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成主黔对贵州经济近代化的影响
2019-06-03马菲菲
马菲菲
[摘要]贵州虽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但贵州仍然努力跟上近代化的浪潮。周西成主黔后,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贵州经济的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甚至其影响一直辐射到今天,对此我们应该客观评价。
[关键词]周西成;经济;影响;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13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5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周西成,字继斌,号世杰,出生于1893年,很小就投笔从戎。1920年,周西成被提拔为营长。翌年,周西成自称旅长,并且加入了国民党。1923年,周西成乘乱进攻重庆,得大量钱财而归。时值黔省空虚,周西成乃复取遵义,后又复取桐梓、毕节,自此黔之三四就归周西成也。1926年周西成任贵州省省长,在贵州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之际,他立志要改变贵州的经济现状,其主政后,不仅改变了财政入不敷出、税收征收混乱的现状,还改善了贵州交通落后、夜晚照明不便的状况。周西成逝世后,贵州民众请求公葬周西成。当时国民党最高层如蒋介石、何应钦、王宠惠、孔祥熙等均亲笔题字称赞周西成,社会名流还自愿出资为周西成塑立雕像,以此来显示其对贵州的功劳。
一、周西成主黔后发展经济的措施及积极影响
周西成执政后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对贵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
(一)整顿财政和税收,改善征收税则混乱的局面
周西成认为“治乱安危系于财政”,自民国开始以来,贵州就饱受军阀战乱的摧残,财政赤字空前严重,几乎到了财尽民穷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对财政进行整顿和清理,以此来缓解财政赤字。
贵州省财政厅成立十几年以来,“厅员多未更换”,如果积弊得不到清理,则将继续作祟。为此,他首先提出“(1)各科收入支出册结有无出入;(2)收发薄具与文册对照,有否倒填年月”。且在“省政府成立总金库,各县设分金库以司出纳”。为改变以往“法制不良,厘税的办理者多视为利弊,以致归功有限,中饱居多”的状况,周西成建立稽核总所,各县设立稽核所,选派稽核人员对各卡认真排查。并且改革了各种征收和考核制度,各卡人员,直接由财政厅选派,给其厚禄,从而减少了贪污腐败之风,税收因此而大大增加。其次,整顿税制,调整税率。为改变过去税收征收规则极为混乱的情况,周西成划分征收,在各县设征收局,并选派专人负责清理和排查,从此之后,各地方税款均由征收局征收,改变收税的规则混乱不堪的局面。最后,各地方设经费局,每月做预算、决算。周西成下令对旧库进行核查,重新做两份报表,一份给财政厅,一份给省政府,这样的做法,防止了一些公立单位如省立医院,警察局、法院等部门虚报收入的现象。
周西成采取的整顿措施使财政收支得到一定的制衡,两者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和相互制衡,扭转了当时贵州财政极为混乱的状况,这次改革是对贵州财政进行的一次比较彻底清理。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以前留下来的积弊,从而缓解了财政危机,为其更好的统治贵州奠定了基础。从这一作用来看,周西成对这方面的改革是很有创造性意义的,使贵州财政收入得以增加,“一九二六年,贵州全省财政收入为三百六十七万元,一九二七年即增加到四百三十四万元”。
(二)兴办实业,改变贵州照明、商品单一、通讯落后的状况
贵州基本上是山地,有“山国”之称,交通极为不便,因此贵州除了农业之外,其他产品非常少。针对这种情况,周西成兴办了很多实业:(1)兴建发电厂,周西成认为照明有急办之必要,1926年9月,设省电气局,接着着手组建发电厂。根据统计“时全城电灯,计16支光2500余盏,32支光350盏,50支光150盏”。“山城入夜灯似豆,山城风残听梆更,山城三里荒野冢,但闻犬吠伴狼声”,这是周西成入主贵州之前贵州照明状况的真实写照,电厂的创办使贵州有了第一盏电灯,使电灯渐渐进入贵州百姓的视线,且逐渐完成从官用再到民用的转变,并为后来贵州电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兴办工厂。周西成创办了纺织厂、造纸厂、白药厂、造币厂等,除此之外,周西成還下令建立模范工厂,并且下令各县设简易工厂。周西成创办的工厂虽规模不大,却改变了以前贵州商业产品单一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商品的打压。且周西成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还兴办了教育,1928年成立贵州大学,培养了一批经济人才,如以徐孟涵、陈济舟等人为首的矿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且有意或无意的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科学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贵州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当时贵州的经济主要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周西成兴办的很多实业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兴办邮电。当时的电话“线路分达九区,各区公所及县境内重要乡镇均置有电话机,随时直接谈话”。周西成在设置电话局的同时,也在贵阳和下辖各县设邮局,当时全省大大小小有邮局四十所。邮电的创办,改变了以前贵州传递消息不灵通、交往不便的状况,不说民用,就说官用,以往贵州政令需几天才到达地方各县,开通邮电之后大大缩短了政令发达的时间,现在省政府的政令仅需一份电报,几十分钟就到达各县。政令通不通达,这对一个政府机构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进行矿产开采。贵州大多数是大山,蕴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矿、铝土矿、铅矿、锑矿、磷矿等矿产资源丰富,而当时贵州财政的经济来源并不多,如能把贵州的矿产资源开发出来,对贵州来说,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且能增加财政收入。有这样的优势,周西成当然是不会放过这一巨大发展优势的。于是,周西成下令各县对有矿产资源的进行开采,当时开采的矿产主要有煤矿、石油、铅矿、铝矿、锑矿等,周西成还设立了威水毕矿务总局,专门委派人员去矿务总局处理矿务。矿产的开采,这是对贵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虽因当时机器设备和开采技术问题,导致收到的成效甚微,但从今天看来,周西成的这一举措还是很有建设性和远见的。当时周西成言,贵州煤矿资源丰富,对其的开采要重视,而今天,贵州已成为煤矿大省,而以开发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矿业已成为今天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发展交通,改变贵州交通落后的面貌
