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2019-05-13朱曼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办大学

摘 要:民办大学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基于其条件基础,民办大学定位于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转化人才。为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民办大学应从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师资结构、评价制度等方面完善提升。

关键词: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个体生成教育理念

一、民办大学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的时代诉求

(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支撑。鉴于这一认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跨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虽然总量上已超过美国,但在人才结构与质量上,还相对落后,致使许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居于弱势和被动地位。而高科技产业一旦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的生产和布局,将会带来非同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会促生产业格局的颠覆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由是使得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焦点。

(二)民办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大学,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补充发展起来的。一些社会资本凭借公办院校支持先建成独立学院,而后逐步转设而成民办大学。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国家高等教育办学资格准入政策控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基础上,尤其是近几年高考招生政策形成的托底保护,加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检验的非即时特性,使得当前民办大学实际上彼此竞争并不激烈,还处于一种隐形卖方地位,从而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色彩浓厚,育人的使命感和改革的动力不强。虽然民办大学在办学层次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在逐渐提高并渐趋分化,但总的来说还处于历史发展的惯性定位中,绝大多数将自身定位于学历型或应用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流于形式,在高科技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缺位明显。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适龄人口的迅速减少,加之智能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要求,当前民办大学的同质化、低层次发展模式的弊端将日益显现,又因其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大学可能会出现生存危机。

因此,对于一部分条件初具的民办大学来说,如何因应时代需要,抓住发展机遇窗口,充分利用民办大学的灵活机制,借重国家政策的支持,培养造就一部分具有现代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实现民办大学质的提升和飞跃,甚至跻身于我国高水平大学之列,既是一个切乎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关乎生存选择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的界定

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即指赋有优秀的创新素养、创新能力,能够将高科技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得以开发生产应用,用高科技推动、提升产业发展,创造社会经济高附加值的人才。[1]

这类人才可分为两类:一为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领军人才,即能基于经济社会新环境新条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革命性理念,引领于社会生产、消费、流通诸环节;催生组织新架构、产品新设计、流通新方式、消费新体验的领军型人物;一为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转化人才,即能将高科技与市场需求或传统企业结合,在新理念指引下,能创造性地执行、落实的实务性人才。基于现有民办大学的条件基础,本研究的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定位于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转化人才。[2]

三、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的养成

(一)确立高远的办学宗旨

一直以来,天生不足的民办大学被固化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中低端人才。其实不然,民办大学是否能培养高端如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取决于其办学是否有为国树人的教育抱负,在这一非营利的办学目标下,民办大学的历史积累不足是可以弥补的,甚至可以后起先发。远观中国近代史上的私立大学多是追求理想的产物,在贫弱的时代以教育救国为己任,以教育树人为百年大业,故如复旦、南开等私立大学,能跟同期的北大清华相媲美。近看杭州的西湖大学,它是由社会教育基金筹建的一所研究型大学: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逐步招录本科生,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旨在教育强国而非营利,目前该校大师级学者云集,赶超前景可期。实现了民办大学对自身历史定位的突破,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3]虽然西湖大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社会资本雄厚、以培养基础研究领军型人才为己任,这些一般的民办大学很难复制,但可从历史与当下的明证中领悟到:拥有教育强国的办学理想,赋予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育人的使命感,不图名利,视教育为事业而非产业,民办大学也可以凝聚社会力量,从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主动升维,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树立个体生成的教育理念

主导大学的传统知识教育理念,偏重于培养机械的、片面人,很难适应高科技产业化创新的高风险、战略性、综合性等人才要求。而个体生成教育理念则强调:第一,教育就是在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根据其差异性需要进行开悟、激励,以促使自我不断地开掘、自主创新;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教育過程的方式方法都应围绕着促生个体的创造精神为始终,以使个体从被动的知识载体,成长为自由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者;[4]第二,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是孤立片面的存在,是在与过去的、当下的及可能世界的联系中进行实践探索;第三,这种探索能达到的深度、持续力度及对个体生命丰富的程度,来自于人文科学技术的综合熏陶,而非单一的专业培养。

如果说办学宗旨指明了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向,教育理念则决定了怎样培养人才。个体生成教育理念为民办大学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它提出的在过程教育下,学生个体皆可为创新的主体并不断精进,回答了一部分人认为民办大学生源质量不佳、不具备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素质条件的质疑;指出了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为主的民办大学,进行教育改革的路径。对处于办学层次发展提升中的民办大学来说,尤其需要这样的教育理念来推进本校的改革实践,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现有的师资结构

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一般民办大学的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主要由专职和外聘教师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中博士学历、正高职称的教师比较少,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在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下,打造一支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学缘结构多样化、学历职称层次合理、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其一,民办大学必须引进高端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尤其在所要发展的相应领域,用优渥的待遇,延揽一流的师资,构筑学科高地。如西湖大学在全球招聘教师,其结构生物学研究在施一公的带领下,起点就是世界领先水平;其二,利用这一战略契机,有效带动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术视野、创新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升,同时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质量和数量上满足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三,保障这支高水平多层次师资队伍的稳定。民办大学可以运用自主灵活的政策制度营造和谐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保护和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其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使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养成,这样才能保证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转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与高质量。

(四)营造个体生成的教学环境

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型转化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拥有开阔的视野、创新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执行力。故而,民办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在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等方面营建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生成的教育环境。

在课程教学方面,其一,在课程设置上,重人文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的有机统一。文史哲与学科专业的融合,既满足个体的价值性与工具性双重需要,又可在专业、技术教育相对具化的基础上,提供人文的发散性、道德性功能。同时注意开设前瞻性的学科课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变化。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减少知识性的讲授课时,多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作业布置、考试考查等环节也要尽量多地体现这一点。

在科研实践方面,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的同时,探索本科生科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选题提炼、项目设计、时间管理、任务达成、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论文写作等各项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要更多调动社会合力,打造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多种实践途径,使学生能参与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更好地实现知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掌握、甚至再创造的培养目标。

(五)推进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的建设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在此评价制度上,民办大学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由过去的重考试结果,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更要加大对学生平时的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的考核权重,比如课堂讨论的表现、项目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另一方面,实践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检测,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考核,比如对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专业类大赛,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实践探索活动,按其取得的不同进展进行评级打分,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挂钩;对于取得实际成绩的项目,再直接奖励学生等。以此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5]

总之,民办大学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推进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也是一个还在探索的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东花.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与产业化[J].机械管理开发,2007(12):121.

[2] 陈可珂.创新型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2016(34):161.

[3] 贺梨萍.西湖大学今日宣告正式成立[Z].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8-10-20/doc-ihmrasqt1375097.shtml.

[4] 熊華军.个体生成: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之意蕴[J].复旦教育论坛,2006(6):17-18.

[5] 于芳.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20-23.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民办大学高科技产业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编号:2017GB1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曼(1971- ),女,硕士,汉口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大学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新时期我国一流民办大学建设研究
三亚学院连续两年位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
新常态下我国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浅析
翻转课堂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