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双源螺旋CT(DS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2019-05-15姜锋
姜 锋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影像科 黑龙江 鸡西 158300)
冠心病是由冠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阻塞性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发病过程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较大。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轻中度狭窄冠脉(易损斑块)较重度狭窄冠脉更易导致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1]。为探究易损斑块的更有效诊断方式,本次实验选取68例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取68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对观察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有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4~75岁,平均年龄(58.7±5.6)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经我院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1.2 方法
对观察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DSCT)与冠脉造影检查(CAG)。
(1)DSCT检查。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64层双源螺旋CT扫描仪。治疗前帮助患者进行屏息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保持患者体位为仰卧状态,扫描方向由患者胸廓至心脏隔面,完成后再平扫患者心脏,平扫范围开始于患者气管分叉下端15mm,对心脏隔面进行反复左右扫描。
(2)CAG检查。检查仪器选取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对患者行股动脉穿刺,穿刺完成经股动脉向患者注入350mgI/ml欧乃派克造影剂,自右向左开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冠状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1.3 图像分析
选取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评估[2],其中狭窄程度>75%判定为重度、狭窄程度处于50~75%判定为中度、狭窄程度处于25%~50%判定为轻度、狭窄程度<25%判定为正常。冠状狭窄程度在25%以上时作斑块存在考虑;对斑块管腔的CT值进行记录并将斑块性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取统计学信息软件SPSS21.00,将(%)判定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将(±s)判定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DSCT与CAG的病变支数检出数
68例患者经DSCT与CAG检查后共有563节段被检出,其中DSCT检出病变血管节段139例,CAG检出病变血管节段154例,两组对比(P>0.05),以CAG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4.2%,特异性为94.5%,见下表1。
表1 DSCT与CAG的病变支数检出数对比
2.2 对比DSCT与CAG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
DSCT与CAG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DSCT与CAG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对比
2.3 对比DSCT与CAG诊断稳定或非稳定心绞痛狭窄程度
稳定型心绞痛中重度狭窄占多数,非稳定型心绞痛占多数,两组对比(P<0.05),见下表3。
表3 DSCT与CAG诊断稳定或非稳定心绞痛狭窄程度对比
3 讨论
早期临床中可利用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斑块大小及形态作冠脉造影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的判定标准,通常在冠脉造影图像中,易损斑块呈现为非规则或模糊状,而DSCT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对斑块的形态、大小及稳定性可作出综合性评估,且属于无创检测,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科学有效的影像学资料[3]。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经DSCT与CAG检查共有563节段在68例观察对象中检出,其中有139例病变血管由DSCT检出[4]。
综上,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用64层双源螺旋CT(DS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CAG)对冠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检检测操作简单安全,但DSCT能通过评估斑块CT值判定斑块的稳定性,为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患者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