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感在整合中飞扬个性

2019-06-11陈玉芳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象个性朗读

陈玉芳

【摘要】网络环境以丰富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理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动情、悟理、练读、练笔,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内外的语言交流中飞扬出个性。

【关键词】语感;个性;形象;朗读;说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感训练中,网络教学环境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多面式学习内容,再现语言文字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能使学生在“人—机”互动与资源共享中与同学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与体验,说写结合,学用结合,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一、展示形象,奠定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媒体,模拟情境,再现形象,给予学生语言刺激,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相关的表象和生活经验,理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激活表象、感受形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中所蕴含的声、光、色、画等,使之在学生头脑中画面再现,形成语言的形象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想象中感受到形象。

《黄果树瀑布》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一系列轻盈优美的动作,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词语最使学生心驰神往。在设计时,考虑到 “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这几个词语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图片适时出现在本段文字边上,图文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创设的情境中。教学中,学生根据内容需要轻点鼠标,流光溢彩的瀑布风景便展现出来,给他们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一个个词句的理解,也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随着镜头的变换迎刃而解。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配上悠扬的音乐,朗读也成为一种另有风味的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看景、读文、想象,如诗如画、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便深深地刻在了学生头脑中,语感训练也就可以落到实处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读文者披文以入情。”这说明作者写文必定会传达某种情感,读者读文也会体味到某种情思。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创设一种“感情场”。在这个“场”中,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理解教材的深层蕴含,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思,与作者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从而较好地领悟教材,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黄果树瀑布》的第六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瀑布底下的感受。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瀑布边,怎样才能把学生领入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感受呢?我在网页上设计了“乐池”的图片,先让学生看真正的乐池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点击课文中的乐池,此时就出现了一个游客正置身于瀑布底下,周围都是瀑布轰然作响的水流。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就是图片中的游客,在瀑布底下的乐池之中。适时点开预设的瀑布喧嚣的水声,此时的学生就犹如真的来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底下,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他们真的感觉到周身充满精神,充满活力。体会的难点也就在媒体的帮助 下,迎刃而解了。

语感训练从感受形象开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即一方面激活读者的情感,一方面理解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对形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进行开掘。网络教学环境中,在语言文字和具体形象提供的氛围下,学生“形”“情”有机统一,得到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陶冶了思想情操。

二、落实朗读训练,促进语感形成

(一)范读引路

朗读训练中,范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训练形式。网络教学环境具有交互性强、信息传递便捷等优势。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准确接收教师的范读信息,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系统从录音带的范读中学习,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在网上找自己的伙伴当“小老师”范读,互相学习,而不影响到别人。这样既达到了范读引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与热情。

(二)精读感悟

例如《鼎湖山听泉》一课的泉声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需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演绎出一曲和谐、绝美的泉之曲。学生通过文字能够感受到泉声因其形、其境而变化,但就他们这年龄来说,泉之曲是无法真正在他们心中奏响的。于是,我为学生的品读提供了如下帮助:每种情况都配以相应的泉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学生聆听着这时而轻柔、时而清脆、时而厚重、时而磅礴的泉声,心也会随泉声起伏,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奠基了。在此基础上,我还把各种泉声连起来,再配上悠扬的背景音乐,这仿佛真的把孩子们带入那万籁俱寂的山寺中,静静地感受这泉声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而后,学生在这泉声的世界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感悟。虽然没有视频的演绎,这恰好为学生能用“心”来聆听、品味泉声创设了合适的氛围。学生在泉声的衬托之下,跟着泉声的不同表现,朗读的声音也就抑扬顿挫,注意到了轻重缓急,注意到了情感在朗读时候的正确表达。我又让全班同学分男女生等不同的角色来奏响泉之曲,学生真正进入了情境之中,奏出了他们心中的泉之曲。而文本中的内容因学生的感悟、精彩的朗读而更加美妙!

在精读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将需要重点引导朗读的文字传输到每个同学的计算机上,指导学生运用以上比较方法通过操作键盘出现变动后的文字,两段文字对比着读,比较、揣摩。教师则通过监控系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评价,实现探究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三)品读积累

网络教学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和谐、宽松,没有太多心理压力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不必拘泥于大众之下开口朗读的拘谨与羞涩,在计算机这一友好的“朋友”面前敞开心怀,大胆表达,或低吟而泣,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诉说,或拍案而起,抒发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教材语言的感悟。学生可以将自己读的录下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比较,得到提高。网络教学环境能为学生的背诵提供帮助。通过文本形式提示某个段落的开头或重点词句,通过画面展示诵读内容,让学生看图背诵,都能为学生较快地背诵课文提供帮助。同时,它灵活的交互性也便于师生、生生、学生自我对背诵效果的检查。

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耳闻其声,目观其形,心通其义”,强化了语感。

三、促进说写训练,培养语感技能

网络教学环境无疑是促进学生说写、促使其形成语感技能的重要而且极为有效的“训练场”。

在训练内容方面,由于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图文兼备、信息量大的优点,老师可以根据教學内容随时调用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如提供图片让学生看图演讲、根据文字提示画图写话等。如在教完《黄山奇石》这课后,根据“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这句话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从网上下载的黄山风光图片时展开想象,在计算机上用画笔画“奇石”,然后仿课文的介绍配上解说文字,图文并茂,学生兴味盎然。

在训练的评价方面,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人—机—人”的交互模式使之更具有激励性。当学生看到自己敲打出的一行行文字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轻吟之中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教师在调看学生所写内容时,对其不足处可以个别交换意见,对其精彩处则可以传播到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上,实现“成果共享,成功共享”;还可以将好的写话内容存储于计算机中,作为资料积累。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对学生内心的震撼更大,更能激发他们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

网络环境以丰富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理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动情、悟理、练读、练笔,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内外的语言交流中飞扬出个性!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形象个性朗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言表达重“个性”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