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育

2019-06-11贾永成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对策研究初中化学

贾永成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当此社会发展转型期,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环保理念是初中化学教师的应尽之责。文章在充分阐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编写、化学实验设置和实践活动组织等方面切入,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对策研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078-02

在当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将生态环保意识培养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必要且紧迫的一项任务,也是初中化学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为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青山绿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将环保理念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全过程,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要途径。

2.深化化学学科教育内涵的要求。传统化学教学以化学教材为本,着重讲解化学反应、组织开展化学实验。实际上化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如化石燃料利用、酸碱性废水处理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态环保理念培育高度契合,是培养学生环保理念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化学知识及内容,并与教材内容对比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化学教学,还可以促进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将环保教育融入化学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环保意识。初中阶段是个人素质培养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化学学科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成为践行环保的公民,积极为环保做贡献。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研究

1.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环保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环保意识培育与教材内容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以雾霾这一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先介绍空气的组成,再以大气污染为话题,详细介绍一氧化碳、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卤代氢等污染物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放映酸雨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酸雨及其危害形成感性认识。展示完毕后可让学生讨论酸雨是如何形成的。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分析治理措施的切入角度及效果。可设置问题:我国在采暖期对雾霾严重的地方实行限号管制措施,这一措施是为控制哪一种气体排放的呢?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汽车尾气分析,踊跃回答汽车尾气与雾霾的关系。教师再列举一些空气质量数据与人口健康数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了解雾霾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从空气污染原因分析个人应从哪些方面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教师可在教学初始讲解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它是由甲烷、二氧化碳、氟氯烃等气体阻止地表散热而造成的,然后展示温室效应造成的生态危害的有关图片,如冰川溶解、沿海城市被淹没、土地沙漠化、温度升高等。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如响应低碳出行的号召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等,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合理设置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变化。将环保意识培养融入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保相关概念。在实验器材、工具选用方面,要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渣、废弃物,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循环保理念,谨慎处理关涉环保的实验环节。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烧”实验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教师要教给学生处理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方法,明确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监测一下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指标数据,结合试验,想一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以强化环保意识。又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过程中,教材给出实验废气处理方法是用酒精灯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如此处理方法会造成酒精燃料浪费。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避免浪费酒精燃料的处理一氧化碳的方法。经过探讨,可得出结论: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用长导管引导至燃烧的酒精灯,即可避免酒精燃料的浪费。教师在化学实验中时刻以环保理念指导实验行为,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组织化学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通过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化学的存在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一个月的大气环境状况,搜集每日环境报表、记录每日空气质量指数,需要涵括PM10、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等的数值,以及空气污染总指数,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切身感觉。在大气环境恶劣的时候,记录下类似“那一天街上的人都戴着口罩,气味很呛,感觉雾蒙蒙的比较阴暗”的感性表述;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记录下“刮了一晚上的风,这一天阳光很好,大家都很愿意出来透透气”或者“下雨之后,天晴了,没有了阴暗的感觉,心情也好了”等类似表述。在数据搜集结束后,学生总结空气质量与天气环境的关系,结合个体感受,深刻领会环保的重要性。以“自然界的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生活周围的水对健康的影响,有些学生观察到很多家庭都买了净水器,有些河流出现了白沫,还有刺鼻的气味,可让学生拍一些照片,了解一下生活在这种水质附近的居民的评价,以及工厂废水或者当地水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学生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到水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强化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是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应将环保意识的培养融入化学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对策研究初中化学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