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京剧魅力,彰显传统文化活力—对京剧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课堂教学的感悟

2019-06-09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唱段味儿京剧

罗 欢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有着“东方歌剧”的美称,蕴含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京剧进校园活动中,京剧成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前中小学阶段的京剧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一方面,很多音乐教师对于京剧的专业文化知识或唱段、身韵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学生虽然知道京剧是国粹,但对于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却是陌生的,认为不如流行歌曲便于理解与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京剧表演“一步三晃、拖泥带水”是老一辈的文化艺术,因此喜欢京剧的学生占比极少。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京剧,彰显传统文化的活力,让学生喜欢京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2018 年玉林市中小学戏曲艺术教科研活动暨‘玉林市中小学开展民族艺术(戏曲)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推进会”中,罗朝霞教师展示的京剧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课堂教学实例,来谈几点感悟。

一、了解京剧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到,音乐课程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①基于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中,教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着力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并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京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多元的构成要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本节课从京剧唱念中“湖广音”“中州韵”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入手,探索其所体现的美感与意味。京剧的唱念讲究字儿、气儿、劲儿、味儿,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审美特征。

1.字儿。说到字儿,大多指的是京剧中的“湖广音”和“中州韵”。“湖广音”简单来说就是京剧中的方言发音,而“中州韵”则指尖团字。尖团字是昆曲和传统京剧在吐字发音方面的专业术语,是京剧的传统特色,更是古音的活化石;是既规范又科学的音韵艺术,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唱段中尖团字的念法是京剧演唱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用慢速将“将”“千”“心”等尖字,以及“街”“朋”“我”等上口字读清楚,只有读准确后再学唱,才能真正体会到京剧字正腔圆的魅力,从而为演唱整个唱段扫除障碍。大多数初次接触这类知识的初中学生对此会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个别尖字和上口字,因为从中可以读出历史文化散发着的芳香,也能在愉悦中深刻地体会传统京剧咬字吐字的特征。

2.气儿。所谓的气儿是指气口,也就是演唱中换气的位置和方法。在这一唱段中,气儿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除了板后开唱的气口,气儿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句唱腔上,“娘想儿来泪双流。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叫一声解差把店投”。其中会运用到偷气技巧,以及急呼急吸、急吸缓呼等用气方法。通过演唱体会唱腔的气儿,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京剧演唱的技巧。

3.劲儿。所谓劲儿是指劲头、感情。这就需要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剧情,体会剧中人物在演唱这段唱腔时的内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把它具体落实到字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通过体会字的旋律形态和力度来把握京剧的劲儿。比如唱词“二不是歹人呐把城偷”的“把”字,除了要根据音韵走向将“把”字的旋律唱好外,还要讲究京剧里的“喷口”,将“把”字的劲儿念好、唱好。再比如唱词“因此上发配到登州”的“到”字,从节奏上来看,这个字时值较长,但从力度上来说,这个字却唱得比较弱。因此,可从节奏和力度上引导学生用“波浪音”把这个字唱出来,从而体会秦琼凄苦无奈的心情。

4.味儿。戏剧理论家蒋锡武曾言:“京剧极其讲究韵味,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尽管有些外行观众看到一些京剧演员演唱时摇头晃脑而甚不以为然,但他们也知道那是在‘韵’‘味’。可见味儿的至关重要。”然而,京剧的韵味并不是空洞的,就音乐本体而言,其韵味主要来自唱腔的特点、咬字吐字及旋律的特征等。著名京剧大师余叔岩曾这样说过:“听戏听什么?还不是听味儿吗?!味道要越听越有味儿,越久远越有味儿。”听戏是为了听味儿,唱戏也得唱得有味儿。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有各个行当的味儿。《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一个经典的老生唱段,本课主要从老生的唱腔特点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老生行当的味儿。老生这一行当通常用真声演唱,因此教师从练声环节开始让学生练习波浪音和螺旋音,体验京剧的发声特点。在学习唱段的过程中,又通过对比、聆听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老生苍劲有力的嗓音。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老生所佩带的髯口,让学生体验老生的扮相及简单的做功,并通过对京剧身段的学习和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很多京剧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走马观花,学生收获的往往是“水淋鸭背”式的感受而已。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不贪多、不求快,只有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掌握京剧的审美特征,了解京剧的审美情趣,才能对京剧文化有所认同,进而才能谈及热爱与传承。

二、挖掘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

“新课标”提到,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②。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不舍,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又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他爱老慈幼、一身正气的品格,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对他尊敬有加。该作品通过秦琼这一人物,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别是以孝为先的精神,不正是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吗?!此外,教师在开课前还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了解剧情以及秦琼为人处世的方式,并以小组呈现的方式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既了解了剧情,又深深感受到了秦琼身上优秀的品质,这种教育手段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口传心授依然是京剧学习的高效方法

课后,有些教师非常疑惑学唱环节为什么不用钢琴,而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教法呢?在此笔者认为,京剧的演唱不同于一般歌曲的演唱,京剧就谱面而言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京剧唱腔中的语言、意境、韵味、装饰音的运用,以及对旋律轻重缓急的处理等,大都无法通过视谱来体现。因此,如果京剧也严格地按歌谱来学唱,跟着钢琴学旋律,那么其韵味将荡然无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外国人想通过乐谱来学唱京剧,听起来都非常怪异,其特性决定了学生模仿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传统京剧教唱的方法—口传心授,教师范唱一句,学生模仿跟唱一句。依靠这一方法京剧得以代代相传,并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京剧大师,这足以说明口传心授依然是京剧学习的高效方法。

课堂教学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学生学有所获,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爱上京剧,不断地去接触它、学习它,再用自己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去感染学生。在京剧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的京剧素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文化,感受京剧魅力,彰显传统文化活力,才能最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注 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3 页。

② 同注①。

猜你喜欢

唱段味儿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绵绵古道连天上
京剧表演开始了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味儿
一弯新月挂半天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