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胃管置入深度应用于肠梗阻的效果和临床研究

2019-05-19李晓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白介素胃液胃管

李晓银,朱 燕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宁夏 银川 750004)

课题编号: 宁夏医科大学校级课题,课题编码 SM2016079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如粘连性或者肿瘤等)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由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者使人体体液大量丢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1~2]。胃管置入进行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式,而胃管进入长度关系到胃肠减压的具体效果。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高于55 cm体表长度的胃肠减压治疗,旨在为临床利用保守治疗肠梗阻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关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其他可影响胃管置入者。

观察组45例患者以耳垂-鼻尖+发际-剑突体表长度行胃肠减压治疗。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的21.6岁,年龄最大的72.5岁,平均年龄(40.65±7.41)岁。对照组45例患者以耳垂-鼻尖-剑突体体表长度行胃肠减压治疗。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最小的20.9岁,年龄最大的73.6岁,平均年龄(41.74±8.39)岁。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90例患者均行胃管、减压引流器、胶带等准备。90例患者胃肠减压步骤类似、操作相同等。准确测量置入长度。观察组45例患者以耳垂-鼻尖+发际-剑突体表长度行胃肠减压治疗,其长度低于70 cm,高于55 cm。对照组45例患者以耳垂-鼻尖-剑突体体表长度行胃肠减压治疗,其长度不超过55 cm。

1.3 观察指标

(1)统计胃管置入1d内统计胃液引流量。

(2)统计患者腹胀减轻程度。共分为3级,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无腹胀为0分,轻度腹胀为1~5分,中度腹胀为6~10分,重度腹胀为11~15分。

(3)抽取90例患者清晨静脉血以测定血浆白介素-6、TNF-α、IL-10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收集的90例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如血气水平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胃液引流量及腹胀评分对比

观察组45例患者胃液引流量及腹胀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胃液引流量及腹胀评分对比(±s)

表1 患者胃液引流量及腹胀评分对比(±s)

组别 n 胃液引流量(mL) 腹胀评分(分)对照组 45 520.79±101.63 1.61±0.72观察组 45 249.41±52.24 2.97±0.74 t 10.852 13.952 P 0.000 0.000

2.2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4 5 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的血浆白介素-6、TNF-α、IL-10含量比较(±s,pg/mg)

表2 各组的血浆白介素-6、TNF-α、IL-10含量比较(±s,pg/mg)

时间 n 白介素-6 TNF-α IL-10观察组 45 5.24±1.21 10.17±1.24 14.17±1.24对照组 45 8.17±2.45 25.07±2.98 18.07±2.91 t 7.925 8.291 9.821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肠梗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术后炎症反应引起的肠梗阻。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是导致肠壁充血水肿、肠管增厚以及纤维蛋白渗出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即是在肠道交感神经反射、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下诱发的一种疾病。

胃肠减压可有效排出胃肠内气体的治疗手段,其通过负压引流器排出多于的胃液,从而降低由肠梗阻造成的胃肠道压力,患者腹胀以及不能进食等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此项治疗手段的关键在于置入胃管的长度。既往临床研究表明50 cm左右,最高不超过55 cm即可作为有效长度[3]。本次临床结果表明,采用此长度的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置入长度已高于55 cm,在70 cm以下、55 cm以上区间,其不仅加强了胃内容物引流量,同时还更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改善。胃管深度的延长并不会因胃管置入胃中部或者幽门部而造成不良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可得到保障。若置入胃管长度过长则会因不必要的肠胃刺激引发盘绕、扭曲等不良反应,在70 cm以下、55 cm以上的区间可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更有利于降低肠腔内的细菌毒素、炎症因子含量。而传统55 cm以下的减压长度只能使胃管达到贲门部,若胃内液体未满足一定量的要求,则减压作用较弱[4]。

综上所述,采取70 cm以下、55 cm以上长度的胃管置入更有利于胃肠减压,应用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白介素胃液胃管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白介素25 、33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