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与普放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体会
2019-05-15田春艳
田春艳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1400)
随着临床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是现阶段临床实施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1]。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是常见的肺部病变类型,以支气管癌、结核球、肺癌等为主要病变原因,一旦病变发生需根据其病变情况及早实施针对治疗,故需及早实施有效、准确诊断。临床现阶段多使用CT、X线进行诊断,其均可将具体病变类型显现,为临床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故本次选择3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实施CT检查与普放检查,观察其临床检查结果,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30例本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0±23.5岁;肺癌患者10例,炎性病灶患者2例,结核病患者9例,良性肿瘤患者6例,其他患者3例;精密、细致分析30例患者基础资料,均符合研究规定(P>0.05),具有可比性,待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检查流程,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后可实施研究。研究排除:(1)配合程度较差患者;(2)以确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3)近2月实施胸部手术患者;(4)妊娠期患者;(5)哺乳期患者;纳入:(1)配合程度较好患者;(2)意识清醒患者,避免对研究结果、研究准确性产生影响。的确诊率和并发症的检出率,均优于DR检查(P<0.05),反映了双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效果更优。双排螺旋CT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图像分辨率,能够多方位观察肋骨的部位、形态、数量、移位方向等,图像信息丰富,改善DR技术的局限性,尤其在青枝样骨折、裂纹骨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能够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双排螺旋CT受组织重叠、检查部位厚度等的影响小,检查速度快,通过计算机能够清晰勾勒肋骨结构,多角度观察骨折和周边组织的联系等。强大的后期处理技术还可以拉直肋骨,显示骨皮质的连续性,检出相对微小的骨折。
综上所述,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采用双排螺旋CT能够提高诊断率,双排螺旋CT和DR各有优势,需要根据患
1.2 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均实施CT检查、普放检查。CT检查:螺旋CT扫描仪(GE16排螺旋CT),设置相关参数:电流:100mAs;电压:120kV;层厚:2.5mm。实施检查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相关解释及心理疏导工作,注射造影剂(碘佛醇),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配置好注射液于肘前静脉注入,流速:3ml/s;注射后30s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后进行图像处理[2]。
普放检查:仪器:X线扫描机,设置相关参数:电压:50~70kV;电流:500ma,进行常规正侧位拍摄。两种方法扫描完毕由检验丰富、年资高的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图像后进行诊断。
综合检查:普放检查联合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研究30例患者实施CT检查、普放检查后,进行综合检查,观察诊断符合率,炎性病灶、肺癌、良性肿瘤、结核病、其他疾病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计数资料(检出结果、符合率)以χ2、%进行检验、表示,两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进行表示。
2 结果
30例患者检出结果、符合率评估,详见表1。数据显示: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检查符合率为100%,普放检查符合率为83.33%。
表1 检出结果、符合率评估[n(%)]
3 讨论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实施诊断时,临床诊断医师及影像学医师需仔细分析、观察相关图像资料,结合解剖学、影像学、病理学知识进行确诊,虽然现阶段影像学已成为辅助诊断的首要方法,但仪器型号的差异、影像学医师的经验等均会对检出结果造成误差。
研究数据中,以综合检查为金标准,CT检查符合率为100%,普放检查符合率为83.33%,这与刘东旭[3]研究一致。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实施CT扫描时,肺癌和肺炎均显示为圆形,但肺炎图像可见长毛刺征象,且病灶边缘粗糙、模糊、无分叶,肺癌影像学显示,病灶边缘清晰、且毛刺较细,并伴有分叶征象。结核球多发生于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肺癌与其他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相比,多伴有分叶征象。CT检查图像分辨率较高,图像重叠情况出现较少,在临床诊断中漏诊率明显降低。但基于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未对CT检查、普放检查与疾病相关性进行分析,后期需加大研究样本,采集检查方法与疾病之间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价值[4]。
综合上述,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实施CT检查有明显优越性,检出率较高,值得借鉴,故该方法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价值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