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党报报头:政治与艺术的平衡

2019-11-06朱建华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报头题写创刊

朱建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党报,已从最初的一张报,逐步发展成具有传播力和舆论引领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党报报头,可以几十年保持不变,也可能在若干年内变换。变与不变,背后都有某种理由或需求。本文以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全国15家副省级市城市的党委机关报为例,探析党报自创刊以来的报头来历及变换。

一、报头来历:名家题写与选拼辑字

报头,作为一报之首,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体现的是一张报纸的品位和风范,历来受报人和读者青睐。党报报头来历,可分为名家题写与选拼辑字两种类型。

(一)名家题写

1.名人政要题写

(1)毛泽东题写。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挥笔题书的报头、刊头,已经成为了一部难得的书法宝典。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现在使用的报头中,《长江日报》《广州日报》《西安日报》的报头都是毛泽东题写的。《长江日报》是湖北唯一由毛泽东题写报头的刊物。毛泽东为《长江日报》题写报头,既与《长江日报》创刊之初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注:1949年12月改为中南局)机关报的定位有关,同时也与武汉的城市地位以及毛泽东一生中对长江的独特情感有关。《长江日报》《广州日报》能获得毛泽东题写的报头,林彪、叶剑英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请毛泽东题写《长江日报》报头时,是持有林彪的介绍信的。《广州日报》的报头,是由时任广州市长叶剑英请毛泽东题写的。

(2)邓小平题写。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现在使用的报头中,《济南日报》的报头是唯一由邓小平题写的。《济南日报》创刊以来经历了《新民主报》、《济南工人报》、《济南日报》(前)、《济南晚报》、《济南日报》(后)几个阶段。1988年初,济南日报社开始酝酿将报纸改为对开大报,并决定重新题写报头。“邓小平同志就是当时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所以我们决定请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头。”[1]邓小平能给《济南日报》题写报头,一方面是济南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在解放战争中,济南战役有着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山东省和济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走在了全国前面,并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

(3)党委负责人题写。党报,作为对应的党委的机关报,历史上由相应的党委负责人题写报头上占有较高比例。《沈阳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沈阳市工委书记陶铸、沈阳市委书记黄欧东、东北局副书记林枫题写的报头。《长春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长春市委书记曹瑛、朱光及市委第二书记沈亚纲题写的报头。《杭州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杭州市委书记吴宪题写的报头。《大连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大连市委书记韩光题写的报头。《宁波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时任宁波地委宣传部长、改革开放初曾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薛驹题写的报头。

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现在使用的报头

(4)其他党政名人题写。报头由其他党政名人题写,在党报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沈阳日报》历史上还曾使用过朱德题写的报头。1957年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朱德是到沈阳视察,应邀为《沈阳日报》题写了报头。[2]1993年,《厦门日报》换成了由厦门人、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题写的报头。《长春日报》历史上还曾使用过吉林省副省长关俊彦题写的报头。《青岛日报》创刊时使用的是隶书报头,后邀请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题写过报头。

2.书法名家题写

(1)舒同题写。《青岛日报》《厦门日报》现在使用的报头都是舒同题写的。上世纪50年代初,舒同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局党校校长等职时,作为全国著名书法家,他应邀为《青岛日报》题写了横排跟竖排繁体字报头。1956年,全国开始全面推行简体字,舒同又为《青岛日报》题写了简体字报头。后来,《青岛日报》的报头先后更换过几次,1993年1月1日,《青岛日报》再次使用舒同题写的简体字报头,直到现在。[3]舒同在硝烟余味中题写的《厦门日报》四个字,从1949年起,伴随着厦门人走过新中国成立后意气风发的11年;1979年《厦门日报》复刊,这四个字又伴随着厦门人走过改革开放的14年,后因为繁体原因更换了报头,2007年《厦门日报》又恢复了舒同最早的题字作报头。[4]长征时期,毛泽东称舒同为“马背上的书法家”;延安时期,舒同就享有“党内一支笔”的美誉。舒同既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现在电脑字库中“舒体”就是舒同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创造性贡献。

