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及启示*
2019-06-05田韶峻
田韶峻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7)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图书馆急需转型。提供多元化的空间服务是图书馆拓展升级、功能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的图书馆,无论是新馆建设还是旧馆再造,纷纷着力于建筑内、外空间的设计,大胆创新,努力把图书馆打造成“第三空间”。与此同时,空间服务也作为新的服务项目被隆重推出。这场空间再造运动如星火燎原迅速展开,覆盖面极广,并被业界专家视为本世纪以来图书馆发展的热点之一,堪称一场图书馆的革命[1]。
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图书馆空间包含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方面。因此,在改造物理空间的同时,必须注重虚拟空间的建造,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图书馆空间良性运转。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空间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笔者拟通过对其系统的梳理,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1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特色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以注重学术著称,在全美大学排名榜上学术声誉排名第4,历史上有80 多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91年,是北美地区著名的研究型图书馆之一。为师生提供舒适、便利的科研、学习空间服务是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一贯宗旨。为此,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空间建设,不仅把空间建设纳入到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同时立足系列图书馆用户调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空间建设卓有成效,不仅空间利用率高,而且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信息交互、创造新知识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芝加哥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1.1 制度保障——凸显空间建设战略地位
1.1.1 置于图书馆顶层发展设计中,彰显空间建设意义
一所图书馆的使命、价值和任务体现了其顶层设计理念。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对其的表述中处处彰显“空间”,凸显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芝加哥大学的校训“益智厚生”,意为“提升知识,以充实人生。”(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从表1 可以看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正是立足于校训,阐述其使命、价值和任务,应该说从总体上规定了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服务已是芝加哥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
表1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使命、价值和任务[2]
战略规划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经过一段特定的时间进行构思之后形成的一整套计划,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战略规划有助于图书馆在各组织中保持战略性优势[3]。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公布的最新《2016—2019 图书馆战略方向:需求、革新和影响》中,确定了2016—2019年图书馆发展的重点领域。战略规划分为3 个部分:基本原则、前言和发展战略方向。在前言中,指出“目前图书馆从知识存储库向信息交流中心转变”,其目的是“交流信息,创造新知识”[4]。强调图书馆已从传统知识存储中心向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中心的转变,可以说规定了空间建设的大方向。
而在图书馆规划基本原则中,强调“图书馆将采用服务和人员配备模式,调整空间,并构建服务,以满足不同社区的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需求”[4],在为师生打造满意的图书馆同时,把空间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凸显其战略地位。可以看出,“空间”作为高频词屡屡出现在对图书馆顶层设计的方案表述里,如此密集的表述让“空间”无处不在,愈加新显其重要性。
1.1.2 规划空间使用,明确空间建设方向
在2016—2019年战略规划中,明确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这个时期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每个战略方向中,都显著标明了对空间建设的具体需求。
表2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2016—2019战略方向[4]
从表2可以看出,5个战略方向紧紧围绕学校的学术科研展开,对应的空间需求包含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方面。需求具体明确,不笼而统之,这样,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建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2 以需求为内驱力,提高空间使用率
1.2.1 立足循环调查,动态了解需求
为了解师生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图书馆吸引力,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展开了系列调查。与其他高校做法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图书馆的决策需要持续的计划和监督,因此需要定期调查了解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确保服务承诺的履行。自2010年以来,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分别针对研究生、教师、本科生展开系列调查[5],每次调查分别针对的不同群体,如此构成循环调查,以动态、全面的了解用户对图书馆的收藏、服务和空间的认知及使用情况。
