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019-06-03舒旭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舒旭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中除了具体的数学公式、定理,还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合作能力

1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1培养合作意识,树立班级榜样

在现阶段,班级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从小备受呵护,合作意识也较为淡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却有着非常强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针对这两点,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班级榜样,激发大家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欣赏某些学生的个性化解题思路,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大胆的发言和补充,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只有大家共同合作,才能让作品更加完美。另外,还可以通过评选“最具合作能力标兵”等方式,树立班级榜样,鼓励大家积极地向具有合作意识的同学学习,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让班级中的合作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不断深化。

1.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小组成员的划分方法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来说,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是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受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氛围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学习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这些种种不同会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的学習习惯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会陷入迷茫性学习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对此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要提前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划分学习小组,以便在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使学生从中不断进步、获得新知。初中是学生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教师有必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不妨根据每一次的小测验情况与学生平时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三类,包括探索能力强的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善于沟通的学生。随后在划分小组的时候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三类学生均匀的分配到各个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都有着能够沟通协调小组关系的学生,有着能够完成知识探索的学生,有着帮助其他成员,监督其他成员学习有着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当然教师也可以按照成绩将学生划分为成绩上游、成绩中等、成绩下游的学生,并将这三类学生均匀划分至不同小组。教师要实时掌握小组学生的动态和状态,以便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重视学生自学意识、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1.3营造教学氛围,推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转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数学教师转为学生。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样的转变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转折点。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时进行充分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增加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和亲密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

1.4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教师可以围绕数学课本,组建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合作调查。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举例说明,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似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建立数学小组,测量学校的建筑物,并找出其中相似的建筑物。在合作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积极沟通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活动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实现数学合作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1.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合作行为

合作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项目,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意识,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合作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研究表明,简单的口头要求很难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通过强制性的制度进行约束,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机制,量化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奖惩机制进行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向上学习,让学生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从而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说教方式,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避免打击学生的信心。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合作行为,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互帮互助,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而有效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2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我国初中生数学课堂中的合作能力培养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量大、质量低,数学老师很少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当中。因此,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田俊莲.关于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20:61-62.

[2]肖剑.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宁波大学,2017.

[3]林宗曜.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合作能力的探索研究[J].亚太教育,2014,02:129.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养植”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