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探讨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9-05-13韩东雪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十三五”时期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时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大学生挫折教育应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育人环境的优化、平台建设的多元化,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的综合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及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应对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就无法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探讨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现实深刻警醒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和自媒体通讯的飞速发展,新闻中充斥着各种自杀、伤人事件,成人的世界固然残酷,但越来越多的伤人事件中,年龄年轻化引起了广大学者和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各种数据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覆盖了整个教育层面,让人痛心的同时,让整个教育界为之唏嘘和反思,当代大学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力保障,他们的成长成才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教育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着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正在日趋成熟的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深感挫折教育刻不容缓,亟待重视。
(二)政策有力保障
近年来,各种关于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文件相继出台,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落实挫折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要条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硬性规定。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修订高校课程教材,设定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文件政策的正式出台,为广大思政工作者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落实挫折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思政工作的一个全新挑战。
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挫折教育
大学生作为可塑性强的教育对象,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锻炼大学生认识挫折、应对挫折、战胜挫折,高校开展挫折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特点充分展开。“五大发展理念”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
(一)创新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也是主要方式,课程设置中增加挫折教育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对如何认识挫折,应对挫折,增添课时,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渗透挫折教育,通过隐形教育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耐挫能力。与此同时,设置难度事宜的课堂内容并设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难度适宜的课堂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水平,并多动脑、动手,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独立性。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在多个层面挖掘学生的特长,展现多方面的闪光点,提高学生们战胜挫折的信心。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沿袭已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把挫折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多种教育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应用到学生身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挫折教育应结合教育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对大学生挫折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协调发展:加强理论素养,注重实践相锻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课堂、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疏导消极情绪,减轻痛苦心理,使大学生心里逐步趋于健康,提高耐挫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辩证思辨能力,运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正确认识挫折,应对挫折。“风雨之后见彩虹”,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引导学生们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和光明,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加强理论素养的同时,社会实践也尤为重要,缺乏实践,社会经验少是大学生挫折感增强的普遍原因。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增加社会实践内容,校内实践结合校外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一起,在动手动脑中增加学生实际经验,磨炼意志,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識,锻炼统筹规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绿色发展:提高自身认知,优化育人环境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在所难免,在挫折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必然性,辩证的看待挫折,经历苦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挫折带给人们成长成才的机遇和动力。
大学生挫折教育在提升自身认知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挫折的不良情绪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应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重视校园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术、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健康的文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重视和谐文化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可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群体中互相关心、爱护、体贴、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可使受挫者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
(四)开放发展:拓宽平台建设,增强榜样示范性
大学生挫折教育应以开放的视角拓宽平台建设,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挫折教育的覆盖面。搭建锻炼平台,联动高校、社会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挫折教育的时效性。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自媒体的灵活优越性,运用QQ、 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方式挑选典型事例,评出先进模范,通過学习别人战胜挫折的事迹,提升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五)共享发展: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位一体作用
大学生挫折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与自身的合力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首先,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再次,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社会应对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应对挫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抗挫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挫折教育需要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多方面育人,广大思政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原则,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挫折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新时代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 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3] 方鸿志,李辰媚.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综述[J].研究综述,2014.
[4] 胡宇南,罗映光.大学生挫折教育及阳光心态培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5] 鲍中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新理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挫败商(AQ)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063)。
作者简介:韩东雪(1987-),女,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