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内酯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5-21陈建全叶凤君吴传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醛固酮内酯受体

陈建全 叶凤君 吴传林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内二科,广东佛山 528313

心力衰竭(HF)是各类心科疾病发展到末期的严重综合征,主要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其病情发展往往伴随着心房颤动(AF)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以往治疗HF伴AF大多通过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但可能该疗法较为单一,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未能有效控制[3]。有研究显示,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4]。本研究通过给予HF伴AF患者传统药物联合螺内酯治疗,探讨该疗法对上述患者的心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HF伴AF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查证实为HF伴AF[5];(2)无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3)治疗前1个月无抗感染、免疫、激素等治疗史;(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特殊人群;(2)

其他类型的病毒性乙肝及胃肠道肿瘤;(3)3个月内有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者、肝脏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性疾病;(4)不配合本次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82岁,平均(56.2±6.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20例,B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6~82岁,平均(56.2±6.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20例,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n LVEF(%) LVEDV(mL) 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50 35.31±3.68 50.55±5.68a 62.12±6.21 45.36±4.65a 48.31±4.21 33.64±3.68a B组 50 35.52±3.62 43.63±4.22a 62.15±6.22 55.32±5.31a 48.35±4.23 40.01±4.02a t 0.288 6.915 0.024 9.978 0.047 8.265 P 0.774 <0.05 0.981 <0.05 0.963 <0.05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1.2 方法

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药品说明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即口服20mg螺内酯(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H31021273,20mg×100片)治疗,1次/d,两组疗程为30d。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心功能、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心功能:采用Vivid7Dimen-sio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频率设置在3MHz左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采用Simpson法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疗效[6]:心力衰竭完全缓解或改善Ⅱ级以上为显效,心功心力衰竭症状缓解且心功能改善Ⅰ级为有效,心力衰竭症状无缓解或恶化,且用药前后心功能无变化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咳嗽、头痛、腹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A组和B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B组,A组和B组治疗后LVEDV、LVESD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LVEDV、LVESD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A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B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者均为轻度,均经休息后自行缓解。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HF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紊乱异常引起心脏血液无法正常流动,继而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病情的发展会引发AF症状的发生,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可进一步加重HF患者的病情[7-8]。

而相关文献指出[9],HF伴AF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处于激活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可导致肾素生成醛固酮系统出现失衡状态,继而使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加剧醛固酮的合成分泌,从而诱发心肌纤维化,引发心脏泵功能的损害。故临床常用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但可能由于其疗效单一且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仍有部分患者疗效并不理想[10]。而有研究显示,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促进排尿,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科疾病治疗中,且疗效已被临床认可[11]。

对此,本研究结果发现A组的心功能较B组改善,表明螺内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这可能由于在常规药物的治疗下可暂时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长期使用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机制而使醛固酮水平再次升高,而螺内酯是一种与醛固酮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的拮抗剂,进入患者体内可伪装成醛固酮,继而侵袭分泌醛固酮的靶器官,使其能够从源头上抑制醛固酮的分泌,缓解心脏泵功能的损害,进一步减弱心房壁受到的牵引力,改善左室功能不全和左室容量,表现为LVEDV、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而魏芝宝等[12-13]的研究结论也表明螺内酯可改善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的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化,此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相同。同时本研究还发现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而李日行等[14-15]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螺内酯对HF伴AF有良好的治疗疗效,表明螺内酯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这可能由于螺内酯通过竞争性结合醛固酮的受体部位来发挥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纤维化和重塑,继而缓解患者的心衰发展,且随着服用药物的时间推移,其疗效逐渐明显。此外,两组均有不良反应且基本相同,这可能由于机体对不明药物侵入的防御系统所致,且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2d逐渐消失,表明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螺内酯可有效改善HF伴AF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醛固酮内酯受体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穿心莲内酯滴丸
血压正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报道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