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2019-06-04丁永永
丁永永, 邓 红, 刘 兵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胸背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感染性皮肤病,此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可沿神经纤维至皮肤生长繁殖,使其所侵犯的神经与皮肤出现强烈的炎症与疼痛[1]。该疱疹产生的后遗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复方倍他米松是一种可以迅速并长效改善后遗性神经痛的皮质醇制剂[2]。本研究探讨了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研究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合并后遗性神经痛患者的诊疗情况,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排除标准: ① 高血压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等)功能障碍者; ②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 ③ 认知障碍患者; ④ 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者。纳入标准: ① 患者符合胸背部带状疱疹合并后遗性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②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38例,女32例; 年龄51~83岁,平均(62.50±6.35)岁;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7分者42例, VAS评分8~10分者28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0例; 年龄55~81岁,平均(61.25±5.75)岁; VAS评分4~7分者48例, VAS评分8~10分者有2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皮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 观察组实施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其中,对照组采用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0.9%NaCl注射液混合进行皮内注射(20 mL), 2次/周; 观察组采用1 mL的复方倍他米松与0.9%NaCl注射液混合进行皮内注射(20 mL), 2次/周; 加巴喷丁的服用方法为第1天睡前服用,仅服用1次, 0.3 g/次,第2天起, 3次/d, 0.3 g/次。2组患者于首次皮内注射后应用曲马多缓释片治疗(100 mg), 每12 h服1次,根据疼痛情况调整用药,最长服用1周后停止,可使神经疼痛情况迅速得到控制,帮助患者增强治愈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与睡眠质量(QS)评分测定患者第1、2、4、6及8周的疼痛情况与睡眠质量情况,并对患者的恶心、头晕、心悸、肠胃不适及多毛症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疗效评定标准: ① VAS评分降低值为治疗前评分的75%或以上,且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1 000 mg, 为治愈; ② VAS评分降低值为治疗前评分的50%~<75%, 且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1 000~2 000 mg, 为显效; ③ VAS评分降低值为治疗前评分的25%~<50%, 且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2 000~3 000 mg, 为有效; ④ 若与上述评定标准均不相符,为无效[3]。总有效为治愈、显效及有效三者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曲马多缓释片用量
观察组患者的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为(698.50±96.50) mg,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1 289.50±169.50) mg(P<0.05)。
2.4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情况
治疗前, 2组患者的Q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Q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Q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QS评分情况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头晕1例;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头晕3例、恶心1例、心悸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带状疱疹病毒为噬神经性,被激发后可使神经发炎、坏死,再次激活后可沿周围的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皮肤出现疱疹并伴疼痛,发病率高,年龄越大的患者神经痛越重且病情顽固。调查[4-7]显示,年龄≥50岁的人群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 在所有患者中,以胸背部的带状疱疹为主,约占55%; 带状疱疹伴后遗性神经痛约占11%, 其中约20%患者的疼痛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发病于背部的带状疱疹占50%左右,而颈部、头部占15%、12%左右[8]。
应用免疫抑制剂时间过长、高龄、过度劳累以及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使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是带状疱疹主要的发病机制[9-13]。被激活的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泡,并使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14-15]。受该病毒侵扰并有后遗性神经痛的患者,长期承受着疼痛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甚至可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与自杀倾向,故应当选用合适方案治疗带状疱疹伴后遗性神经痛的患者。
相关研究[16-17]表明,复方倍他米松能使痛觉过敏得到缓解,且能使神经元得到保护,其主要成分包括倍他米松磷酸钠以及二丙酸倍他米松,可发挥抗过敏与抗炎的作用,两者均可对外周神经组织产生较好的抗炎效应。二丙酸倍他米松可于注射之后快速发挥作用,而倍他米松磷酸钠会暂时储存在机体内,使机体对其进行缓慢吸收,从而有巩固药效的作用[18]。地塞米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神经疼痛程度,但其作用缓慢,减痛程度不太理想,且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患者应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且迅速地减轻了患者的神经性疼痛,镇痛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可使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并提高睡眠质量,使镇痛药用量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