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固定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9-05-29李程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200
李程(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2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其中手术内固定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还可以对患者的骨折畸形进行矫正,减少卧床休息时间,避免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以及压疮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因为老年患者多伴随有骨质疏松等内科疾病,身体耐受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核实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减少手术创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治疗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有着手术创伤比较大以及骨折块稳定性较低的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患者们的具体治疗需求。通过PFNA固定法的应用,能够促使患者骨折块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于手术顺利进行以及预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该次研究中以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就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就PFNA固定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选择了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对该次实验知情并且进行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标准:伴随有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患者。结合随机分组法来进行患者的分组处理,30例PFNA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8~87岁,平均年龄(79.8±6.2)岁,致伤原因为摔伤24例,交通事故6例;30例内固定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 67~88 岁,平均年龄(80.1±5.9)岁,致伤原因为摔伤25例,交通事故伤5例。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皮牵引2~5 d,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工作的完善,并且就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内固定组患者通过解剖型锁定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随后给予硬膜外麻醉处理。在大粗隆近端2 cm、远端12~14 cm处进行皮肤跟皮下组织的分离,让患者骨折端得到充分的暴露。随后对患者行复位治疗。复位成功之后,手术医师采用C臂X线机对患者的骨折跟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解剖钢板锁定后活动骨折无微动,进行伤口的逐层缝合处理。
PFNA组采用PFNA固定法进行治疗,要求患者取仰卧位,随后给予硬膜外麻醉处理。在患者股骨大粗隆定点到上4 cm处行纵行小切口,在顶点后外侧将导针置入到患者的股骨髓腔。采用空心钻对患者粗隆处的入口进行扩大处理,随后沿着导针方向置入PFNA主针,置入完毕后拔除导针。通过瞄准器将测量好长度的螺旋刀片放入到适当位置,随后进行远端螺钉的固定处理,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1]。
手术完成之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生素以及低分子钙素进行治疗,PFNA患者可以在手术后2 d利用助行器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并在术后2星期进行完全负重行走。内固定组患者则需要在术后12周才进行完全固定行走。经过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后就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方法
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该次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输入到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则是(±s)表示,分别进行χ2或者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FN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等临床指标上面均要显著优于内固定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完全负重时间(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分)PFNA 组(n=30)内固定组(n=30)t值 P值129.5±60.5 241.6±90.5 5.640 0.000 17.9±5.6 22.6±6.8 2.922 0.005 56.9±2.3 74.1±2.8 25.999 0.000 87.9±2.3 82.1±1.9 11.649 0.000
3 讨论
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目的在于保障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在术后还需要在患者治疗前情况允许基础上,尽早安排患者进行床下活动,借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跟预后效果。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发于老年患者,多伴随有骨质疏松以及各种外科疾病,对于手术的耐受力相比比较低。因此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还要尽量选择手术创伤小以及效果良好的内固定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手术风险性。此外在手术前还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心肺功能进行常规检查,根据ASA评定标准进行手术风险的合理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2]。
临床上主要将髋部骨折内固定方式分为了髓外固定跟髓内固定两种类型,其中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也就是髓外固定模式中的典型术式,对于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一些存在有不稳定的骨折类型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该术式中能够将钢板近端锁定螺钉按照不同方向置入到患者股骨颈内侧皮质,借此来获得良好的骨折近端锁定效果。这样能够让患者具备良好的抗股骨颈旋转作用跟抗弯能力,满足患者非负重下行走的各项需求[3]。但是对于股骨颈后内侧皮质缺损的不稳定骨折情况,因为压应力无法进行股骨距传导,使得内置物上的应力进一步增大。此外当出现了过早负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头切割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以说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还有术后卧床时间长,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以及极少部分骨折不愈合的应用劣势,而PFNA固定术则是在结合亚洲人骨骼特点设计的一种新型髓内骨折固定舒适,其内固定力距比价段,荷载承受能力更强,近端螺钉中的螺旋刀片还能够起到良好的骨质加压固定效果,让骨颈内的螺钉把持力跟抗剪切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该术式中还可以进行螺钉的自动锁定,减少了股骨近端骨折旋转以及塌陷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概率,促进患者预后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满足患者早期负重的各种需求[4]。因此说在对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
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以在结合患者病情基础上尽量选择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了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完成患者的硬膜外麻醉处理后,医护人员还可以徒手牵引患肢5~10 min,来解除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情况。此外采用X线机对患者股骨近端进行透视,保障位置复位结果基础上再行内固定处理。多数情况下要求主治医师结合患肢情况进行股骨内侧位置的矫正处理。对于一些股骨大粗隆骨折移位患者,需要进行切口位置的适当增大,然后通过手指触摸的方式进行复位处理。来获得良好的髓内固定效果。在手术过程中要避免过于追求骨折端解剖复位的问题,将手术时间跟术中出血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PFNA术后患者主钉周围滑囊炎可能引起长期疼痛的症状,骨质疏松患者PFNA可能出现主钉退出,切割出股骨颈等并发症出现。解剖钢板作为PFNA的有效补充固定方式,对于一些骨质疏松严重或者病情比较特殊的患者反而有着更高的固定效果,要求医师在结合患者具体需求基础上,来进行治疗方案的针对性选择,保障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中发现PFN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等临床指标上面均要显著优于内固定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PFNA固定法来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提高预后效果跟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