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探析
2019-05-21武可可
武可可
摘 要: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已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物流管理 现代学徒制 教育 教学改革
从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开始出现物流类专业开始,到现在近20年来,我国物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到现在智能化物流模式,物流行业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行业对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
传统学徒制曾经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家庭作坊式经营体制下盛行,即传统所称的“师傅带徒弟”。随着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及现代学校的普及,传统学徒制逐步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弱化。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及教育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又重新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这便是“现代学徒制”的萌芽。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進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一)实现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在进入物流工作岗位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现状,且其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基本需求,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程度,帮助其更好地在实践中去锻炼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及水平。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交替性,即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技术能力后便进入企业锻炼,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学习当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当中,寻求客观性的解决方式。
(二)符合社会对物流人才高素质技能型需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行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牢固的理论基础,还要用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实际技能的扎实掌握,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活学活用,根据现实工作任务的不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解决物流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弥补传统教育缺陷,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率
我国的就业矛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工作难找,另一方面,企业感叹找不到人,在这种“就业难,招人难”社会现象的背后,是学校的培育机制和企业的用人机制脱节,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相对于国外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其知识理论体系、实践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储备等各方面还比较落后,尚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使不少高职院校望而却步,一方面是实训室的建设投资大,易滞后,利用率低,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理论比例大,实践操作少,缺乏应对现场工作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往往是“一头热、一头冷”,工学结合的模式很难有效推进。最终导致物流管理学生就业难,只好选择转行。这也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面临的“就业尴尬”。
(四)实现校企教育资源互补
国家学校教育必须配备的资源有教师、教学场所、实训资源等。受目前学生实训资源的短缺、滞后等缺陷的影响,学生在校接受的实践教育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企业还需要有自己的团队对初就业者进行培训。同时,企业人员如果需要对学历低的技术能手进一步深入理论培训,因缺少相应师资,也是非常困难。这种校企两个资源的互补如果利用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
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下,将在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合同关系,明确彼此的责权利,使教育关系和劳动雇佣关系有机融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享有实习工资或者由企业分担部分的教育费用,通过学校—企业的协同管理,既可以减少学生支出的受教育学费,提高教育资源的回报率;又能大大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