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5-16李万里

天津药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瑞舒伐溶栓脑梗死

李万里

(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 475000)

脑梗死是指患者由于脑部组织血管缺血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疾病,一般是患者脑部组织血管管壁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者病变导致的,血液供应障碍将进一步引起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2]。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而大部分脑梗死存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3]。临床上治疗脑梗死多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调脂治疗,但是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引起患者发生肌肉、肝脏、肾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4]。且临床研究[5]表明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本次研究观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静脉溶栓前组和静脉溶栓后组,分别在患者静脉溶栓前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静脉溶栓前组43例,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39~62岁,平均年龄(52.39±20.47)岁;病程范围1~65 d,平均病程(36.97±10.66) d;梗死部位分类:脑叶17例,脑干7例,基底核19例。静脉溶栓后组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6~63岁,平均年龄(53.16±21.08)岁;病程范围3~60 d,平均病程(34.20±11.13) d;梗死部位分类:脑叶15例,脑干11例,基底核17例。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等临床信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年版相关标准[6];②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4分以上;④患者颅脑CT结果显示存在脑梗死病灶;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入院前4周内有颅脑外伤、外科手术史等;②患者有脑出血现象;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分娩期妇女。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标准。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为脑梗死后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药物采用长春西汀,3次/d,10 mg/次,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量调整用药剂量,用药剂量为最高90 mg/d。静脉溶栓前组患者于静脉溶栓开始前24 h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次/d,10 mg/次。静脉溶栓后组患者于溶栓开始后24 h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次/d,10 mg/次。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预后良好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RANKIN量表(mRS)[7]评价患者溶栓后预后良好情况,并计算预后良好率;根据患者颅脑CT结果评价患者颅内出血情况,并以NIHSS评分增加4分以上作为判断依据,计算颅内出血发生率。②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评价:采用NIHSS量表[8]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视野、面瘫等方面,总分为33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病情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评价Barthel(Activities Daily Living,ADL-Barthel)量表[9]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包括运动、生活自理、生活活动、家务劳动等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血清学指标对比: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行常规离心,取上层清液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介素-17(IL-17)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 静脉溶栓前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后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前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静脉溶栓后组,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脑梗死患者NIHSS及ADL-Barthel评分比较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及ADL-Barthel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前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溶栓后组,静脉溶栓前组ADL-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静脉溶栓后组,见表2。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 例(%)

2.3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学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前组MMP-9、HMGB1、IL-17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静脉溶栓后组,见表3。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及ADL-Barthel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静脉溶栓后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静脉溶栓后组比较,△P<0.05

3 讨论

我国社会老龄化有不断加快的趋势,从而导致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缺血性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临床上常采用改善微循环、溶栓及调脂作为治疗脑梗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且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疗效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且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远期预后质量较差、发生颅内出血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10,1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对行静脉溶栓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但在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后停用他汀类药物会提高患者发生远期预后质量较差、神经功能损伤及致残率较高的可能性[12]。本次研究根据脑梗死患者用药特殊性组织研究,探讨静脉溶栓前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静脉溶栓前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后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前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静脉溶栓后组,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瑞舒伐他汀会导致患者肌体内纤溶酶活性迅速上升,严重影响血小板聚集,从而增加了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的可能性,且患者行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机制较为复杂,炎症细胞因子下调后无法为患者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13]。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及ADL-Barthel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前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溶栓后组,静脉溶栓前组ADL-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静脉溶栓后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促进患者静脉溶栓病灶供血不足的情况,能够改善病灶血管开放情况,且静脉溶栓前给予治疗能够上调肌体内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量,从而加速神经元及神经血管的修复[14]。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学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前组MMP-9、HMGB1、IL-17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静脉溶栓后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血清MMP-9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成分,肌体行静脉溶栓后MMP-9水平上升明显,与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血清HMGB1在患者肌体发生继发性炎症反应时水平显著升高,而IL-17则能够加速患者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元损伤[1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下调上述实验室指标,能够使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较静脉溶栓后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及颅内出血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改善患者MMP-9、HMGB1、IL-17等血清学指标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瑞舒伐溶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