(2)郭沫若题写。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史上一位兼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周恩来曾将他与鲁迅并称——“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5]现在,全国部分党报用的仍是郭沫若的题字做报头,其中就包括《长春日报》。1958年4月3日,《长春日报》开始使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的报头,后改换了其他报头。几经变换,1981年春节,《长春日报》再次更换报头并使用至今,这次套红的报头正是之前郭沫若题写的。[6]

(3)其他书法名家题写。《深圳特区报》自1982年5月24日正式创刊以来,一直用的就是广东著名书法家秦咢生题写的行楷体报头。楷体报头“活泼、洒脱又不乏稳重之感”。[7]1978年元旦,南京市委决定恢复出版市委机关报,并以《南京通讯》之名复刊,书法名家武中奇题写报头。同年7月,《南京通讯》改名《南京报》,报头仍由武中奇题写。1979年7月1日恢复《南京日报》名称,武中奇再次题写报头。[8]武中奇是江苏书坛的领军人物,长期从事书法艺术事业,在当代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人民书法艺术家。[9]1980年初,宁波市委决定恢复《宁波报》,当时已80岁高龄的书法大师沙孟海应邀题写了报头。[10]1983年《宁波报》改名为《宁波日报》,沙孟海再次应邀题写繁体字、简体字报头各一份。[11]这些书法名家题写的报头,有的得以长期使用,有的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被替换掉了。

(二)选拼辑字

1.用“毛体”做报头

党报报头根据毛泽东手迹选拼辑字的情况在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中,有7家现在使用的报头是通过选拼辑字的方式制作的,其中《哈尔滨日报》《南京日报》现在用的“毛体”报头是根据毛泽东手迹选拼辑字而成。

2.选用古今文化名家手迹做报头

副省级城市党报中,《沈阳日报》现在的报头是鲁迅手迹选拼辑字。[12]《杭州日报》现在用的报头是根据苏轼手迹选拼辑字。《旅大日报》自1981年3月1日起恢复为《大连日报》,报头集郭沫若书体,沿用至今。1987年元旦起,《宁波日报》改为对开大报,报头系遴选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合成“宁波日报”四字而成。[13]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都市委决定恢复出版《成都日报》。当年7月1日,《成都日报》正式出刊,恢复出版的《成都日报》报头采用王羲之字体。[14]

二、报头变换:相对稳定与密集变化

报纸自创刊以来,能保持报头一直不变的只是少数。报头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与政治与时代紧密相连,大部分报纸的报头都会因政治与时代的因素做出调整,回顾我国党报报头的来历及变换历史可以发现,呈现出相对稳定与密集变化的特点。

(一)相对稳定

报头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报头,原指报纸刊登报名的地方,是报纸的名字,但习惯上与报名同义,是报纸最醒目的标记,是报纸的眼睛和窗口,它相当于商品的品牌、商标,是报纸形象和视觉冲击最直接的呈现。这决定了报头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党报作为一级党委的机关报,更应保持稳定。无论什么时候,更换报头都应该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中,《长江日报》《广州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使用的是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保持了报头的稳定。

(二)密集变换

报头自创刊后一直保持不变,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事实上,受到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制约,报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换。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报头的变换,集中表现在四个阶段:一是创刊早期;二是“文革”时期;三是粉碎“四人帮”后;四是改革开放后。

1.创刊早期

党报创刊时期条件都较为艰苦,尤其是在尚未解放的地方,还面临着残酷的斗争,这为办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1945年11月25日创刊的《哈尔滨日报》其创刊至1953年10月为起步和变迁阶段,由于市局变动和行政区划等原因,创刊后经历了两次停刊、两次复刊。[15]《哈尔滨日报》经历几次停刊、复刊,报头亦有变化,用过时任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李常青题写的报头,也用过根据毛泽东手迹选拼辑字而成的报头。《长春日报》创刊于1945年11月15日,自创刊以来,先后使用过9个不同的报头。这9个不同报头中,有5个集中在在创刊至1957年之间。

2.“文革”时期

“文革”对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文革”时期党报报头出现了密集的变换。以《长春日报》为例,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几经停刊、更名。1969年12月1日,《长春日报》复刊,使用的是毛泽东手迹剪集而成的报头。1971年7月1日起,《长春日报》报头改用大号铅字体。“文革”时期,报头改用大号铅字体在全国都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党报历史上集中使用印刷体作为报头的时期。