“要想富,先修路”,周西成在主政时期的贡献,不得不提的是其进行了大规模公路建设。周西成认为修路是“開贵州之生路”,因此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交通的措施,尽管当时修路的技术低、条件艰苦、困难多,修建出来的公路坡度极大、路面极窄和坑坑洼洼,但周西成还是坚持其修路的决心,所修主要有两种公路:
环城公路:周西成设贵州路政局,专门负责管理修筑公路的事务,当时在贵阳头桥动土开工修路。当时“黔垣各学校全体男女学生及各部队军士均分段参加”,不期月即完工,这是贵州第一条公路,结束了贵州无公路的历史。
长途公路:主要是“连接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的贵西、贵南、贵东、贵北四大干线”,分别为:贵西干线,分两路,-路贵阳-安顺-安南(今晴隆)-普安-云南,-路贵阳-安顺-安南(今晴隆)-安龙-兴义;贵南干线,贵阳-龙里、马场坪、陆家桥、都匀-广西;贵东干线,贵阳-贵定、镇远、玉屏、铜仁松桃-湖南;贵北干线,贵阳-息烽-遵义-赤水-四川。
周西成修路时也建了一些桥梁,到1930年,全省“修筑的马路有2000余里,修筑的桥梁大桥有10座,小桥有140余座”。
为更好更快地修好马路,周西成着手解决了很多问题:(1)人力问题。实施“兵工政策,各地驻防的军队,都令走上马路做工”;(2)经费问题。修路,对于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的担子。为此,周西成设立“筑路捐,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除少数工赈款项之外,大部分是省库支给”。
贵州交通堵塞,道路崎岖,商旅畏途,甚至很多地方是陡峭至极,稍有不慎,就有命殒之危。虽然当时民间流传出汽车行驶“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加水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的笑话,即使这样,但比骑马、坐轿、人背马驮的状况好得多。汽车运输业对于当时的贵州经济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到1930年,全省修建的公路有2000余里。“到1934年,贵州汽车数量发展到83辆”。虽然这只是起步,但是却促进了贵州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前因为畏惧旅途艰险的商人,也尝试着来贵州进行商业贸易。同时也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修路后,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加快了农商产品的流通,改变了贵州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的面貌。也使贵州在交通方面走上了近代化的轨道,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二、周西成主黔后发展经济措施的弊端
(一)筹措发展经济资金,加重百姓负担
“周西成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设立禁烟罚金和收取通关护商税,所谓禁烟罚金,就是根据各县产烟数量的多少,规定出每年应纳的税额,由各县县政府将这个定额分配给区、保,按层分摊下去”。这种做法,就给那些区长、保长施加了压力,他们为了完成上级给的定额,不管百姓有无种植烟草,都强制百姓交一部分税额,这就给一些本已贫穷落后百姓加重了负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二)兴办实业,急于求成,收效甚微
大力兴办实业,这本是发展贵州经济的好事,但是其弊端就在于急于求成,且很多设施只是为了其政府机构办公方便之用,如电灯、电话、电报,最开始只是为了其统治之政令通达,方便其统治贵州;再如开采矿产,耗费了人力、物力,最后却收效甚微;很多工厂,虽开设了,但取得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如龙里泡木冲煤矿等。而有些工厂,虽然办了,但却半途而废,没取得经济效益不说,反而浪费了资源,如威水毕矿务总局等。
(三)整顿财政税收.便于其政治统治
周西成为整顿财政和税收,改变税收上的混乱局面,设置了过多的独立机构,这就大大增加了政府开销,且很多官员还是闲职,如稽核所、度支处等机构,这些机构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但政府却给其厚禄,浪费了钱财,给财政增加了负担。周西成新增的这些财政机构,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但实际上,他是为了自己方便掌控财政,方便其运作。虽然其对财政进行了整顿,但其对农村经济凋敝,百姓的困苦,却一直未曾见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其对财政的整顿是有很大私心的,未能真正从百姓的立场去解决问题,未能真正为百姓着想,未能针对百姓疾苦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
(四)修建公路,使百姓痛苦不堪
周西成修建公路工程巨大,对于一个以山地为主的从无公路的省份来说,要同时修几条干线和支线,这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工程。最引起百姓反感和加重他们负担的是:周西成下令强制公路沿线百姓义务修路,他规定每个成年人义务修路一个月,有不来者,发现即枪毙。周西成之所以这么急着修四条主干线,是为了能够更有效更快速地增强自己实力。但周西成的这种冒进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重了贵州百姓的负担,使其在吃不饱的状况下,还要去义务修路,这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三、结语
周西成在1926-1929年,使贵州赋税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大幅上涨、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其改革顺应了民意,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其在位的这三年中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建设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贵州经济、文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贵州交通开始从传统的驿站向近代化交通转变,使贵州的经济结构得到转变,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从这方面看,是周西成将贵州经济带上了近代化的轨道,使贵州经济发展逐步打上近代化的标志,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是为了其自己,为了巩固自己在贵州的统治,而这些措施本身也存在很多弊端,同时也给贵州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