1.2.2 调查问题设计注重空间体验,突出“空间”新思维
从表3可以看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历次调查问题全面、立体。2013年之前的调查,基本针对图书馆馆藏及服务的内容,问题设计比较传统,以图书馆为中心展开。单列出来的“图书馆空间”栏目大多针对的是物理空间,而在“馆藏”“网络使用”和“服务设施”栏目中都包含了虚拟空间。
表3 2010—2017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历次调查问题[5]
2015年开始,调查问题的设计显现出了方向的转变,整个问题以模块方式呈现,围绕用户在学校的活动展开,更加凸显用户在学校的体验。在每一模块的具体问题中,都和图书馆有所关联,如在“课程和专业”模块中,关于“研究起点”的选项分为“从学术搜索或数据库开始”“从图书馆网站开始”等;而在“研究习惯和教学实践”模块中,设计了“数字新技术的使用”选项;在“学生生活中的图书馆”模块中,则设计了使用图书馆空间的频率等问题。在2017年的调查中,更是单独增加了“空间规划”模块,以此了解调查对象对图书馆空间的看法和使用情况。据芝加哥大学图书馆2010年调查,用户对图书馆的总体满意度达93%[14],2011年度总体满意度为80%-90%[15],在2015年调查中,用户充分肯定图书馆在其学术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空间使用率非常高”[16]。
问题设计已经把图书馆空间服务效果嵌入到用户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注重了解用户的空间体验。在这种立体呈现中,“空间”看似没有出现,却又无处不在。问题设计还体现了图书馆不仅应重视用户物理空间体验,同时还注重虚拟空间体验感,这对重新塑造图书馆的角色有着重要意义。
2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有效实施——打造整合性学术环境
2.1 根据需求,重构馆藏和空间
根据循环调查的反馈,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积极优化和重构馆藏,构建图书馆新型空间。
(1)首先是曼索托图书馆的建造和投入使用。曼索托图书馆是一所以高密度储存著称的图书馆,与美国其他高校把储存图书馆选在校外不同,芝加哥大学听取了广大师生的建议,选址在校内,以方便大家获取资源。图书馆由两位校友出资2500 万美元兴建,由著名建筑师赫尔穆特·贾恩(Helmut Jahn)设计并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曼索托图书馆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存取系统(Automated Storageand Re-trieval System)进行密集存储,被称之为储存图书馆的“芝加哥模式”[6]。图书馆的主体被巨大的椭圆形高科技玻璃所覆盖,740 平方米的阅览室能容纳180 位读者使用。作为芝加哥大学的6 座图书馆之一,这里储藏有350 万册(卷)书籍。据统计,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大概以每年15 万册的数量增长,地下书库内有5 个起重机,提供直到2029年的藏书增长空间,却只需通常开放书库的七分之一空间。曼索托图书馆有效缓解了馆藏资源增长的无限性和馆藏空间的有限性这一全球性图书馆发展矛盾。
(2)其次是加强合作收藏,积极参与图书馆联盟,构建新型馆藏方式。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建立与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伙伴的关系,以加强自身提供全面收藏和创新有效服务的能力。目前图书馆参与了两个联盟借阅项目:UBorrow和BorrowDirect,前者意味着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用户可以使用10大学术联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后者是美国常春藤学校建立的“直接借阅联盟”,可以确保用户使用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图书馆的藏书。另外图书馆正在利用其在常春藤大学的会员资格,不仅可以快速获得常春藤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而且还能促进合作,更有效地共同支持所有参与“联盟”的大学师生的研究工作[7]。
(3)构建多样化空间,满足师生不同需求。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把空间分为学习空间、教学空间、会议展览空间和其他特殊用途的空间。其中学习空间共49 种,分布在6 个图书馆内,含有艺术阅览室、经典阅览室等;学习空间根据类型不同,可供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教学空间共有6 种,主要用于教学。会议展览空间有3 种,用于各种会议展览[8]。图书馆同时还设置了特色空间和个性空间。GRAD Writing Room 是一个由UChicagoGRAD 和图书馆共同设计的项目,专供研究生写作的空间,深受研究生欢迎[8]。TechBar 位于约瑟夫雷根斯坦图书馆的一楼,是一个多媒体空间,为大学的师生、员工和访客提供方便的多媒体技术支持,也可举行视频会议[9]。
另外,根据调查,图书馆还设置了通宵学习空间。以上这些空间分布在6大图书馆各个楼层,类型多样,各具功能,充分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2 加强虚拟空间建设
虚拟空间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使用信息资源。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虚拟空间建设。
(1)加强网络建设,为师生打造直观、便捷、快速的网络环境。图书馆通过提供改进工具和服务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访问。2016年7月图书馆对网站进行了更新,新网站进一步简化了对文章、期刊和数据库的搜索访问,并连接、整合了相关工具和资源,使用户更快速、便捷精准检索并获取所需资源。比如新网站公布了各空间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对空间的性质、服务时间及要求,一键获得,非常简洁明了。
(2)注重数字学术的打造。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大力推行数字学术。馆藏方面:已开展的知识@uchicago项目是研究论文电子化的长期存档,2016年已着手把早期的西方手稿和伊斯兰石版画的收藏数字化,并继续将校园出版物数字化,借以保存和分享大学的学术性、创造性知识资产[10]。目前图书馆正在建立数字学术中心,它将支持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促进新方法探索,推进复杂数据的分析、可视化以及研究成果的共享。
