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媒体,人民的媒体
——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回眸
2019-06-11朱建华
朱建华
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2019年5月23日,是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一代又一代长江报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才华、热血、生命,照亮了这张报纸不断前行的道路。光芒也洒向更开阔的地方,映照着这个国家和人民奔向光明、昂然奋进的身影。
(一)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23日,长江日报创刊,办报人员主要由来自东北日报、中原日报及武汉的部分地下党员组成。
这时的长江日报为中共中央华中局(1949年12月改为中南局)机关报,地位和性质与人民日报一样,人民日报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
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长江日报”报头
长江日报报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具体是持林彪(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的介绍信,由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别墅题写的。毛主席题写的“长江日报”报头,磅礴大气,有着即将率众开创新中国的豪气,是书法中的精品。长江日报是湖北唯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的刊物。现在,不少重大活动场合用的“长江”二字,都出自毛主席给“长江日报”题写的报头。
1953年元旦,中南局长江日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承接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1年,长江日报停刊与湖北日报合并,5月1日,武汉晚报创刊,成为武汉市委机关报。1967年1月21日,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复刊,并出版至今。
长江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是我国仅有的几份不以地名命名报名的党委机关报。这几份党报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长江日报之所以能够以“长江”命名,据创刊者之一的陈楚晚年回忆,这与周恩来、董必武在武汉领导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有一定关系。
长江局旧址位于现在的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57号。长江局曾代行中央职权,指挥湖南、湖北等8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长江局内成立的国际宣传组,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历史上著名的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也设在长江局。
从创刊到2019年5月23日,长江日报70年已累计出刊25556期,是湖北出版最长、期数最多的刊物。
2019年5月,创刊70周年前夕,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整体由长江日报路迁入位于金桥大道的长江传媒大厦。
2019年5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整体迁入位于金桥大道的长江传媒大厦
(二)
长江滚滚,星汉璀璨。
长江日报历任主要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创造了光荣的历史,多位报人后来担任省部级重要领导职务。
担任中南局时期长江日报主要领导的有廖井丹、熊复、陈楚。廖井丹后来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正部长级)。熊复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后来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兼新华社社长,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总编辑。廖井丹、熊复病逝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了慰问和哀悼。同样为长江日报创刊人之一的陈楚,后转入外交战线,成为“杰出的外交家”,是我国驻日本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院主管外事工作的副秘书长。
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70年来,长江日报走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传奇报人。
1950年,新解放城市里到处生气勃勃,人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新生活。但新情况也带来不少新问题,迫切需要新闻界与文化界大力加强对新解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阐述党与政府的各项政策主张。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个作家经过商量,决定在长江日报上开辟一个名为《思想杂谈》专栏,“马铁丁”的集体笔名,取自三人名中的各一个字:“马”取自当时新华社中南总分社副社长陈笑雨笔名“司马龙”中的“马”,“铁”取自时任长江日报副总编辑张铁夫名字中的“铁”,“丁”取自时任中南局宣传处长郭小川笔名“丁云”中的“丁”。1950年8月30日与读者见面的《思想杂谈》,定位于向广大读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观点,栏目文章文笔生动,短小精悍,融知识性、思辨性、可读性于一体,当时风靡大江南北。专家评价“要研究和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的杂文,应该从马铁丁开始。”《思想杂谈》到底有多火?很多读者像追星一样给“马铁丁”写信倾诉困惑,应读者要求结集成书的《思想杂谈》总发行量达270余万册,影响了几代人。后来北京报刊的《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人民日报的《长短录》等著名专栏,均受到了长江日报《思想杂谈》的启发和影响。
长篇巨著《红旗谱》,是反映中国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其作者梁斌,曾任新武汉报社社长。长江日报创刊时的文艺组组长绿原,后来成为跨越中国现代、当代两个文学史阶段的大诗人,歌德长诗《浮士德》的经典中文译本,就是他翻译的。峻青是长江日报创刊时的首批记者,又是一位“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黎明的河边》脍炙人口。担任过长江日报社副社长的曾卓,是武汉诗歌的一面旗帜。他们都是长江报人,是群星灿烂的长江报人的代表。
