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一题”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9-06-11徐军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徐军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联系、深入思考,并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发现表象问题,走向对规律、数学哲理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一课一题;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016-02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希望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多”换取“博”,然而受限于教学时间,这种教学设想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展开深入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亟须转变,要进一步提炼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以“一课一题”理念开展教学,以“少”换“深”,推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知识的深处。

一、“一课一题”理念的提出

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聚焦大观念,以专题、问题、课题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主题不再是单纯的一道题目或一道数学学习课题,可以是一个问题,由一个主问题和一系列框架性问题联结成的大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专题,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而成的知识专题;甚至可以是一个研究小课题,以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养提升为目标的数学课题。不论是一个问题、一个专题或是一个课题,都应聚焦“大观念”,以“科学大观念”的思维指导“一课一题”的教学。

1.以数学知识产生联结,使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学习不能再是点状的数学知识学习,而应是网状的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也就是说,一节数学课中所涉及的知识是一张拥有内在联系的数学知识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知识的点进入,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之后,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对知识有整体把握,理顺知识的内在逻辑脉络,处理好整体与关键节点的细微之处,让数学知识能有更合理、更合适、更全面的沟通与联结。

2.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持久,让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学习的本质是经验在深度或广度上的持续变化,即个体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形成新经验的过程。同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课堂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让课堂知识在人一生的生活、成长中得到延伸。因此,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主题的支持下,经历长时间的思维过程,让数学思维特质得到凸显,从而让学生感受思维的风暴,感悟长时思维与顺序思维的特征,使思考过程能够持久。

3.学习进程缓慢推进,使课堂变成深度学习场。“一课一题”的课堂学习指向“更好”的学习。所谓“更好”,就是指要让儿童学得更快,学得更多,学得更深,学得更有意义。那么,要达成儿童学习的“自主”与“更好”,就需要让学生在慢想中学会快思,从瞬时思维转向长时思维,缓慢推进学习的过程,使课堂成为深度的学习场。

二、“一课一题”的教学策略

实施“一课一题”的目的是在简约的学习情境下,引发学生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里的简约是指学习内容简单不求全而求联通,教学方式简单,但必定是能着眼于人脑功能整体的发挥以及学生身心的全程参与。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教学内容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必须有预先设计的方案,能在有限的时空下,有计划、有序地实现丰富而复杂的教学目的。

1.问题引领,探寻知识的“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北京教育学院吴正宪老师认为,课堂需要“通过问题串深入浅出地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深层”。“一课一题”的课堂更需如此,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做到“问题引领”或“问题驱动”,以适当的问题将学生引向更深入地思考。从数学学科的特质来看,“核心问题”应当包括“知识性问题”和“思维性问题”两个方面。“一课一题”课堂下的“核心问题”更多地指向“思维性问题”,也称“高阶问题”,因为这样更能让学生走向深入的知识性学习,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拥有高阶思维的能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教学,可以将“如何在量角器中寻找与被量角相等的角”作为核心问题,通过“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量角器中有哪些隐藏的角”“怎样快速地读出量角器中隐藏角的度数”“如何运用量角器中的隐藏角量出被量角的度数”这一组问题,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角的大小就是包含有单位的多少)与量角的方法(两重一看)的数学本质,在掌握方法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本源。同时,学生在理解角的度量本质的同时,还通过“量角与之前所学的测量长度、计算面积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一问题,理解“度量”的一般原理。

纵观这一教学设计,课堂以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来引领,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组间辨析,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分析、评价、创造的同时获得思维提升。

2.结构化学习,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美国著名代数家阿尔贝特认为,数学,就是结构的科学,而数学学习,就应充分依据结构、生成结构、拓展结构、发展结构。“一课一题”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如此,让学生将学习的过程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与数学知识系统之上,关注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让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间建立联系,以整体关联为抓手,将教材的学科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努力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达到叶澜教授所说的“包括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多重意义的建构,让学生能用综合的眼光发现、认识、解决问题”。

如“苏教版”五年级的“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在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且本课又是为后续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而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它融入“统计”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单式统计表的回顾开始,了解统计表具有“名称、日期、表格”的结构,接着对“多个单式统计表如何组成一张统计表”开展研究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对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掌握两者的特征与应用范围,最后从单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图的对应关系开始,思考复式统计表的对应统计图样式,从而让统计表的学习走向统计图的学习。这一课的核心就是促进数学学习趋于结构化,从而让课堂走向主体化,以较少的内容触及广博的数学知识,并在探寻知识结构化的同时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让数学知识与学习方式深度融合,在促进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得到认知结构的完善。

基于“一课一题”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虽然学生只要经历解答一道(组)题的简单过程,但其背后却是探究数学本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可以说,形式是简单的,但内容却是丰富的。“一课一题”理念的数学课堂,构建的是学生间的知识共享网络,搭建的是一個信息交换的平台,提供的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生长的场景。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