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9-06-05吴丽杰于荣全刘士莹

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辽宁文献特色

吴丽杰 于荣全 孙 超 刘士莹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

1 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是生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特定地理范围内特定人群历经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深厚底蕴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开展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则成为保存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1.1 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保障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已发生重大改变。除传统图书借还和文献咨询服务外,图书馆要生存,需要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特色的资源来支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历来是图书馆各种文献中利用率较高的一种,地方文献服务能力也是衡量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指标之一。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是将地域文化公共服务(产品)化的过程,是加强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举措。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在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1.2 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文化是地域的灵魂,地域文化是地域特色的彰显,它在形成之初便带有与众不同的内在特质,理应成为区域间相互区别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当今文化大同的社会背景下,追求个性、彰显特色越来越为人们所追求,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成为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在历史与文化交融中打造地域意蕴,才能使区域由内而外散发魅力,保持持久的吸引力。良好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有助于地方品牌打造,塑造独树一帜的地域形象,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

1.3 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

地域文化是人们历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成,资源种类繁多,除了纸质文献资源外,口头的、物质的、声像的、空间的资源等杂糅交错。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梳理成为必要之举。此外它产生、传播的过程本身分散而不集中,又由于时代、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流失或消亡。开展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是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是将杂糅分散的文化碎片整合而成文化资源的过程。这是良好保存及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是对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公共图书馆重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保护传承地域文化资源,旨在发挥其可利用的价值。

2 辽宁地区地域性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分析

2.1 辽宁地区地域性文化的形成

辽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与辽宁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掘证明,辽宁地区的文明史同黄河流域一样悠久,伴随着辽宁地区的开发历程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特征。

2.1.1 早期的农耕—游牧—渔猎文化

在东北地方史上各族统治者的割据战争,使辽宁经济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而各族人民通过频繁的迁徙来寻求相对稳定一些的生息环境。这也增加了各族人民相互接触的机会。表现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古代辽宁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满族、朝鲜族的农耕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鄂伦春族的渔猎文化三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经济特征。

民国时期和伪满统治时期,随着大规模的“闯关东”移民进入东北,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移民文化进入东北地区,形成了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态势。“闯关东”移民文化形成的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成为辽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沦陷时期的殖民文化

沦陷时期的日俄殖民文化,东北地域文化受到的殖民主义文化影响主要来自俄国和日本。俄国的殖民文化主要体现在宗教、俄化教育、报刊宣传等文化侵略手段,在城市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遗痕。沦陷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统治更为强烈,影响也更加深远,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地域文化受到了来自殖民主义者的破坏、冲击和奴役,客观上导致东北地域文化从一个移民为主的嵌入型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2.1.4 建国后的创业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以“孟泰精神”为代表的创业文化具有辽宁地域文化的典型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大工业孕育的工业文化和都市文化基础,直到今天,东北的工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积淀,仍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流文化动力。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期,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传统地域文化也开始调整和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破除传统体制约束,以求存图变、奋斗自强、创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在辽沈大地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2.2 辽宁地域文化的特色分析

辽宁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特色突出,主要体现在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整合性和独特性等方面。

法比因为将就枪伤的疼痛,僵着半边身体站在她对面。她对他讲这么多,让他有点尴尬,有点愧对不敢当,他又不是她的忏悔神甫,她也不是忏悔的教徒。对于常常独处的法比,把过多地了解他人底细看成负担,让他不适。或许叫玉墨的这个女人在做某种不祥的准备。

2.2.1 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性

首先,从民族构成上来看,辽宁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个民族以不同方式构筑着不同的文化。其次,近代的外来移民对辽宁地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汉族文化,与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东北地域文化的主体。再次,殖民统治时期的日本文化、沙俄文化等外来文化,也在东北地域文化圈中得到了融合。总体来看,辽宁地域文化是在多元文化交织与融合下形成的,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2.2.2 辽宁地域文化的包容性

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决定了辽宁地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辽宁地区形成了多种地域文化形态。早期不同民族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彼此交融、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因此在文化上呈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特征。这种包容性不仅对本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对外来文化,如中原移民文化、殖民文化也都具有包容性的特点。这种文化融合包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本地文化的整合,共同形成了今天的地域文化格局。

