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小说如何创新性发展
2019-12-26黑丹
黑 丹
广播作为伴随性收听的媒介,诸如广播小说、评书、相声、音乐类节目就顺应了这一特点,长久以来成为广播节目喜闻乐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操作中,相声、评书和音乐作品一般经由曲艺、音乐专业人士制作,但广播小说就需要广播从业人员对书面文字进行声音塑造,小说演播是广播播音工作中集艺术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高难度语言工作。因为它既需要有较高的叙述能力,又需要有丰富的人物语言造型本领,使人听来既清楚又生动。
当今的广播媒体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广播小说如何吸引听众的耳朵,如何在多媒体时代立足,必须要寻求一条广播小说的创新道路,作为小说演播者也需要大胆尝试创新性的播讲。
一、广播小说需要播音员尝试创新性的演播
和纸媒及网络文学的读者一样,广播听众的审美和收听习惯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过去的人,听小说总要寻找深刻的思想意义,讲究意境韵味,为的是能陶冶性灵;现在这种听众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情感宣泄和排遣寂寞。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深究广播小说中的深意,而更多的需要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和情感慰藉。从这一点上广播便有了优势,播音员可以用自己的二度创作来播讲长篇小说,让听众伴随性地收听小说,满足当代人读不了书但是可以听书的需求。
由此看来,广播小说要想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存在方式。以往的小说以播讲为主,小说的播出形式不仅仅限于过去呆板的那种“你播我听”,如今,广播小说应该用更加新颖的播出形式来吸引听众,它同样可以像其他文艺节目一样,顺应潮流的发展。
二、多元素技巧在广播小说播讲中的运用
(一)评书技巧在小说中的借鉴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小说的演播节奏也要加快,这当然不是说要语言的加快,而是指快进些情节,人物要快出场。从这一点上我们就需要借鉴评书的技巧,关子、扣子[1],是评书的要素,目的是吸引听众回头,继续听下去。播音员在演播小说中也可以在特殊情节中设计关子、扣子,为了把小说讲得生动感人,避免平铺直叙,但需要的是情节本身自然产生的关子、扣子,使人觉得这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故弄玄虚,避免做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曾经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评书的形式来演播《二战经典战役》,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样天津广播电视台曾经特别请青年评书演员关永超播讲了一部评书式的小说《绛雪玄霜》,其中关永超以其多年评书口来讲小说,更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比如一位新人物的出场,他会用大段的贯口来描述人物的相貌特性,这就是运用评书中的“开脸”。这种形式小说的播出受到了听众喜爱,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响应,这就更坚定了我们以创新赢得听众的信心。
(二)运用相声演员的语气和节奏处理稿件
一些比较幽默调侃类型的小说稿件或者相声演员自传就可以借鉴相声演员的口吻播讲,很有听众缘。相声语言有着它特殊的节奏,讲究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老艺人们常说,语速快不能让人听着烦躁,语速慢时也要有包袱。相声表演讲究的就是“蹬谝踹卖,迟疾顿挫”,这八个字,字字都是讲相声的表演节奏的。其实这种节奏感和我们播音员文播稿件节奏起伏设计很相似。如果我们在设计小说稿件中也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控制处理好播出稿件的节奏,一定能使我们播的小说语言和相声节目一样有滋有味。
在相声广播中有一档《笑林广记》节目专门播讲相声名家的自传或者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主持人裘英俊和评书演员宋丹红播讲《逗你没商量》时就用了很多“现挂”、“倒口”等相声技巧。其中有一段是讲述相声演员侯宝林年轻时生活困难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白天,他经常到一个叫晁文海的师傅那里去买“两面焦”,即玉米面做的饼子,在锅里干烙,烙焦一面儿的是“贴饼子”,烙焦两面儿的,就叫“两面焦”,两枚铜板买一个。”这段文字如果光播读出来只能是简单的叙述,但是裘英俊和宋丹红在设计时就用了相声中的现挂,效果非常好。他们是这样设计的:
宋丹红:“两面胶??还双面胶呢”
裘英俊:“这两面焦和现在的双面胶可不一样,这是烤焦两面儿的玉米面做的饼子,那时候两枚铜板买一个。”
这种特殊的播讲反而比传统叙述性的播讲更能吸引听众,加强小说的可听性、趣味性、真实性。
(三)采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塑造小说中的人物角色
1、戏剧表演的方法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俄罗斯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演员对角色的态度应该既不失去自己独特的情感,又不脱离作者的意图。如果扮演者没有在角色中表现出自己本人的天性,他的创作就是僵死的。”[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述了在确定角色的最高任务时,实际上具有一种双重性。也就是说,演员所确定的角色的最高任务,既是作家的,也是演员自己的。
作为演播者也一样,除了作者赋予角色的内涵之外,演播者本身也应赋予角色新的魅力和色彩,不同的演员饰演同一角色,在观众的心中不同;不同的演播者塑造相同的人物也应该不同。只有包含着演播人本身的体验,才能够真正地激发起播讲人的创作激情。
如何才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在角色中呢,这就需要丰富的经历体验。王刚演播的作品大概有3000多万字,这个量相对于他数年的广播生涯是很可观的。王刚表示,长篇小说囊括的形式最丰富,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人情也都能从作品中反映出来。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但却可以在小说里感受不同的人和事物,运用演戏的技巧,获得很多间接的经验,在小说中塑造角色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并贴切地运用到角色的创作中。
式(6)中,可由式(4)前两式对相应的广义坐标求偏导数得到.式(6)对时间求导,并用偏类速度表示,各运动杆质心的速度可以表述为:
2、借鉴影视配音的方法塑造小说人物语言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活生生的、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一项创造性工作。[3]播音员在小说的播讲中遇到不同情境可以用借鉴演员配音的方式塑造人物语言。