3.粉碎“四人帮”后

在华国锋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党报出现过一个短暂而又密集的报头更换期,部分党报报头换成了华国锋的题字,这部分党报既包括一些省级党报也包括一些地市级党报。副省级城市党报中,《长春日报》1977年5月19日起改用华国锋的题字做报头,《哈尔滨日报》《沈阳日报》《西安日报》《大连日报》《杭州日报》等都用过华国锋的字做报头。华国锋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后,之前使用其题字做报头的报纸,开始了新一轮的报头更换。

4.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党报报头也进入了一个密集更换期。1981年《长春日报》恢复使用了郭沫若题写的报头。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1988年5月11日,邓小平应邀为《济南日报》题写了报头,该报头一直使用至今。1998年3月,西安日报社从人民日报社驻陕记者站得知中央档案馆珍藏有毛泽东题写的《西安日报》报头。1999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6周年之际,由毛泽东题写的《西安日报》报头的报纸与广大读者见面,并一直使用至今。进入21世纪之后,已经很少有党报再改换报头了,尤其是那些创刊时间早、知名度高、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报,更换报头的几乎没有。

三、变换背后:政治与艺术寻求平衡

党报报头变换背后,既有时代性、政策性的因素在里面,也与报人的认知等有关。但从根本上来讲,党报报头的变换,是既要讲政治也要讲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与艺术之间兼顾平衡的结果。

(一)政治性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是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最鲜明的主线。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将党的宣传纪律写入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这条纪律一直未变。[16]党报的党性与政治性是统一的。什么是政治?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以党性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性是第一位的。[17]历史上,党报报头由党的领袖或党的地方组织负责人题写,其实就是党报党性与政治性的体现。《长江日报》《广州日报》的报头自创刊以来一直使用至今,哪怕是在“文革”时期报头也能得以继续使用,这与系毛泽东题写有重要关系。

(二)时代性

政治性与时代性总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报头和刊名,很少用印刷体,多系名人墨迹。报头和刊名字迹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18]历史上,党报报头的变换,很多都是大的时代背景下的使然。深圳市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而《深圳特区报》的创办也颇具时代之风,报头直接请书法家题写,而非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对应的党委负责人题写,也没有采用选拼辑字的方式制作报头。在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党报中,《深圳特区报》是少有的由当代书法名家题写报头的党报。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报纸的报头几乎都是黑色的,而《深圳特区报》从试刊第一期起,用的是红色,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

(三)政策性

大的时代背景下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也会影响党报报头的取舍。1956年1月,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全面推行简体字,舒同为《青岛日报》题写了简体字报头。1992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台《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明确,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19]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日报》以身垂范,撤下繁体的舒体报头,改用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题写的简体报头。这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因为繁简问题,更换报头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群众性

党报报头的题写与变换,通常只是由少数的几个关键人决定的。但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报头的来历及变换显示,体现出了一定的群众性。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区报》试刊第一期出刊,报头采用的是书法家秦咢生题写的魏碑体,“觉得这种遒劲有力的字体更能体现当时创业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有不少读者说看不习惯,于是从试刊第二期开始便改为了行楷体并一直沿用至今。[20]2007年《厦门日报》筹备改版时,作了一次读者调查,不少读者在来信中提出,希望能恢复舒同使用题写的报头。还有热心读者提醒,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题字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厦门日报》恢复使用舒同题写的报头后,读者评价称这是该报做的一次最正确的选择。[21]《长春日报》历史上曾使用过编辑王政题写的报头,这种情况非常少见。1997年《哈尔滨日报》还曾向全国征稿,公开征集报头,稿酬是一万元。[22]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党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体现。