2.2.3 辽宁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辽宁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辽宁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由于辽宁地区传统的地域文化特征并不强烈,不像中原地区固有的儒家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文化具有明显的排斥性。而辽宁地区正是由于传统文化并非根深蒂固,因此,易于接受外来文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特征,但这种开放性大多属于被迫形成的。

2.2.4 辽宁地域文化的整合性

辽宁地域文化具有整合性的特征。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政权大多都是游牧或渔猎民族所建立的,他们在文化上非常落后,同时对中原文化极为仰慕,因此不断吸收汉文化,使得各文化因子经过碰撞、冲突、选择,迅速强大起来,并整合到一起构成独具特色的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殖民文化与各种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渗透,整合形成了以满蒙文化、中原文化、日俄文化、军旅文化、石油文化、知青文化等文化符号相互交织的辽宁特有的人文生态格局。

2.2.5 辽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深厚的自然资源蕴藏展现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①辽宁在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现代文化、工业文化、自然地貌等有相当多的文化载体具有品牌潜质。如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查海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契丹文化、高句丽文化、满清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中的民族手工艺、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都承载着辽宁文化特色。②在多元文化趋同趋势下,现代文化蓬勃发展,辽宁工业文化表现出特有的色彩。建国以来,辽宁建立了以重工业、化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积淀深厚的钢都、煤都、石油城、化纤城等,并建立了一批工业博物馆,集中体现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辽宁当代工业文明。

3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现状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搜集整序文献资源、保存文献资源、传递科学信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任。在保护地域文化的前提下, 如何建设系统完备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助力下,辽宁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标准更加规范和统一,这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但在地域文化的整体发展规划上还有欠缺之处,在资源数字化领域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从宏观上全方位掌握全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情况,进一步促进全省地域文化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辽宁省图书馆以及全省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各公共图书馆在地域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地域文化出版开发、地方网上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情况见表1。

4 辽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对整体的区域文化研究不够深入,地方特色挖掘不到位

辽宁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如今辽宁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盛京沈阳、煤都抚顺、钢铁鞍山、红山朝阳等。各地并不缺少可挖掘的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但就目前而言,各馆对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资源还缺少统一的收集和系统的梳理。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定区域的地方特色文化,目前,各馆在进行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方面,面广而不全,以点带面又挖掘不够深入。追根溯源是对整体区域文化的研究力度不够。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不单单是资源的堆积,需要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将各种资源紧密结合而成有机整体,才能发挥资源最大的利用价值。深入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是确保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前提。

4.2 辽宁各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不平衡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特色资源,将这些资源建设成为专题数据库更有利于资源保存和方便读者使用。各地特色文化资源种类有多少之分,特色资源分布是不均等的,影响各图书馆建设数据库时的选择范围。如坐落在中朝边境的丹东市旅游资源丰富,丹东市图书馆建设了《丹东旅游资源专题库》;大连市图书馆将大连的历史图片制作成《大连旧影》数据库;盘锦是驰名中外的湿地之都,因此盘锦市图书馆建设《盘锦湿地风光》数据库。这种情况也导致辽宁各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字化程度以及专题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差异较大,除辽宁省图书馆外,市级图书馆只有沈阳市图书馆和大连市图书馆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在20个左右,其他各馆自建数据库少于10个,有的馆只有书目数据库。

4.3 开发程度不深,缺乏系统的建设规划

各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的主要形式是视频、图片、图书、期刊资料的数字化,所反映的内容不能全面体现专题的主旨。各数据库是独立存在的,缺乏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规划。因各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专题数据库开

发程度各异。本溪市旅游资源和满族文化风俗都极具特色,这样的文化资源很适合深入挖掘开发利用。本溪市图书馆在网站建设了文化专题栏目,但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不及时,栏目下可使用的信息量少,形式单一。由于各馆专门从事数据库制作的人员有限,多数馆通过外包公司来进行资源采集扫描制作。数据库建设未能由专业人员结合资源特色和图书馆服务宗旨进行科学设计,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系统利用的方便程度以及为用户服务的效果。

表1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结果

续表

4.4 网上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相对滞后

从实际调查来看,目前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起步普遍较晚。虽然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已经很有特点和规模,但在全媒体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对网上地方文献专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一个馆有成规模成系列的网络地方文献资源数据搜集和存储。网上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序工作严重滞后,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5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发展策略

