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音准教学
2019-05-21刘月
刘月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弘扬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音乐审美体验的全面发展过程,应以音乐审美感受感染学生,以音乐丰富的情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独立唱歌、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主掌握音准,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音准探究
音准教学不仅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而且要為学生学声调、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课堂气氛,大范围提高学生的学唱音准。因此,组织有效的音乐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从小培养学生掌握音调和正确的演唱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精心策划中,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侧重的方面,使学生唱出纯净、美妙的声音,形成完整的歌唱,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感。本文旨在加强音乐课堂音准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为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调动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在设计每一堂音乐课之前,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唱歌和掌握音准的动力,是学生克服困难和敢于探索的力量源泉,同时兴趣也是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意境的创新精神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音准和音乐课的学习质量,一般来说,笔者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唱歌、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音准做好铺垫。
二、音准教学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接受课堂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准确地唱出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词外,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训练也不容忽视,绝对有必要打准每一个小节的节拍,唱出每一个小节,而不是“拖拍”或“抢拍”。这对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 因为音乐表演会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而是能否激发听者的情感,则需要歌唱者全心全意地沉浸在音乐节奏中。所以,让学生们首先要了解这一切,把作者规定的节奏严格的融入自己内心的节奏中去歌唱。如果不小心,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唱的无板无眼,就被认为是“没有节奏感”,没有节奏是不能唱准歌的。
三、在音准教学中着重突破教学难点
大多数歌曲在教学中都有难点部分,在教学歌曲之前我会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部分,然后让音乐和多媒体融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有声有色的情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四、音准教学不能离开琴声
经过反复歌唱教学实践,学生跟琴学唱歌曲比跟录音机和多媒体课件学唱准确得多,跟录音机学唱看似一会儿就学会了,再让学生跟伴奏唱得也很好,但让学生单独唱跑音现象较为严重,如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教师和录音范唱,再用琴逐句教唱,音准要比前面好得多,如在教唱小学音乐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发现最后两句不一样,学生跟录音机学唱没区分开,把两句的不同处唱成一样了,如拿手风琴将这两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提前教唱并作说明,效果明显比前面好得多,如在教唱小学音乐第五册“一只鸟仔”中,先让学生跟录音机学唱,学唱三遍后,就学会了,集体跟录音机伴奏唱的也可好了,可单独抽学生唱,大部分学生都唱走音了,没拿琴教唱,学生学唱的根本不扎实,大量实践证明音乐教学有它的独特性,“歌声不离琴”。
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新的音准学习方式与新的音准教学方式相一致,才能达到行为的有效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音准研究,提高自身专业的理论素养,学会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我的音准教学特点,我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同仁之间互查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学习教材,讨论研究音准的重点、难点、并有一人负责主讲,进行集体分节备课,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我的音准教学风格再进行修改。在音准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上好每一堂音乐课。每月都进行三到四节集体听、评课活动,课后大家坦诚交流,如音准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路、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讨论、探讨、每次听课后都写好听课随笔或反思,以待课后交流,我通过音乐教研组的活动,真正做到了音准教学的实施落实到音乐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课堂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作为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对音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学校创设了许多有益活动,如年轻音乐教师观摩课、拜师结对示范指导课等,组织同学们合唱比赛等,以促进学生学唱音准的发展,音乐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掌握音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每节音乐课上课前,应尽量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掌握音准的教学,认真学习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立帆.谈谈小学音乐课堂的音准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1):1.
[2]丁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浅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0(11):1.
[3]方德刚.“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调查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S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