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9-05-21谢从姣
摘 要: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动口”;“动脑”
一、 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实验,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可见,创造离不开实践操作。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一) 拼一拼
1.
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有以下几种拼法:
①
②
③
④
(二) 小结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 推导公式
虽然这是课本上现成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不仅较好地学会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二、给学生营造“动口”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性地“说”
引导学生“说”,可以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也可以由学生提,学生“动口”提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出示三角形模型)看到这个三角形,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三角形有什么樣的特征?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推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实际用途?等等。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无法全部解决,但他们勇于思考,问题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说”
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甲数是2,乙数是5,说说甲乙两数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甲数比乙数少3。”“甲数是乙数的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5。”“乙数是甲数的2.5倍。”等等。
显然,给学生足够的“说”的空间,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为他们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
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一节好的数学课,应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在新授“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教师出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教室的长8米,宽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2.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道题书上没有任何要求。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得到以下几种解法:
(1)8×6+8×4×2+6×4×2-22.4;
(2)8×6+(8×4+6×4)×2-22.4;
(3)(8×6+8×4+6×4)×2-8×6-22.4
第一、二种方法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解答,第三种方法则是先假设有六个面,再减去其中的一个面,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二)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再创造,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永丰缝纫厂计划20天做800套西装,实际每天缝制的套数是原计划的1.2倍.实际几天完成任务?若按常规思路求解,可列式:800÷(800÷20×1.2),教师鼓励学生巧解这道题:制作总数不变,实际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那么反过来,计划的时间是实际时间的1.2倍,可创造性地列式:20÷1.2。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高度重视,善于发现数学学科中的创造性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三结合,积极主动地投入创造性的活动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谢从姣,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