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9-06-03章斐瑾余经纬
章斐瑾 余经纬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属于校内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的实践空间。本文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作为背景,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类专业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问题深入研究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希望文中内容能够为从业者提供一些校内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7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旅游业作为国家第三产业,其已经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到达了一个发展高度。在国内,人们因经济水平上涨而开始享受生活,于是便开始参与国内外各个旅游项目。在国外,因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参与国内的旅游项目。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旅游行业所具有的发展价值还无法被完善估量。针对上述发展状态,国内各个包含旅游类专业的院校便开始加强内部教育水平。这是因为在旅游业发展情况下,旅游行业内的就业竞争率也正在随着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完善就业。而在提升教學质量的过程中,建设实训基地便成了多个高职院校的首选目标。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际意义
(一)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空间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内部教学范围内,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基础。学生也需要实训空间来验证自己所学是否有效,以及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力。但传统的实体课堂空间面积较小,教学时间也相对受限。无论是学生和教师都无法满足自身对于旅游类知识的实践需求。但当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时,教师便可以更加完善的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培养计划。而当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他们也可以进入到实训基地内部通过教师给定的计划再次夯实所学知识。因此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意义,就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训空间,满足其参与实际训练的需求。
(二)可提升旅游类专业综合教育质量
旅游类专业与其他的理论性专业不同,学生需要在课堂中吸收专业知识,更要吸收大量的专业经验。旅游类专业在未来就业过程中会不断与流动的人群进行交流,他们必须要掌握大量的与人交往和语言社交的技巧。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观看资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意见和经验,但如若这类经验仅围绕在平面状态中,那么学生便很难真正掌握。当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后,学生可以在情境模拟的状态中不断试验不用的对应方式。课堂整体的自由度较高,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不仅如此,实训基地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因此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有效性也会被间接提升。故可以肯定,建设旅游类实训基地,能够提升旅游类专业综合教育质量。
(三)可为项目教学法提供实施场所
旅游类专业通常都会使用项目教学法作为主要的实践教育形式。项目教学法的时长较长,在非教学期间内,学生小组需要在固定的场所中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完善。而如若课堂不开放,学生们便只能够在宿舍内或图书馆交流意见。整体来讲讨论行为相对受限,不利于项目教学法有效开展。而当高职院校完善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后,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法时便可以将实训基地作为主要的研究空间。即使在课下时间,学生小组也可以进入到实训空间内利用专业的教学素材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实训基地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模拟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体会,令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到模拟空间中,锻炼和夯实自身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综合能力。故综合而言,旅游类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提升教学效果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实践课程内容过于落后
实际上,旅游专业属于与时代密切关联的专业。也就是说,如若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专业课程来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他们便必须要保证提供给学生的所有知识点均与当前行业发展状态相符。如若为学生提供落后的知识点与旅游服务经验,那么学生便不会具备切实的竞争能力。而观察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现状可知,多数高职院校都并不注重更新教学系统。首先,高职院校内部的教材应用时间较长,理论上院校应该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检查和更新。但仅有少数高职院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其次,部分院校中,具有更新意识的往往都是专业内教师,教师们会为学生传递一些全新的行业服务经验。但教师的个人能力有限,且负责教学的往往有多个教师,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具有更新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内部实训课程存在的核心问题便是课程内容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时效性信息的需求。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关联性不强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教师若要有效提升学生在旅游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就应该按照阶梯性思维开展教学。简言之就是,教师需要在讲授某一理论知识点后便直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如若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相隔甚远,那么学生在这期间就会丢失一部分记忆,直接降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在设定课程教师的过程中,也会使用不同的教师分别负责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这样一来为,学生的记忆断裂现象就会越发明显。令其实践能力无法被妥善培养。
(三)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存在问题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联系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实际,而实际考察一些学校内部的基地可知,多数院校在设置基地的过程中,都并未使用与时代贴合的思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职院校本身便不注重时代性,故并未以时代作为建设实训基地的核心要求。第二,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能力存在限制,无法获取专业的行业信息。上述两种问题都能够被解决,例如可利用产教融合思路申请外部协助。但无论如何,高职院校都应该及时将上述现象加以改良。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旅游专业知识,真正提升学生在旅游行业内部的综合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研究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
1.坚定人才培养方向。旅游專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专业的旅游行业工作者。同时以现代学徒制思维为主可以适当添加要求,那就是学生在进入到实训基地进行训练后,其不但要拥有完善的个人旅游行业服务技能,也需要具有培训他人的教育技能。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才能具有多面性,既可胜任专业的服务工作,也能够成为行业的引导者。这一人才培养方向以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考虑要点,学生能力增加,竞争能力也可以适当提升,可适应多个专业内岗位。
2.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与外界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合作方向不应限制在国企范围内,外企和国内新产出的旅游产业机构也可以作为核心方向。建立关联后,校方应该要求校外合作伙伴提供一些行业信息,进而直接调整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服务。企业以及机构内部的成员也可以进入到高职院校教育空间中,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完善的教育思路,令其思维可以更加贴近真实的旅游行业就业氛围。这些信息资源都是高职院校自身无法带给学生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妥善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尽可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思路
1.建设实体基地。首先,高职院校方面在建设实体基地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在校内。校内可以方便各个大一到大三阶段的学子使用。大一到大三阶段,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长期在校内范围内活动,且他们的专业课程也相对较多,如若实训基地建设在外部,很明显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实体基地的建设需要尽量符合旅游专业的就业特征。具体的建设思路可以参照校外合作人员的综合意见。例如可以邀请校外企业进人到校内对基地进行设计。最后,校方也可以与外部企业保持经济上的关联,那就是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建设成为具有双向作用的模式。一方面能够为校内的学生提供实训空间和实践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实训基地作为培养新人的空间而使用。
2.设定培训规则。校方应该制定培训规则,每个旅游类专业参与实训的时间需要相对平衡。且针对不同的旅游类专业,校方应该为其分配不同的实训空间。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在旅游讲解模块内参与学习。而酒店管理类专业则应该在酒店模拟空间内进行实训。各个专业若要进入到其他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训,则应该提前与基地管理员进行商议,获得同意后应对使用时间进行调节,务必要令实践教学行为能够在有规律和稳定的条件下发展。
3.完善产教融合流程。必要情况下,校企合作关系内的企业可以委派几名专业人员负责实训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行业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从学生群体中找出综合能力较强,或存在发展潜力的学生,将其培养为企业未来的工作者。同时,当企业吸收了高职院校内部旅游专业的高质量学生后,即使其毕业,也可以在未来阶段中重新进人到实训空间内接受二次培训。以上便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