5.1 深挖文化内涵,以专题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高度,首先要有宏观的视角。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专题资源建设展开研究和讨论,从而确定资源建设的角度并探索资源建设能够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其次要确定一个专题可挖掘的角度,多角度、多渠道收集文化资源,给地方专题资源建设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另外,一个专题资源库的建设需要考虑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环境,尽量留给此专题与其他专题融合的机会。如红山文化专题的建设,除了收集文献资料外,要注重声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收集,除考古角度,还要综合考虑自然、历史、社会等多因素多角度的挖掘。目前,辽宁省图书馆的“口述历史”项目就是多一个角度的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在现有的文化资源结果基础上,探求发现结果的过程,将亲历者或亲自发现者的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而“口述历史”项目可以引申出多个专题,如考古者的口述、抗战老兵的口述、城市建设者、老劳模的口述等。

5.2 抓住地域文化根脉,服务地域文化建设

特定区域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要想独树一帜,需要形成自身的地域文化流派或学派,要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背景下,寻找当地文化根脉而后有所创新。发扬文化传统,发展地域文化。如对于辽宁而言,图书馆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可围绕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查海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契丹文化、高句丽文化、满清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中的民族手工艺、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辽宁工业文化有其特有的色彩。建国以来,辽宁建立了以重工业、化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积淀深厚的钢都、煤都、石油城、化纤城等,并建立了一批工业博物馆,集中体现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辽宁当代工业文明。对于图书馆而言,文化资源建设不仅是对文献的保护与开发,更多地涉及文献、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这些文化背后故事的发掘。在此基础上,创新展览展示形式,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在更大程度上使读者获得多维体验,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知识。

5.3 深入探索地域文化与地方文献的关系,充分发挥图书馆地方文献应有的社会价值

对于地域文化资源建设而言,任何特色资源建设都有一个基础即资源的采集和积累的过程。丰富的地方文献是图书馆进行地域文化资源采集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工作者需对地方文化有深刻的把握,努力探索地方文化与地方文献的关系,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地方文献,发掘地方文化外延所到之处,将分散的极具地方特征的地方文献聚合汇总,进而形成辽宁独有的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记录特定区域文化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地方文献不仅对学者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政府决策层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基础也有重要意义,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信息保障。立足于社会发展,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公共图书馆只有将地方文献工作置于这样的社会格局中,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地方文献应有的社会作用,为建立地方文化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5.4 适当引进多方合作机制,合理运用先进技术

地域文化资源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近年来,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图书馆应适当引进多方合作机制,实现跨领域的合作开发。图书馆可将各领域的开发成果引入图书馆的展览展示并作收藏保管,开展地域文化的多层面演示,拓宽读者阅读视野。在技术运用方面,地方文献数字化是目前各图书馆开展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是地方文献,其他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也需要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数字化是解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三维技术、虚拟可视技术等在还原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打破传统单一的建设模式,使不可移动的地域文化资源“活”起来,使当地乃至异地的读者或观众体验到特色的地域文化。除此之外,在地域文化资源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以及文化空间学等理论应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有效开发地域文化资源的前提,理论的缺席必然导致粗制滥造。

5.5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增设重点开发项目

由于特定的地域限制,某一地方的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是其他地域无可比拟和复制的。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对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做好用户需求调研是保障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实用性的前提。辽宁省图书馆正在建设的东北抗联资料馆,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最丰富最权威的东北抗联历史资料中心,为读者提供图书、期刊、音像等丰富的东北抗联相关资料。这是东北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近年来用户利用率颇高的文献需求所在。图书馆不仅要紧密围绕用户需求来建设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还应为读者有效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方便的途径。图书馆可结合实际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研究,为用户编制丰富的二三次文献,以进一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5.6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长久保存,优秀的地域文化精神传承下去是保护的初衷,也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注重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融合续发展是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积极宣传,开发在于利用,应力求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包括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人员、设备、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常态化,都显得非常重要。建设过程中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地域文化资源建设需作为图书馆一项长期的工作来进行管理和维护。现有资源要不断发现新的知识生长点和新的利用价值,新的资源建设也要留有足够空间以保证后续资源的增加,促进地域文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文献特色
辽宁之光
特色种植促增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辽宁舰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