,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们都说这是一只聪明的、可爱的、机灵的小刺猬。笔者继续提问:“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笔者提示学生从“小东西”这个词语来体会。接着笔者请学生根据“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三个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们展开了交流,总结说:“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笔者总结说:“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小动物呢?请仔细描述一下。”由此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借助问题探索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探索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使学生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出示了法国梧桐树的照片,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有的学生说见过,有的学生说没有见过。笔者提示说:“它是法国梧桐树。”接着笔者介绍了法国梧桐树的基本特点,如法国梧桐树,高可达20—30cm,叶掌状,花黄绿色,等等。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笔者写下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提出了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笔者对学生的质疑给予了鼓励,同时请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借助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中处处都体现着生活之际,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课余的生活照片,然后对学生说:“有些学生可能看到在平时同学们活动时老师经常拍摄照片,老师不但拍了照片,还做成了影集。現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一看,照片上的学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接着笔者展示了学生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等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多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呀!这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假生活展示会,说一说你们的暑假生活,看谁说得更有趣。”接着学生纷纷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分享了自己的暑假趣事,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故事情境、再现情境、对话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等,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鸿雁.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6(30).

[2]万海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8).

[3]张家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3).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笔者教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