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葵仿古”壶的形体美

2019-05-28惠鸣跃

山东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形体美棱线筋纹

惠鸣跃

图1 葵仿古

追求美的感受是人类社会的本能反应,在古代文人的认知世界,紫砂之所以能够为他们所选中,正是因为紫砂具有他们所认同的那种美感。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同时,用更多的造型和主题创作对紫砂壶从形体美上下功夫,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们不断探索紫砂工艺、技法,从而形成了紫砂艺术发展的高潮。

历史上紫砂艺术先后经历了两次兴盛时代,正是由于明清时期紫砂艺术发展的高潮,奠定了后世紫砂文化的基础。众多经典的紫砂壶式,也大多是在那两个时期确立下来的。这些传统的经典茶壶造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不断的优化、衍生,从中又诞生出了新的形体转变方法,传统紫砂壶的筋纹造型转换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制作方式。

传统紫砂成形工艺大致分为两种,分别是以圆形器为主的打泥片围身筒法和以方形器为主的裁切泥片镶身筒法。这两种成形方法涵盖了紫砂壶成形的绝大多数,而紫砂筋纹器就是在圆形器成形方法的基础上,用竹尖刀等制作工具压身筒出棱线的方法制作而成的。所以有人认为,紫砂筋纹器不过是紫砂圆形器的变形而已,本质上仍应该归类于紫砂圆形器的范畴。不过笔者认为,紫砂筋纹器之所以被先辈艺人们单独分类,关键就在于其有别于方圆形器之外的形体美。这种形体上的美是圆形器或是方形器所不具备的,是筋纹类紫砂壶所独有的。图1“葵仿古”壶就是传统紫砂壶形转变为筋纹造型的典型创作。

不同的造型制作虽然遵循不同的规律,但在具体到单独某一把壶的造型时,就会产生各自的不同,其形体结构越复杂,所使用的技巧技艺就越精细。“葵仿古”壶在圆形紫砂壶“仿古壶”的基础上,勾勒出筋囊块面,以六棱葵瓣的形式作为自身的形态特征,再搭配壶流、壶把、壶盖的纹线延伸,让整把壶的造型凹凸有致,囊瓣清晰,气势通贯挺拔;壶流采用一弯方式,古味十足;壶把由上至下,延续了传统仿古壶那种由粗到细的变化,并在质量重心上与壶流达成巧妙的平衡,灵动而不失原味。在原有古朴雅润的线条基础上,增添了自身的形体张力,棱线从上至下延伸到壶底,从上往下俯视来看,仿佛一朵即将盛开的葵花,由壶钮为中心向外拓展,正处在要开未开之际,让本就蓄势待发的张力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壶流与壶把虽然处于整体结构的边缘,但对于这两者的塑造也不能马虎,传统仿古壶对于流把的塑造关键在于比例是否得谐,位置是否平衡,而“葵仿古”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上流把本身线条的变化,让原本的圆润转化成棱线支撑的质感,在壶流和壶把上,线条化作了支撑其力道的骨架,显露在外与壶身整体的造型结构相互融洽。

在原本仿古壶到筋纹形态的转变中,线条由单一向复杂转变,但这并不是说这种转变是带有随意性的,而是显示出一种严谨的对称特性。在我国各种传统艺术以及装饰构成中,形体的对称性是表达圆满的必要条件,所以当原本一整个圆被切割成一个个块面时,这种对称感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作品“葵仿古”中,上下贯通的棱线采用了两两相对的构造,整体的壶身被划分成了六瓣,则是形成了左右对称的形体特征,对称的基线并不仅仅在于流、把、钮中轴线划分,更可以通过壶钮为中心进行左右划分,这种奇妙的对称感,构成了整件“葵仿古”形体美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壶形向筋纹形态转变的最重要一点。

通过分析“葵仿古”的形体转变,不难发现在实际的制作中,筋纹造型虽然更为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原本圆形器的基本结构,两者形态的转换实质上是相通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原本圆形器的块面划分,所分化出来的块面以及线条能否形成对称的美感,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体的造型张力,让形体本身棱线有力,囊瓣突出,如同带有弹性一般紧紧绷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形体美。

猜你喜欢

形体美棱线筋纹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翼子板风窗安装面处棱线不顺的解决方案
铝板冲压锐棱成形技术的研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小圆角棱线车门外板工艺设计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非完整底角机加凹陷处棱线位置度的数控测量
利用字理图创设情境进行象形字教学的策略
公共教学中健美操课程与大学生形体美塑造的整合研究
服装表演艺术中女模特的形体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