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环境中粉丝社群的传播规范与认同实践

2019-05-29孙曌闻

新媒体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认同

孙曌闻

摘  要  文章认为社交媒体环境中的线上群体传播与传统的线下群体传播相比发生了巨变。其中偶像粉丝社群的传播规范和成员的认同实践对于考察当今的线上社群传播生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从各家通用的“饭圈指南”、约定俗成的“自家规范”和明文规定的虚拟社区规范三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粉丝社群传播规范,将粉丝的自我认同归结为“自恋式的自我叙述”。

关键词  粉丝社群;传播规范;认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023-02

粉丝社群与其成员在既定时空是合而为一的一体,“我”就是“粉丝”。粉丝们在线上热烈讨论,同仇敌忾;在线下参加偶像的演唱会、应援会和发布会,摇旗呐喊,挥洒自如,在社交媒体上制造了一场又一场“奇观”。他们在这一时刻归属粉丝群体,遵循着共同的标准和规范,因而才能形成如此惊人的力量。团体规范是某一群体在成立和行动时所要遵循的共同准则,代表了“我”与“我们”之间的合意。因此对粉丝社群传播规范的考察对于研究当代社交媒体环境中的社群文化有一定现实意义。

1  规范与认同

人对于自己的认识被称为“自我认同”;对他者的认识、感知或预测则是“社会认同”。人的身份认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社会历程中因不同的利益和目的而被逐渐建构。认同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建构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反性”。即人需要通过他人来观照自我,对自己进行思考、评价和建构。因此粉丝加入粉丝社群也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团体规范与社会认同是影响成员参与社群行为的重要变项。当个人的价值与其他社群成员所共享的目标、信念、价值一致时,便会产生内化的过程。如果团体规范的内化程度高,成员会有较高的相互同意性,引发参与集体行动的欲望。团体规范影响社群成员如何思考、感受与行动。即便粉丝社群的数量实在难以估计,边界也无从考量,但粉丝要想成为社群的一份子并被群体所认同,就必须对团体规范进行了解和遵守,并表示尊重。粉丝社群成员以粉丝身份行动时一般要遵循多种行为准则。下文将重点阐述“饭圈”的这些传播规范。

2  传播规范分类

2.1  各家通用的“饭圈指南”

“饭圈指南”相当于作为一名粉丝的基本修养。换言之,不管你的偶像是谁,只要你身为粉丝社群的一员在网络中行动,就应该遵循这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不会被条分缕析地说明,而是在每家粉丝群体之间相互流传,由成员们共同遵守并实践的。自从日韩流行文化进入国内之后,“应援文化”也一并流入国内。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应援”不仅局限于在偶像活动现场为偶像加油打气,还延伸到了线上粉丝对偶像言行的声援和支持。

在国内的粉圈中,每家粉丝都会为偶像建立“应援站”。在社交媒体上表现为建立百度贴吧,微博明星超级话题以及应援会微博和QQ、微信、微博群聊。应援站子在圈内简称“站子”,是应援文化的核心输出力量,也是“饭圈”规范的实际制定者和引领者。围绕“站子”,有专为偶像创造和统计流量数据的“数据站”;有专门收集、整理和输出偶像活动的文字、照片、视频的“资源站”;有处理举报不利于偶像信息的“黑料”和“黑子”的“反黑站”;也有以偶像名义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站”等。以微博平台为例,作为一名“饭圈人士”,应该学会以下基本技能:为偶像在各种活动链接投票,将偶像送上榜单第一,俗称“打榜”;转发偶像发表的或与偶像相关的言论状态,俗称“抡博”;在出现与偶像相关的负面消息时,在平台搜索引擎输入与偶像相关的正面消息或在支持的评论下方“转赞评”,俗称“清理词条”……粉丝在线上为偶像做的这些努力被统称为“做数据”。

2.2  约定俗成的“自家规范”

各家粉丝会根据偶像和自家粉圈的具体发展阶段、典型事件和性格气质发展出更为具体的应援规范。但这些规范同样较为模糊,甚至有些只有“资深老粉”才能知晓。偶像的好恶通常是各家粉丝参考的重要指标。还有因为偶像经纪公司和团队为维护秩序或促进消费而设置的规定。这些规定通常涉及到粉丝的消费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例如TFBOYS的经纪公司“北京时代峰峻”专门开设了团体的官方网站“TFBOYS粉丝俱乐部”,专门用来经营三位偶像的活动周边产品和门票,这些东西通常限量供应。粉絲“四叶草”们只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步骤来抢周边和门票。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粉丝也很难每次都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

