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要素与发展路径

2019-06-05颜湘原

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馆员人工智能智慧

颜湘原

(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102)

随着人脸识别、神经网络等感知交互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2017年被称作人工智能元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化应用逐渐增多,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年我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制造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革新,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1]。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营造智慧的人文与服务环境,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如今图书馆既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智慧服务要求,人工智能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科技,将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将通过“人工智能+”的新模式,营造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业态。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缘起与特点分析

从图书馆的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早期的藏书楼,到收藏电子出版物的电子化图书馆,再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冲击,都在重塑着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资源结构与服务模式,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动着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演进。

1.1 智慧图书馆的缘起

智慧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方法,是正确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智慧图书馆是让图书馆具有智能感知能力,能够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服务。2001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确立了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规划,建立融合虚拟与物理社区空间的“智慧图书馆网络”。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推出Smart Library 服务,以可感知、不受空间限制的移动服务模式,让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获取信息。同年,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智慧图书馆成为谈论热点。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让人们认识到以物联网为载体的现代技术的作用,也促进了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不断深入。

1.2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智慧图书馆集成了数字图书馆、云计算等概念,是具备智能感知功能的全新图书馆。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尚无权威公认的定义,对其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级阶段,不仅要求实现技术层面的智能化,也要求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不断完善。智慧不同于智能,它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的能力。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依托物联网进行全新的演变,促进了人机互联和万物互联[2]。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先进科技与人类智慧结合起来,将资源、技术、服务等要素融为一体,营造交互、泛在、共享的环境,以资源的高效整合、智慧化的运作和便捷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

1.3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智慧图书馆具有自我学习、自我适应和感知用户需求的能力,能够替代馆员开展特殊的工作,极大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将信息服务变为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为载体,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连接网络就可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具有泛在化的特点[3]。它打破了图书馆物理空间上的限制,给予用户更多时间上的选择和自由,也让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最为突出的特点,这是因为它综合应用各种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等去智能感知用户需求。此外,智慧图书馆实现了“立体互联”,即跨越了行业、部门与学科的限制,实现了资源集群管理和共享,也强化了用户、环境、资源、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

2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

智慧图书馆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以馆员和用户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的新型平台,构成要素包括智慧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等,其基本构成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模式

2.1 资源

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要素,不仅包括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后的各类虚拟信息资源,也包括智能建筑、设施设备等实体资源。其中文献资源是服务的基础,要想获得丰富的智慧资源,就需要改变封闭的信息采集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资源建设方案,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由于单个图书馆能够收集的资源有限,只有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支撑,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共享渠道,才能更快地掌握海量信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可以说,共享是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图书馆以用户为驱动,积极组建图书馆联盟,以机构协同实现智能化资源共享,能够保障各馆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单个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全面的问题,提高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2.2 管理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管理对象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设施环境和用户,也涉及对智慧资源的整合和日常运营的智能维护,可以借助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以专用传感节点监测重点信息,保障管理的智慧化。同时做好信息资源配置工作,设置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综合管理,是智慧图书馆有序运营的关键方式。图书馆管理者是管理主体,发挥着引领、协调、监督与激励作用,对于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以及各项事务的运作,都拥有分析与决策权[4]。而专业馆员与用户属于主要的管理对象,也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其中专业馆员具备数据挖掘、情报分析等技能,掌握先进技术的应用方法,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经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促进知识的传播与交流。用户是知识的接受、传播与创造者,在智慧图书馆信息生产、传递与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3 服务

为广大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图书馆的职能所在[5]。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新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也在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从服务性质方面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助借阅、信息检索、智能咨询等常规服务,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并利用多样化的智能设备,营造温馨、舒适的智能化服务空间。同时智慧图书馆可以提供学科服务,在掌握用户学科背景、行为习惯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方案,以满足用户的深层次服务需求。

3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式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现空间、资源、管理的全面智慧化,需要做好科学全面的规划,建立完善的智慧化服务体系。