(三)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重大时刻,我们从不缺席。70年来,长江日报的多个经典版面,已成为党和国家以及武汉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号外,原意是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而得名。长江日报的第一个号外是1949年7月22日出版的“浙江大陆全部解放”,仅1949年三次出版号外,另两次的内容为“广州解放”和“大西南各路报捷”。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长江日报当天即出版号外:大照片突出了习近平同志作为新时代领袖的风采;传递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像十八大号外这样,浓墨重彩地报道党和国家大事,长江日报历来如此——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杯冠军、北京奥运会开幕,头版均予以非常规的处理。
聚焦城市大事,也是长江日报的一贯作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钢一号高炉出钢了》等版面设计得非常有特色。《武钢一号高炉出钢了》报头用通栏的一幅漫画,表现钢水浇沉美国第七舰队的意象,强烈而准确地传达了中国人当时的豪情。
(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诞生第一天,长江日报就明确是党的媒体,人民的媒体。
毛泽东在汉期间常常翻阅长江日报,并用长江日报对武汉的工作开展批评指导。1953年2月,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武汉。这天报纸刊登了批评一位区公安分局局长作风恶劣的稿件。他看了报纸后,风趣地对公安部长罗瑞卿说:罗瑞卿啊,你很危险呢,这位局长不但和你是同行,而且名字只比你少一个字。毛泽东还点赞说:长江日报不错嘛,批评很有力嘛!
1966年,73岁的毛泽东畅游长江,长江日报记者胡文新拍摄下了这一珍贵历史瞬间。胡文新回忆:当毛主席上了小木划子知道我们3人是记者后,与我们相视而笑,并说:“还有一位女记者啊!”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心和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曾在多个场合针对做好新闻舆论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记者节前夕,长江日报记者杨文平作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长江日报《市民大讲堂》主创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总书记接见。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杨文平回忆:“总书记没有讲话稿,就像跟大家聊天,语言平实,语气温和,但浑厚有力。”
70年来,长江日报推出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报道——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马学礼、上世纪80年代的“活雷锋”朱伯儒、“洋厂长”格里希、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轮椅上的志愿者董明等。
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的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是长江日报推出的典型人物。2017年,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合影时,总书记招呼黄旭华到前排坐下。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瞬间。
(五)
70年是一首诗,70年是一首歌,70年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70年来,长江日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李先念先后两次为长江日报题词。
70年来,长江日报名篇佳作不断,获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总数,位居全国城市党报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个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或策划成为经典案例,受到业界、学界和上级宣传部门称赞。长江日报先后六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七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迅速、鲜明地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新气象,荣获第二十三届消息类一等奖。
在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有一位传奇女报人——范春歌。她单车穿越过中国,探访过万里边疆,重走过郑和路,荣获过“范长江新闻奖”。今年全民读书月,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同志专门推荐了范春歌的新书《儿行千里:沿着长江上高原》。
在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还有一位被称为“公共外交的先行者”的社会活动家——余熙,他采访过5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60多个国家讲述中国故事近两百场。2004年在应邀访问法国时,他发现了邓小平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居留登记卡”,这一珍贵资料后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收藏。
策划重大社会活动,传播城市形象,这是长江日报的特有创造。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登顶珠峰,将长江日报特制的“武汉精神”旗帜在地球之巅展示。
2013年,长江日报跨国报道《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找到并还原了29名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的事迹,为此,普京总统向长江日报签发了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奖章。
2014年,长江日报采访团驱车一万五千公里,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全程,向世界讲述武汉故事。这一活动推动了全国八省区联合申遗,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5年,长江日报派出记者三赴日本,寻访日本和平祈愿旌旗的健在者,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先后接受采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世界关注的事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江报人,围绕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目标,正在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