影视配音相对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空间。不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不能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声音状态应依照生活自然状态。播小说时就能用上这个技巧,比如同样一句悄悄话,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把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以大声说悄悄话,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出去,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感出效果来。
2008年9月18日我代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广播纪实小说演播人选拔大赛。在这次比赛中我很幸运,获得了一等奖、最具潜质奖和最佳演播奖,为文艺频道、为天津电台争得了荣誉,在这次比赛中我觉得成功的秘诀就是小说播讲的创作中加进了影视配音的技巧,和戏剧台词的元素。因为比赛性质的小说演播要求选手备稿能力快,有舞台经验,和传统意义上坐在直播间里的播讲是不同的,这次比赛的备选题目的20篇经典篇目是由中外小说60篇中推选出来的,其中有《穆斯林的葬礼》《静静的顿河》《月牙》等等作品,而我在比赛中抽到的稿件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篇稿件对于我自己来讲是一次突破,其实我在平时的稿件中从来没有播讲过科幻童话类的文章,在准备时我大胆地把稿件修改,加进自己的创作,用音色、节奏、语气的转换来塑造小孩子哈利、古怪的女商人罗默斯塔夫人和一个150多岁的神奇老人邓布利多。运用戏剧与电影配音的手法在舞台上尽情展现了《发现黑发魔记》这一幕,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其实对自己也是一次超越,一新的尝试。
3、要深入基层,播讲小说才会有真情实感
2012年我播讲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获得全国金话筒的荣誉。之所以选择演播这部小说就是为了向知青时代最纯洁的爱情致敬。
2009年我参加了天津电台记者在基层的活动,当时跟随天津知青去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当地我采访到很多天津知青,他们现在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回忆起曾经下乡插队的故事都是眼含热泪,他们非常的质朴善良,很多人当初放弃回城的机会就是因为爱情!采访回来之后,我就写了一篇通讯《知青张紫薇的草原情节》,播出之后听众反响强烈,后来当张艺谋的这部《山楂树之恋》播出之后,我去书店买了这本小说,回家仔细阅读,希望用声音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山楂树之恋》看了能给人一种久违的感动,是因为它真实,是因为它在对现实的浮华和焦躁进行嘲讽,是因为他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那份雪藏的纯真之心。演播这部小说,就是想告诉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不要提起那个时代就是无奈、彷徨和压抑,而是生活的质朴和唯美,那个时代爱情的真与善,那个时代知识青年胸中的热情、困难和理想,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篇作品演播之前,在分析稿子的时候我有一个困惑,就是静秋在老三病床前四次呼唤,都是同样的一句话“我是静秋”,我就在想如何才能区分开,后来我发现单纯的技巧处理是不够的,要设身处地,设想一个18岁的女孩在那个时代她的内心应该是怎样的,她那种痛苦又是怎样的。她与老三的爱情与金钱无关、与交换无关,与权利无关,与世俗无关。他们的爱情只与爱有关,这对于现代的爱情来说太昂贵了。带着这种难得的情感,我满怀热泪演播了这篇作品,作品演播的过程中几近哽咽,播出中,听众电话短信不断,其中有很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段知青情节,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全国评审中有很多听评的老师,听了我的小说也满含热泪,觉得非常真实地在讲故事。
演播小说最主要的就是真情实感,不能闭门造车,光坐在播音间里凭想象演播小说是远远不够的。不论播讲什么题材的故事,都要做足功课,广义的备稿,走到基层中,真正地采访一些有相同经历的人,对于播音员创作小说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很多老一代的播音员在播讲小说时都会下基层体验,比如关山老师播讲《林海雪原》曾经专门去山东采访作者曲波,播讲《渔岛怒潮》时特意去体验渔民生活,所以我们年轻播音员在播讲小说之前也应该多体验生活、深入群众,用最朴素的心去感受人间冷暖,才能用真情实感传递出人间真情。
(四)多媒体小说的包装技巧
当今融媒体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是在一本单纯的小说中,加入音乐、短视频、图片、动画……目的,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这里考虑,今年,我在天津海河传媒集团的津云平台申请了自己的工作室,其中会播出一些有声短篇小说。在文化、经营理念差异化存在的媒体融合背景下,开拓创新思路,取传统媒体采编力量之所长,集文字、图片、视频之力,交叉运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有声语言再创作,进行关联式讲述,运用多媒体呈现等方式,通过津云App提供的网络平台和贴身服务,打造个性化的短音频及动画短视频小说产品。
三、展望
播音研究会顾问张颂先生在《小说播讲艺术》的序言中写到“小说播讲,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创作方法,当然也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各广播电台都有小说栏目,并有一批播讲者。能否掌握这门艺术,要靠勤劳的实践,也要靠刻苦的追求。”
展望小说播讲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我们没有理由对已有的经验感到满足而固步自封。相反,作为年轻的播音员,我们更应该踏实勤奋,在继承老一辈播音员的本门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汲取姊妹艺术精华,大胆创新,精研不止,以使其更满足广大听众的欣赏需要,日益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讲述“别人故事”的时候,创造我们新时代播音员的“故事”。
注释:
[1]“扣子”,又称“关子”,是书中故事情节发展到关键处中止叙述、故意打住、暂时悬挂起来,俗称“悬念”——《评书的艺术技巧》作者:袁阔成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第40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3]《配音的语言技巧》郑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