(五)艺术性

报纸是公共文化产品之一,这直接决定了艺术性是报纸报头的重要特性之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报头是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殊平台,从报头中可感悟到中华书法艺术之美。报头作为报纸的门面和眼睛,是书法艺术的再现。一张报纸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而报纸的报头则更像是脸面上最勾魂夺魄的眼睛,是一张报纸品牌形象的象征。[23]因此,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中国报纸,更讲究报头的书法艺术与名人效应。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中,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毛泽东题写的《长江日报》报头,方劲峭拔,浑厚雄健。同毛泽东所题写诸多报头相比,这幅报头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厚重而不是清秀,潇洒而显端庄,让人目睹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气概,运笔凝神,酣畅淋漓,其每其精,悠然心会,健柔相随,意境无尽。[24]报纸用书法名家的题字或根据其手迹遗墨选拼辑字制作报头,更多的也是为了增加报纸的文化气息与艺术味道。

四、结束语

报头是怎么来的?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变换?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媒体从业者在内,也未必人人知晓自己媒体报头的来历及变换。历史悠久的大报,对报头来历及变换会有详细记载,适逢创刊周年纪念时,也会刊文公之于众,作为报业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流传于世,但这多局限于报头系名人政要题写的媒体,且还要有详细记载才行。如果报头是选拼辑字而成,或多或少都不愿意大张旗鼓地宣传,长期以往,即便是内部,对自家报头的来历及变换也知之甚少。

党报报头来历及变换背后,既是历史缩影也是时代的缩影。近年来,纸媒停刊的消息一而再再而三地传来,这是时代的必然,但停刊的纸媒多系市场化运作的都市报,至今还没有听说哪家党报因为经营不善或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而停刊,因行政区划调整的而停刊的党报只是个别。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相当一部分党报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可以说一直与共和国一起同成长。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未来仍将长期存在。党报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报的研究,报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注释:

[1]王彬.30年前小平同志为我们题写报头[N]济南日报,2018-9-24.

[2]陈敏.朱德同志给我们题字同我们合影[J]新闻战线,1980(04).2.

[3]赵玉勋.爱上“舒同体”收集530份报头[N]青岛日报, 2015-11-19.

[4]厦门日报6 0年再见舒同 [E B/O L]http://blog.xmnn.cn/?uid-4758-action-viewspace-itemid-299305.

[5]中国社会科学网

[EB/OL]http://www.cssn.cn/zgs/zgs_sj/201507/t201507 03_2065222.shtml.

[6]毕春慧.9幅报头见证《长春日报》73载奋斗征程[N]长春日报,2018-11-15.

[7]张黎明,黎珍宇.一介儒生赤手空拳创出报界伟业[N]深圳特区报,2012-5-23.

[8]《南京日报》历史版面回顾(一)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4d71840101m 8ia.html.

[9]武中奇遗体告别仪式在宁举行

[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5/08288619840s.shtml.

[10]姚志明.寻找《宁波报》试刊号[N]宁波日报,2017-4-14.

[11]周律之.凌云健笔意纵横——沙孟海与《宁波日报》[N]宁波日报,2010-6-3.

[12]龚怀胜.声的传递[N]沈阳日报,2018-10-30.

[13]周律之.凌云健笔意纵横——沙孟海与《宁波日报》[N]宁波日报,2010-6-3.

[14]成都日报社.城市记录者 成都日报创刊60年[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6:285-286.

[15]王清胜.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45.

[16]聂文婷.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N]光明日报,2016-07-12.

[17]兰炎平.党报要追求政治性与新闻性双向结合[N]山西日报,2016-12-13.

[18]冯锡刚.从《光明日报》三个报头看时代变迁[J]同舟共进,2012(7):69-73.

[19]史占旗.报头用字漫议[J]中国记者,1993(9):28-29.

[20]张黎明,黎珍宇.一介儒生赤手空拳创出报界伟业[N]深圳特区报,2012-5-23.

[21]厦门日报60年再见舒同

[EB/OL]http://blog.xmnn.cn/?uid-4758-actionviewspace-itemid-299305.

[22]1997年应征的《哈尔滨日报》报头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774850100c bdu.html.

[23]陈金.报头,用手写体较好[J]新闻三昧,2004(3):23.

[24]娄晶舜.毛泽东题写报头书法鉴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M].2012 (12):88.

猜你喜欢

报头题写创刊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报业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中心郭毅IPv6协议栈脆弱性分析
初三
创刊寄语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中国晚报报头变化的研究与欣赏
简论报纸的报头设计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