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06-06覃州莲李国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卡西平左乙抗癫痫

覃州莲 李国伟 黄 殷

癫痫为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易反复,患儿通常需长期服药治疗[1]。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等,其 中奥卡西平为治疗小儿癫痫的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深受广大医师与患儿家属认可,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奥卡西平在保护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太理想[2-3]。左乙拉西坦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据相关研究表明[4],将其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较单用奥卡西平更加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 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两组,每组48 例。联合组男22 例,女26 例;年龄3~13 岁,平均(6.8±3.2)岁;体重12~32 kg,平均体重(25.3±3.4)kg;病程2 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3.5±2.2)年。对照组男21 例,女27 例;年龄4~13 岁,平均(6.7±2.5)岁;体重13~30 kg,平均体重(25.0±3.7)kg;病程3 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3.4±2.5)年。两组患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奥卡西平(诺华制药,国药准字H20133111)治疗,初始剂量为8~10 mg/(kg·d),分早晚两次口服,然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每周增加5~10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kg·d)。联合组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优时比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68)治疗,奥卡西平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左乙拉西坦初始剂量为5~10 mg/(kg·d),分早晚两次口服,然后根据患儿情况每周增加5~10 mg/(kg·d),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 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脑电图改善情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治疗效果:完全控制:服药期间患儿无临床癫痫发作;显效:在服药期间患儿癫痫的发作频率降低75%以上;有效:在服药期间患儿癫痫的发作频率降低50%~75%;无效:在服药期间患儿癫痫的发作频率降低低于50%。有效率(%)=(完全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脑电图改善情况:正常:痫样放电彻底消失;显著好转:痫样放电降低≥50%;好转:痫样放电降低25%~49%;无效:痫样放电降低<25%。脑电图改善率(%)=(正常例数+显著好转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3)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参考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包括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其中VIQ、PIQ 评分范围为0~50 分,FIQ 评分范围为0~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儿认知功能越佳。4)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轻度皮疹、认知功能减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应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联合组脑电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VIQ、PIQ 及FIQ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VIQ 评分 PIQ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44.5±3.7 47.2±1.6 45.2±4.0 47.6±2.6联合组 48 44.0±3.2 49.0±1.0 44.7±3.5 49.2±0.8 t 值 0.708 6.610 0.652 4.075 P 值 >0.05 <0.05 >0.05 <0.05 组别 例数 FIQ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8 89.6±4.8 97.2±2.5 联合组 48 89.0±4.6 99.2±0.6 t 值 0.625 5.390 P 值 >0.05 <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癫痫为儿童神经内科常见病,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造成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5]。据国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癫痫总发病率高达7.0‰,且每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接近5‰,对患者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6]。

目前,在癫痫患儿认知损害的临床探讨中发现,神经元节律性变化及神经同步在神经元重塑以及信息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因素均可能会影响到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奥卡西平为临床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具有显著的抗惊厥活性,可高度选择性地抑制人体大脑皮质运动,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脑细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有效抑制病灶放电扩布,进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此类药物均会对患儿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临床对于抗癫痫药物损害患儿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对临床上常用的多种抗癫痫药物所存在的认知功能损害风险也尚未完全查明,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目前可减轻认知功能损害的抗癫痫药物有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7]。其中左乙拉西坦属于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其可与突触囊泡蛋白相互结合,从而有效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药动学均显著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8]。同时,临床已有研究证实,左乙拉西坦在改善患者脑电图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可减少或消除痫样放电,降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9]。将奥卡西平联合此类药物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认知功能损害,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与单用奥卡西平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联合用药在改善患儿脑电图与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卡西平左乙抗癫痫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奥卡西平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1502、HLA-B*1301基因的关系
奥卡西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预后分析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奥卡西平片致白细胞减少1例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