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浅析

2017-03-31吕国清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水平新常态应用型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研究发现:许多民办高校在新常态下慢慢陷入困境,生源不足、经费没保障,民办高校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产生此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民办高校忽视凝练自身特点盲目模仿公办院校,同时办学带有很大功利性,只重视数量规模而忽视内涵建设。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政府要鼓励民办高校进行高水平建设,引导它们形成自身特色、打造良好形象及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克服功利性、营利性等短期行为,切实做到把主要财力和精力集中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关键词】新常态;高水平;民办大学;应用型

一、新常态对广西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整体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市场竞争逐步变为注重质量和差异化,经济增长动力源逐渐变为创新驱动、智力驱动,人民的消费方式逐渐变为个性化和多样化,同时出现很多新产品新业态。这种新常态对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影响是重大的。首先是作为民办高校的消费者——学生及相关利益者家长,会更注重高校的品牌效应(即质量),没有独特的特色就会越来越不好吸引学生了。同时高校之间生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处于夹缝中的民办高校,如果没有差异化的定位,就不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胜利。同时随着新常态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更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即智力型人才,对整个民办高校的教育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广西在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时一定要结合当下的新形势。

二、新常态下广西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新常态下广西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必要性

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民办高校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民办普通高校总数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30%,在校生也已经超过20%。规模扩张、层次突破,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和选择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高教资源的逐渐丰富,高等教育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向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高等教育发展开始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高教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少子化带来的影响,高教适龄生源急剧下滑,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日益减少的生源之间落差逐年增大,受教育者逐步掌握了上大学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觀念正在转变,从要求接受高等教育走向要求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这些转变给一直处于弱势而依赖规模扩张的民办高校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不少民办高校甚至出现了招生困难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在新常态下原来只注重规模扩张的理念已经不能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急需改变发展理念,由注重扩张变为注重内涵式建设的理念,内涵式建设时应注重办学定位、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等,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2、新常态下广西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可行性

许多民办高校几年前就已开展了关于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相关工作。2007年浙江树人大学完成的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加快国家级民办高校示范校建设的相关建议。2009年,浙江树人大学连同西安外事学院和江西蓝天学院(现改名为江西科技学院)共同发起召开“优质民办高校建设专题研讨会”,邀请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问题。研讨会结束后整理的资料专门报送教育部主要领导,并通过人大提案转交,引起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回复,其中“加强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内容已列入相关部委的工作计划。2010年4月,“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成为在浙江树人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各地在学习贯彻纲要的过程中都在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先后召开的相关会议有:全国(部分)“民办高校坚持公益,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会议、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论坛”以及重庆市“高水平民办高校高峰论坛”等。从上面例子不难看出,一些民办高校已经走在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前列了,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因此,可以说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已成为办学主体、办学监管者的共识,具备了可行性。

三、新常态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本质和特征

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符合一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应体现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及公司发展规律。

1、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民办教育是在公办教育不能满足教育大众化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是以市场的力量来办高等教育,既有教育属性又有公司属性(资本属性)。纵观国内外百年大公司都是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企业,而新常态下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水平民办大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建立比较健全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股东会(董事会)和校长委员会各负其责。由校长按照教育规律负责学校全面运营工作,弱化股东会(董事会)对校长正常行驶权力的影响。

2、坚持办学的公益性,有良好的学校形象

民办教育本质是市场力量办教育,而市场的本质是资本投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如果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就会出现办学经费不足或把办学经费挪用的问题,最终导致出现经费危机。经费危机会导致师资力量不足、该投资的不投资,该建设的实验室不建设,最终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影响学校形象。而如果民办高校是非盈利性的,不符合市场办学校的实情,影响投资人办校的热情,最终会影响整个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此比较中庸的措施是,投资人把投资成本完全收回后,可以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学费收入中给予投资人收益,剩余的学费收入完全由学校进行分配,进行投资、发工资等。这样既保证投资人利益,同时也保证办学经费充足,实现教育的公益性。

3、办学定位和特色比较清晰

民办高校先天不足,处于夹缝中生存,因此要避开和公办高校竞争的红海,开辟自己的蓝海。这就需要民办教育形成自己的办学定位,以规避公办教育的冲击,进而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办学高校定位包括教育层次的定位、培养规格的定位、科研工作的定位等等,其中教育层次应该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培养规格定位应该是应用型为主,科研工作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地方经济需要。

4、独特的校园文化

高校是文化的摇篮,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大学是没有灵魂的。民办高校有着独特的办学体制和成长土壤,也营造了与之相应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民办高校由民间举办,其成长多得益于市场规律的运用和大量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但民办高校归根到底是大学,企业管理不能代替学校管理,市场经济不能代替校园教学。过浓的企业文化色彩将凸现学校的功利行为,挤压大学精神的发展。开展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根据育人规律办学,凝练办学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精神,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

四、新常态下广西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路径选择

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标是所有努力的前提条件,同样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也应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全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挤,就业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培养目标定位脱离实际,造成了毕业生理论知识多、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尤其缺乏在生产第一线实践的技能。而从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特征来看,民办高校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为宜。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必须从“匹配度”、“支撑度”和“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改革。所谓“匹配度”,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程度。“支撑度”即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过程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程度。避免出现“三个脱节”:一是避免培养目标与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脱节;二是避免评价体系与培养目标脱节;三是避免教学方式方法与培养方案脱节。“满意度”首要的是民办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

2、打造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大部分民办高校都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最重要的条件。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就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目标。

民办高校先天办学经费不如公办充足,因此平均待遇比公办有一定差距。为了保证经费用最有效率的地方,应该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灵活的优势,对部分人的工资待遇要超过公办,对部分人的要和公办持平,对部分的要比公办稍差。对高水平“海归”教师、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专业技能特别强的“双师型”教师;和具有专业技术又善于管理的“双肩挑”人才的工资待遇要远远超过公办,这样才能吸引最顶尖的人才。其次對中层骨干和教研室主任工资待遇也要超过公办。对大多数的教师来说工资是有个最低档的,该档比公办高校要差很多,但是不固定。每年都要通过激励考核机制来考核教师。优秀的教师,下年工资待遇上调,要远远超过公办,考核良好以下的教师工资下调。这样通过灵活的考核机制使占经费比较多的教师工资待遇浮动管理,有效节省经费,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还要推进青年教师进修:一是校外送培,以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主,也包括到国外或国内的院校进行专业进修:二是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专门培训教师,让一大批青年教师接受高水平、高起点的培训:三是组织教师去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得教师理论上保持先进性,同时又不脱离实际。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是和行业企业的长期对接,只有应用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学生。

3、规范内部管理

管理是效率和效益的保证。在既定的资源环境下,高效的管理水平能够极大地提高办学水平。要提倡“四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所谓“四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的行政系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党的组织系统、主任教授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术系统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系统。这一治理结构将学校的决策权力、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科学地配置于不同的治理主体之中,初步实现了办学治校权力的有机融合和相互制衡,形成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既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制度保证,又为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提供了法治基础,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绪卿. 建设国家级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若干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7):24-27.

[2] 徐绪卿. 论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及其特征[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3(1):15-19.

[3] 赵 奇. 构建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8):27-29.

【作者简介】

吕国清(1979—),男,硕士研究生学历,国际工商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高水平新常态应用型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