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29崔官昌东营供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崔官昌(东营供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东营 257000)
踝关节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日常正常行走和跳跃,容易遭到损伤。踝关节损伤,发生率高,直接影响运动功能,若是处理不当或者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后遗症,2次损伤或者受力不平衡,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疼痛加重与关节内侧变形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1]。该文为了观察康复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笔者选择了2016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且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2例。所有病例符合踝关节损伤诊断标准,经临床体征与X线检查确诊,年龄15~80岁,性别不限,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有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这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因类风湿、细菌性感染、结核、痛风等疾病所致的踝关节病变,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耳聋哑巴、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对照组42例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和17例女性,15~73岁,平均年龄(43.82±5.69)岁,19 例运动伤,11 例坠落伤,9 例跑步扭伤,3例其他伤。实验组42例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和19例女性,17~78岁,平均年龄 (44.97±6.14)岁,18例运动伤,10例坠落伤,8例跑步扭伤,6例其他伤。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通过比较发现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单纯性踝关节扭伤和明显肿胀患者,严格限制病人活动,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术治疗,消除肿胀,促进周围组织修复,维持功能位。(2)踝关节韧带断裂病人,石膏托固定持续3~5周后取出,加强锻炼,慢慢负重练习。(3)骨折轻、无须手术复位患者,采取石膏托外固定术治疗,6~8周左右,将石膏托取出,开始功能锻炼,骨折完全愈合后,开始负重练习。(4)骨折需手术患者,应用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手法,予以推压,促使骨折块复位,随后,固定治疗。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踝关节松动术。1次/d,30 min/次,30 次为 1 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决定2~3个疗程,手法以3~4级为准。(2)康复训练。对于手术病人,术后,抬高患肢,冷敷踝关节,2次/d,持续35 d。术后第1 d,基于踝关节支具保护作用下,进行踝泵运动,包括患足踩酒瓶、直腿抬高等。2 d后,组织踝关节背屈运动、旋转运动和主动跖屈运动等,10 min/次,3次/d,2周内,促使踝关节达到最大活动范围。7 d后,在扶拐的情况下,开始不完全负重锻炼,足部抗阻练习强度慢慢增加,随后,行走负重锻炼,3周后,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自行行走,3个月后,运动一般恢复正常。必要时,开展被动功能锻炼,以病人耐受程度为准,坚持循序渐进,防止再次损伤。若是出现踝关节积液现象,活动强度减少,对症处理,必要时,关节穿刺抽液。(3)红外线照射。踝关节骨折病人,予以红外线局部照射,20 min/d,1个疗程包括2周,总疗程≤4个。(4)电脑中频治疗。2次/d,以胫前肌及腓肠肌为主要对象,恢复其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大功率短波与脉冲磁疗法、空气压力疗法、电动减重步态疗法等,1~2 次/d。
1.3 观察指标
(1)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指标,即疼痛(50分)、功能(30分)以及活动度(20分),满分100分,最终得分85~100分表示优秀,75~84分表示良好,70~74分表示可,低于70 分表示差[2]。
(2)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AROM(踝关节主动活动度)、PROM(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及踝周径(评估踝关节肿胀程度)。
(3)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实验数据由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值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予以 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踝关节功能评价
评价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实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评价两组病人的踝关节功能
2.2 AROM、PROM及踝周径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ROM、PROM及踝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AROM、PROM及踝周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分析统计
统计发现,实验组2例并发症,对照组7例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统计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踝关节是下肢三大关节之一,对行走、站立与跳跃等行为动作具有重要作用。踝关节位置处于肢体远端,易遭到外力打击、伤害。一般情况下,踝关节骨折后,先予以保守治疗,长时间制动处理,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踝关节的周围肌肉、肌腱以及神经组织等,术后持续4~6周固定。无论何种方法治疗踝关节损伤,对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该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AROM、PROM及踝周径明显优于对照组(46.52±11.39) vs (37.41±10.53);(55.87±13.41) vs (45.13±11.82);(24.14±1.95) vs (25.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实验组 42例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踝关节松动术、红外线照射、电脑中频治疗等。(1)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在不同时间段,组织患者康复锻炼,通过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锻炼,有助于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早日康复。(2)踝关节松动术,采用特殊手法,牵拉踝关节周围软组织,保持或促进该部位伸展性,促使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改善,同时,有助于关节感受器接收冲动,并传入至中枢神经,增加踝关节位置感觉及运动感觉。(3)红外线照射,利用现代化光子辐射技术,配合应用红外线照射仪,基于稳定工作状态下,产生特定电磁波谱,激发人体基本粒子谐振,促使病变位置产生热效应,且伴有生化反应,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恢复体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现象,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肌肉再生功能。(4)电脑中频治疗,具有止痛的作用,且可改善血液循环,频率适中的中频电流,进入到人体中,伴有舒适震动感,基于电刺激作用下,促进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达到镇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踝关节损伤,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