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

2019-06-05韩海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脑激酶生存期

韩海林

受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影响,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其中肺癌中约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约20%~40%非小细胞肺癌可发展为脑转移[1]。脑转移率多数为慢性起病,但患者病程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此外,多数脑转移瘤为多发,且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据临床研究发现[3],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个月,所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成为当前临床研究重点与热点。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如外科手术、全脑放疗、化疗等,长期以来,全脑放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基础,该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期,但单纯全脑放疗仅能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且对于其最佳放射剂量尚存较大争议。本文研究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特对我院收治患者实施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者为对照组,75例;以全脑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为观察组,75例。本次入选者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经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证实为脑转移,且至少存在1个可测量脑转移病灶,均为初诊,KBS评分≥60分,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过敏体质、其他恶性肿瘤、年龄<18岁或>80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42~76岁,平均为(62.8±4.1)岁;病理类型:腺癌52例、鳞癌15例、腺鳞癌8例;脑转移病灶:单发10例、多发65例。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40~78岁,平均为(63.1±4.4)岁;病理类型:腺癌53例、鳞癌16例、腺鳞癌6例;脑转移病灶:单发12例、多发63例。两组患者病理类型和年龄及性别等资料相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全脑放疗,采用6MVX线加速器行平行对穿两野全脑照射,放疗模式:DT3 000~4 000 cGy/10~20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病灶局部加量1 000~1 500 cGy/3~5次。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1个月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维持治疗,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对照组:培美曲塞500 mg/m2,d1+紫杉醇135~175 mg/m2,d1+多西他赛75 mg/m2,d1+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顺铂25 mg/m2,d1~3,每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化疗。根据患者病情需求给予脱水、激素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4],分为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且维持至少4周;部分缓解(C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至少30%,至少维持4周;稳定(SD):介于PR和PD间;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其绝对值增加5 mm或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0%。总生存时间:脑转移开始至患者死亡。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

观察组:CR 0例、PR 57例、SD 12例、PD 6例;对照组:CR 0例、PR 23例、SD 37例、PD 15例;观察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为76.0%(57/75),明显高于对照组30.7%(23/75),P<0.05;观察组颅内病灶疾病控制率为92.0%(6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60/75),χ2=15.263,P=0.000。观察组:CR 0例、PR 57例、SD 12例、PD 6例;对照组:CR 0例、PR 23例、SD 31例、PD 21例;观察组全身病灶治疗客观缓解率为76.0%(57/75),明显高于对照组30.7%(23/75),χ2=10.142,P=0.000;全身病灶疾病控制率为92.0%(6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4/75),χ2=8.693,P=0.000。

2.2 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情况比较

观察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2.68±1.21) 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9.14±0.78) 个月,P<0.05;颅外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25±0.96)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8.33±0.55)个月,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情况比较月)

2.3 两组患者生存率与平均总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患者12个月平均生存率为73.3%(55/75)与对照组74.7%(56/75)相比较,P>0.05;观察组平均总生存期为(27.69±4.12)个月与对照组(26.48±3.92)个月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与平均总生存期比较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痤疮样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脑部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转移部位,且发生率约30%~50%[5]。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脑转移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且10%~2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诊断时存在脑转移,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6-8]。脑转移发病部位主要以血运较为丰富区域为主,易发生于患者灰质与白质交界处,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生存期和降低局部复发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主要以全脑放疗治疗为主,该方法可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9-10]。但单纯全脑放疗仅能提高部分患者生存期,并与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对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全身化疗可控制全身病灶,但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十分常见[11]。传统观点认为[12],化疗药物对实体瘤有一定活性,但因人体血脑屏障结构的影响而致药物渗透率下降,降低化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可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一定治疗效果[13-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放疗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治疗耐受性较好。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EGFR信号传递来阻断细胞周期,抑制新生血管的生存,加速细胞凋亡,从而增加放疗破坏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此外,配合全脑放疗,其还可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利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渗入,提高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显著,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全脑激酶生存期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