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探讨

2019-06-11胡芳平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胡芳平

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参与情境,以激发學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反馈结果增进学生的成功体验,还需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学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108-02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由知识的讲解者转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在实践中发展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并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适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兴趣特长、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出发,关注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增强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二、创设良好的参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1.创设民主平等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创造积极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若师生的心理距离过大,缺乏交流沟通,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洛斯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健康人都有心理需要,一个健康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走向一个更高的需要。师生之间平等、互相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学生才能学会自尊和自重。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人格得到了尊重,才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现代教学观念来看,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要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在参与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乐学好学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要创设乐学好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选择最佳的教学环境,用心设计课堂知识教学环节,采用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探究知识、参与学习,进而喜欢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文质兼美、文学性强,可以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深挖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3.增加获得成功的情境,让学生喜爱参与。学习兴趣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在对个体行动结果的满意上产生的。个体在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对学习结果感得满意,就会产生学习动机,也会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在感受成功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宽容原则。“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学生的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中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无错原则”,对于学生的错误要适当宽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困生,要给予特别关注,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感受。其次要遵循挫折教育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轻易即可获得的成功往往不会产生成功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易,需要经过个人坚持努力才能获得。

三、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所占比重较大,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并给予适当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进入课文情境,依托形象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涵,让学生在课文朗读中受到熏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文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读中有感、有得。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真正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于日常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描述和想象,还能获得直观的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双向的互动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是排他的学习方式,也同样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密切交流。美国心理学者J.R.Harris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通过参加和认同社会群体来学习如何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处事,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社会文化的传递。Harris指出儿童的同伴群体是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伴是指兴趣、行为习惯、年龄、价值观都相近的群体,小学阶段的同伴群体是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对象,他们极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和个体的影响是对等的,在教育集体能同时教育个人,将个人放入集体更易培养集体主义,而教育个人的同时又能影响到整个集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组成小组,为达成目标,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目标,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是合作精神。培养合作精神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生必须在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学会准确表达,最后再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当组织者、辅助者和指导者。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