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策略探寻

2019-06-08霍锟

丝路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霍锟

摘 要:中国古代各项发明与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本国国土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项制作艺术传承性非常强,我国目前对文化遗产非常重视且市场价值很高,以求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程度,防止“非遗”面临着文化没落的巨大冲击,进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负责人与机关单位(博物馆)应该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制定可行性高的传承计划,让“文物”继续有生命力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如今时代已步入小康社会,并且在此时期我国的现代文化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此种背景形势下传承理念教育的出现,给对文化了解程度不佳的人们一个重新接触它的机会。博物馆内各种工艺流传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在科技领先的时代影响下,所见的传统制作人鲜为少见,因此,近些年国家将博物馆作为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介质。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历史源远流长,所积攒的文化底蕴相对而言非常深厚,由于传承地不同导致现今资料收集有差异,且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如今国家对此作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侧面印证了历史文化的推进与革新的重要性,便于借此见证历史文化与非遗工艺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传承力量与保护工作讨论,利用现代文化沿用理念使其更加丰富。

一、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

(一)非遗文化保护问题

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对历史文物保护质量工作能力较强的场所,因此,加强此机构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用,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博物馆在营业、运作等不同阶段中,应做的最基本工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即是针对所有产品做历史研究,并评估其当前价值,从中找出对应的文化底蕴与当前存在的保护传承问题。站在全面角度整体分析,可以更好地完善管理系统使其顺利运行。而目前博物馆的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博物馆的管理条例和相关负责人,相比文化遗产本身更加注重对物品性质做出价值分析与背景研究。而在做保护工程与传承计划时,所能思虑到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对较少。因此,从最终工作成果上看,多数人皆可一目了然观察到我国所设立的博物馆中,虽然历史藏品的价值丰厚且数量较多,但是并未做各类文化实质性向外输出工作,进而导致非实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逐渐衰落。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上民间经济条件不稳定无法保证传承持续,使文化保护力量减弱。多数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联合国输出产生联系,将管理者目光更多放在联合国认可价值的历史项目上,以求保护此种非实质性文化得到经济力量较强者参与保护,但因此也导致文化多样性扩张受到限制。

(二)非遗文化传承问题

传承问题主要在于博物馆“身在其位”却无法尽其事,进而使非物质遗产文化的解析和传递工作质量较低。在最终工作结果上看,传承知识的教育对人民群众吸引力度较弱,非物质历史文化传承效果不佳。而且国内多数博物馆对历史文物的宣传与讲解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遗产项目上,且格外注重外表美观性及文化历史背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少实质性物质,对讲解的重视程度很低,也并未站在科学合理的角度讲解所有类型文化,以往的宣传方法已经不适应国民如今接受的教育程度和现代化思想理念,文化传承讲解无法吸引各种群体。

二、制定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性与保护作用若想继续,只有从国民角度入手,让大家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重要性及价值,更能提升对此类文化的质量维护。20世纪的到来,新型技术不断兴起,自媒体在各行各业中不断渗透,虽然给传统信息媒体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所能传达的信息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更加便捷。博物馆应寻求此方面的传承保护力量,以求明显且实质性的帮助。相关管理者可以通过招收善于自媒体文化制作人才,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并撰写高质量文章介绍历史,并以此拓展其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类型。自媒体对作品制作精良性大幅度提升,可良好对接传统媒体并发扬文化遗产,使民众能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底蕴。鼓励更多人加入此保护机制中,并监督且执行此类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的进行。

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此种传统工艺,于2006年初被国务院批准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其主要产地诞生于唐宋时期,近代文化产地主要在河南省开封市,作为中国传统木质年画发展的鼻祖,以夸张的古朴形象与色彩充足画面。民国时期后掌握此项工艺特点人员逐渐减少,博物馆在宣传文化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官方账号制作视频,吸引网络群众观看加大宣传力度。

(二)重视人才输入

各行各业若想长久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与运作。博物馆如果想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体系,应重视其对人才的选取。尤其对于非遗项目特殊性而言,此种历史文化价值正面对濒临消失的局面,因此,此项工作执行与完成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较高知识性、科学性,只有专业性人才才能利用自身能力对其价值内涵及文化内容展开深入挖掘,针对特点组织优化措施以使保护工作完善。如针对历史汴绣工艺,此种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刺绣非物质文化手艺,在做保护与传承工作时首先招收相关人才,具备工科作业能力的同时还应广泛招收各类美术专业者,而这种人才对汴绣工艺的传承作用性较强,培养其刺绣美感以求维护其“国宝”之称。汴绣工艺于2006年同样被列为河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并于2008年进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主要以其绣工精致、图色高雅、针法精密而著称。因此博物馆招收人才需接受技艺和文化的学习,更好领略刺绣科学原理,在此之上制定保护与传承措施。还可利用多媒体造势增加传统宣传不足之处,利用网络广阔性作为文物讲解让群众感受汴绣的魅力。

(三)科学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计划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所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在现代商业资源开拓过程中应提升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开发过程保持理性公正。首先,应对各地非遗现有文化进行总结与归纳,对有遗产保存价值的文化资料与工艺进行全面调查、登记、修复等,尤其对即将消失的专门制作的工具保存工作应落实。其次,建立各地区物质文化保护机构(博物馆),确定对象完善制度并与博物馆交涉完成文化保护。最后,还要适当利用法规、政策,加强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者的惩罚力度,尽量杜绝损坏行为的扩张。另外,开发非遗项目要对地点、时间等各种因素做对比,保障商业开发过程中不会打破原有传统非遗构成,维护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可促进非遗保护水准。

三、结语

对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当地博物馆管理者与群众作出的努力至关重要,在时代创新与发展背景下,注入现代新鲜血液的非遗文化传承工作,会尽早摆脱濒临消失的现状。随着各地区博物馆保护非遗文化同时持续传承的合理认知不断深入,针对各类内容的相关举措持续涌现,认真探寻与国际接轨理念拓展市场,力求从中获得具有科学性成果,让博物馆等机构创设出专属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新方向、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曦.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J].卷宗,2019,(26):156.

[2]南新荣.古建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127—12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