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代诗词中体会美的感受

2019-06-03丁影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涵泳朗读赏析

丁影

摘  要: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他们的佳词美诗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学生读一点诗词,背一点诗词,不仅能开阔视野,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朗读;释义;赏析;涵泳

许多教师在古代诗词鉴赏的教学中,特别注重解题思路、赏析技巧、答题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以期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考出优异成绩。思路、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是我们鉴赏古代诗词的一种途径,并不是鉴赏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我们教学古代诗词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在古代诗词鉴赏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朗读——感受诗词韵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古人作诗填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因而诗词平仄有序,音韵和谐。这些古代诗词读来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琅琅上口,具有韵律美感。当然,朗读得讲究技巧。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如朱熹所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次要指导学生按照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读出古代诗词的节奏以及重音;再次,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诗词的情调有效控制朗读的语速和语调,一般而言,若古代诗词表达出激动、愉悦、开朗等情调时,语速应欢快些,高亢些。例如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煜凄惨的境地,无尽的哀愁。教学古代诗词的鉴赏,就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味来。读得声情并茂,酣畅淋漓;达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只有从中读出优美节奏及和谐旋律来,学生才能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韵律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释义——品味诗词语言美

古代诗词用词或精工巧妙,或素朴自然,但皆简洁凝练,情韵悠远,呈现出高度的语言美。古人十分注重诗词语言的锤炼,力求字字精当,句句传神,字外有味,境界顿出,经得起反复推敲,百般品味。“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诗词语言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锤炼诗词语言的痴迷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贾岛锤炼诗词语言的一份感动。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的选用一直被古人当作诗词锤炼语言的典范。宋代宋祁《玉楼春》“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也为此中范例,一个“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旺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誉为“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佳句。

三、赏析——领略诗词意境美

古代诗词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意象,一个是情感,两者结合,即为意境。意境是自然客观景物和作者主观情感相熔铸的产物,既是情与景的和谐,又是意与境的统一。在意境的形成中,“境”为基础,指由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特定环境;“意”为核心,指由特定環境引发的情感。古人们常常通过精心选择、精细刻画意象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古代诗词鉴赏时,应该指导学生赏析诗词意象,通过意象的特点把握诗词营造的意境,领略其意境之美。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拉进时空距离,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用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走进作品中去想象去认识作者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意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意境之中,欣赏到美。

四、涵泳——感悟诗词情感美

诗词缘情而发。因此,诗词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把澎湃的内在情感借助所描写的景物抒发出来,往往含蓄蕴藉,旨意深远,情感优美。

要让学生感悟到诗词的情感美,得到美的教育。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分析诗词情感的具体方法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鉴赏古诗词时,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接近作者的心灵,窥探作者的内心。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作者写诗词的目的意图,“意”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诗词语言的选择、意境的营造、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探索诗人的个性和情操,去还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准确概括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尔后,指导学生涵泳情感。这是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情感进行发酵、积淀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通过教师激发,学生的固有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碰撞、形成共鸣,摄取有价值的情感内容,获得美的享受,这是情感接受过程;第二层,学生改变情感结构,扩大情感领域,并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从而参透诗词作品。不仅获得情感体验,而且获得审美体验;第三层,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储存情感,加深记忆。

总之,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不变的精神和品格。教学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除了教给学生分析鉴赏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古代诗词中的美学因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伟松.浅谈古诗鉴赏中的美育教学[J].吉林教育:教研,2011.

[2]陈志勇.浅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学苑教育,2015.

猜你喜欢

涵泳朗读赏析
陆九渊“涵泳”法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涵泳”不作此“涵咏”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