3.1 资源智慧化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资源来源多样,由于所属平台不同,检索渠道不同,存在数据异构、重复、冗余等问题,很多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低,无法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也增加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难度。要想实现资源建设的智慧化,图书馆首先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所采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的信息融合,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关联程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利用平台。其次,图书馆可以引入射频识别等技术,整合各分支系统和检索接口,在智能扫描基础上将馆藏资源纳入OPAC 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定位、导航和一站式检索,并引入馆际物流机制,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

3.2 管理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兼具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在资源、平台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发展形势,图书馆首先需要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设计,改善资源建设、运营成本和业务流程,以更好地提升服务效能[6]。其次,图书馆要设计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让每个馆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图书馆也有必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如借助无线射频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掌握更加全面的业务数据,或者引入智能自助服务设备,方便用户自助检索、借还文献,进一步减少馆员的工作量。此外,图书馆有必要广泛收集用户建议,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调整管理方向,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3.3 服务智慧化

图书馆利用各类智能设备与技术,通过可靠的资源配置和人员配合,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能够很好地体现自身价值[7]。要想做好智慧化服务工作,图书馆首先要从技术层面上入手,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技术等,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分析与挖掘,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知识创新需求。其次,图书馆要注重培养用户的知识利用与创新能力,鼓励广大用户参与到信息服务过程中,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图书馆可以营造虚拟体验式空间,利用移动传感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让用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手势控制、音乐欣赏等多样化的服务体验,将先进科技与图书馆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层次。

4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智慧图书馆是一系列新型图书馆服务的综合,是对现有图书馆的拓展与延伸,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图书馆界不仅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也要加快培养智慧化服务人才,并提高图书馆系统的自我优化能力。

4.1 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万物互联”的大环境,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以实用性、智能化与交互性的特点,引发人机关系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信息利用方式,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到人机互动场景中。例如,上海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图小灵”,能够替代馆员完成很多工作,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这也要求图书馆尽快升级服务系统,合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搭建符合智能设备需求的通信网络和服务标准,保障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高效互通。或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模拟读者性格、知识渊博的虚拟人物,方便与读者进行在线知识与情感交流。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自主安装APP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图书馆将智慧服务嵌入用户场景的有效途径。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以嵌入智能手机的方式,让信息服务无处不在。

4.2 培养新型智慧化服务人才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稳定运行,离不开具备专业技能的新型智慧化服务人才。人才是智慧化服务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协调内外部关系,也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层次[8]。图书馆只有根据智慧化服务需求,做好内部人力资源组织工作,重视对新型馆员的培养与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助力智慧化建设。为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把好人才招聘、选拔关口,及时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强化激励措施,为馆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支持对外学术交流,鼓励馆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科学的绩效评价与奖励方式,激发和释放馆员的服务能力,力求打造一支新型智慧化服务人才队伍。

4.3 实现图书馆系统自我优化

智慧图书馆是高度开放、共享的服务空间,可以依托各类智能化设施与技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全方位感知,并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与重构,实现自我组织与完善,进而更好地适应动态信息环境。根据性质的差异,可以将智慧图书馆分为感知空间、实体空间等多个部分,不同的部分既具有独立性,能够自主调节与完善,也可以彼此协调融合,进而适应不同的服务场景(如图2)。其中感知空间可以采集多样化的数据,实体空间是用户获取服务的直接场所,支持空间包括先进服务理念、技术与措施,虚拟空间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服务环境,可以满足用户的在线交互需求。图书馆充分利用多重要素,实时感知与捕捉用户数据,全面跟踪用户行为偏好,实现对用户诉求的精准预测,通过及时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促进自身服务适时优化,以全面提高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水平。

图2 智慧图书馆空间系统模型

5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在改变信息交流环境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图书馆提出更高的要求。智慧图书馆是新型的图书馆发展形态,是促进知识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场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支持,成为图书馆融入移动网络环境的重要入口。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资源、技术、管理等多重要素的协同发展,建设更为多元化的智慧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猜你喜欢

馆员人工智能智慧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