(3)针对用户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围绕大学教学科研展开服务。二是根据课程设置,提供数据库检索、数据管理规划和数字化出版等培训课程。三是图书馆为教师研究提供技术基础设施服务,如东方研究所的OCHRE 数据服务以及ARTFL 项目(美国和法国研究法语的项目),协助教师解决数据管理、访问策略及数据存储等问题以支持学术研究。比如Chicago Unbound 是由迪维安吉洛法学图书馆和法学院共同研发,并于2014年启动的在线知识库,它将法学院的学术研究成果放在在线平台上,让全世界的学者可以获取,截至目前,下载量已达220多万次[10]。图书馆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新兴、创新学术研究,从而增强了芝加哥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4)开展网络展览。除了在会议展览空间进行实物展览外,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还开展了网络展览。据网站公布的信息,在第17届特别收藏研究中心展览活动中,网站举行4 个网络展览,内容涉及Alma Lach’s年代厨房、诗歌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发展等[10]。
2.3 用户共同参与空间规划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注重加强和院系的联系,在空间规划时,积极调动院系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收藏研究中心每年举办4-5 个画廊展览,每次展览都邀请教师、学生和校友共同策划,从主题设计到具体布展,用户都广泛参与。
3 启示和借鉴
为助推“双一流”高校建设,国内高校图书馆纷纷创新服务,借助空间再造推动功能转型。华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在完成空间再造后,完美实现华丽转身;笔者所在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也于2017年启动了空间再造项目。实践表明,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空间再造,也确实籍此带来了新气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空间再造缺乏整体认识和长远规划,没有建立在用户需求调研和现有空间有效评估基础上,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等。空间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定位和长期规划。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规划空间、具体实践等诸多环节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有着一定的启示。
3.1 注重理念建设,提升“空间”战略高度
“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空间建设绝不简单是建房间、堆设备,而是与学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将空间建设纳入图书馆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中,才能契合学校的发展战略,真正为学校学科建设助力。国内有高校图书馆已开始践行并初见成效,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将空间改造列为“十三五”时期三项重大任务之一[11],但遗憾的是,类似的实践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还不多见。
3.2 注重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协调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基本模式有3种:阅读空间模式、学习共享空间与数字学术空间模式、创客空间模式[12]。其中数字学术空间是虚拟空间建设中很关键的一环,但很多高校往往更关注物理空间的规划和建造,真正设立数字学术空间的高校较少,很多高校干脆把这一虚拟空间环境置换为学习共享空间。反观国外高校图书馆则早在上世纪初,其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美国布朗大学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图书馆纷纷建立数字学术空间,支持新的学术形式,并开展数字人文学科知识服务[13]。只有坚持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协调发展,才能构建整合性学术环境,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提升图书馆形象,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影响力。
3.3 专业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服务的保障
空间的场所价值要想得到真正的实现,甚至在此基础上得到增值,就必须有馆员的服务嵌入其中,这中间不仅有空间服务的崭新理念,更有空间使用的具体实操。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建设时,不能一味盲目扩大空间,而应更注重提高馆员技能。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各种针对馆员的培训工作,旨在跟踪业界最新发展动态,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如组织参加专为图书馆员开办的夏令营——“五大湖科学训练营”,并承诺于2019年举办“新兵训练营”[17]等。这些都为图书馆提供创新服务、支持教师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奠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支撑。
空间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图书馆功能转型和业务升级,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是图书馆的长期任务,也是开展服务创新的保障。图书馆必须重视、加强馆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业务水平,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4 结语
空间建设对图书馆功能重组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有益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吸收国外大学的有效经验,注重整体空间理念建设并加强制度保障,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搭建整合性、一体化的学术环境,真正实现从围绕资源、信息服务转变为支持用户交互、解决问题及知识创造的新平台。随着图书馆对空间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提高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重塑图书馆形象和未来角色,为创建“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