2.3  明文规定的虚拟社区规范

虚拟社区是最粉丝在线上最为具象的聚集区。通常包括QQ群、百度贴吧、微博超级话题社区和微博应援站。粉丝在不同的平台发言时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否则发言会被认定为无效或直接被删除。

百度贴吧和微博超级话题社区具有“广场”性质,粉丝只需注册搜索,就能够找到偶像的社区,浏览信息并参与讨论。但在这些开放的社区中,粉丝需要遵守“广场”发言秩序。一方面社交平台本身要求粉丝按照其提供的界面、框架和形式发言,另一方面“吧主”和“超话主持人”会制定具体的规则,维护日常秩序。微博应援站是最受粉丝认可的线上虚拟社区,因为站子的主要的目的是为偶像“做实事”,即“反黑”“应援”“刷数据”“做公益”“追行程”“出资源”等。这些站子通常是粉丝自发组织起来的。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尽己所能为偶像贡献。但随着粉丝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市场资本的注入,也出现了专职做“站子”赚钱的机构。“站子”会定期招募粉丝工作,一般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和严格的审核要求。QQ群、微博群和微信群是粉丝之间重要的日常交流社区。其中既有审核严格的“应援站”社区,专门讨论应援事宜;也有任意粉丝自发建立的为了分享追星经验的聊天社区;还有打着追星名义收钱或传播病毒式信息的营销社区等。粉丝加入时通常需要回答群主设置的关于偶像的某些问题,进群之后也通常要阅读“群公告”,与群内粉丝打招呼。

通常来讲,这些规范不会被明令要求遵守。粉丝不做也不会被开除“粉籍”,受到实质性惩罚。但是本着不能让偶像屈居人后以及为偶像争取曝光度和演艺资源的共识,粉丝们几乎都会力所能及地为偶像“刷数据”,甚至不惜开“小号”或者“买水軍”。粉丝们相互学习,各有所长,一起钻研、开发和实践着“饭圈”规则,维持偶像迷群这个庞大圈子的运行和发展。

3  粉丝的自我认同:自恋式的自我叙述

从粉丝对传播规范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来看,粉丝会依据自身情况调整对偶像迷群认同程度。这些因素包括粉丝追星的阶段、实际年龄大小、现实事务繁忙程度、社交媒体平台使用偏好、个人性格和社交能力、其他粉丝的反馈等等。粉丝最初由于喜欢共同的偶像而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和乐趣。“我”喜欢怎么样的偶像代表了“我”的品味与审美。和“我”有相同爱好的群体应当也具备相似的风格。但事实上社交媒体众声喧哗,再加上资本炒作与营销以及粉丝的社会阶层区隔,于是“我”陷入“沉默的螺旋”,加入“饭爱豆不饭粉圈”的队列。“我”与“我们”成为了矛盾的统一体:“我”被称作“我们”的一员,“我”在这里获取信息,这里承载着我的“群体想象”,但“我”对“我们”毫不热衷,甚至有所恐惧。在社交媒体的弥散作用下,粉丝的自我认同总处在一种撕扯、崩塌和再建构的过程中。

吉登斯提出“自反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条件,即“身份由自我叙述的反身秩序构成”。“自我叙述”指的是个人通过叙述或讲故事的形式对自己的传记进行解读,从而了解自己,建构自己的自我认同。粉丝通过迷上偶像来彰显自己的审美和品味,并在粉丝群体里将自我作为粉丝的品质变成独特的风格以凸显身份。对于粉丝来说,传播规范存在的意义或许不是知不知道或遵不遵守,而是“我”用来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我”其实并不在乎是否处于权力中心,因为“我”处在哪种状态都是我最喜欢、最舒服的状态。粉丝从他者的行为中发现问题,再对照检视自我。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的。社交媒体环赋予受众自我披露的欲望,促使人们记录、分享、展示。一切自我叙述演变成了风格化的展演。在社交媒体中,粉丝循规蹈矩、疯狂出格甚至沉默不语,都是以我为中心的“自恋式的自我叙述”。而这种叙述指向的是当下的和未来的身份建构。

参考文献

[1]Giddens, A.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M]. Cambridge: Polity,1991,186.

[2]邱琡涵.K-pop迷群的社会识别与消费仪式:虚拟社群中的认同学习[D].台北:台湾世新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认同
试论现代中国文学认同的价值取向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好莱坞影片的美国文化认同性诉求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舆论场理性族群的认同与构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