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师德标杆 涵养人格魅力

2019-05-13黄建林

江苏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黄建林

【摘 要】未来对教育的挑战,不单是要求学校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更要求學校培养出一批目光高远、学识渊博、胸怀坦荡的教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他们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作用于学生。我们的下一代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使命,全体教师要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教育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致力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富有学识、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四有教师;学习共同体;文化浸润;学识魅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61-03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办学规模、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得益于学校有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拼搏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代同行、与教育事业共振

1.响应时代号召,争做“四有教师”。

当教师认识到教育事业的特殊价值,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时,便会产生出对自身职业的热爱之情。教师会把自身工作和民族的兴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联系起来,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们全体教师要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教育事业,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2.铸就师德品质,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以其道德魅力影响着学生,它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它支撑着人们对尊严的坚守,对庸俗的超越。教师要有乐观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和宠辱不惊的气度。教师的追求不应停留在考分名次、表彰奖励等功利层面上,而应上升到自觉行为。未来教育应是一个开放的、交互的工作系统,教师的根本作用是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潜能的激发,所以未来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文化浸润、与学校发展愿景匹配

1.重视价值引领,注重文化浸润。

人心的汇聚,不仅需要制度的引领,更需要文化的浸润。我校每学期举办“在湖之滨”教师论坛,既有名师专家的智慧引领,也有一线教师的实践分享。在论坛研讨中,越来越明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愿景,全体教师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价值观——为湖滨成就高品质学校而努力奋进。“让湖滨实验学校的孩子每天都像过节一样快乐”,这是学校文化的愿景。树立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也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更是教师内练师德的准则。

学校文化的濡染,将对教师群体行为和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强调“创业”精神——做一名为湖滨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人。学校各项制度建设从无到有、学科教学质量由弱到强、各项赛事评比声名鹊起,学校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令每一个湖滨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2.树立师之榜样,争做党员先锋。

以师为本,我们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每学期评选“感动湖滨”“魅力教师”人物奖、团队奖,充分宣扬“最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阳光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每一位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成为团队的引领者。

学校有着一支60多人的党员教师队伍,既有献身教育30多年的老党员,也有刚刚加入党组织的新党员,他们有着坚定的教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勇挑重担,在思想和行动上践行着“党员教师”的职责使命。借成立宜兴市湖滨党总支委员会的契机,学校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优创先、勇于担当”的党员模范精神,在无形之中,对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队伍建设要提供平台、绘就专业化成长路径

1.练就过硬本领,丰富学识魅力。

作为教师而言,自信来自丰富的学识。教师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学中不只是使知识以符号形式存在,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而是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能把知识活化,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毫无疑问,当教师积累了渊博的知识,练就了扎实的业务技能之后,在教育这门艺术面前,就能很自然地把隐藏在知识中的丰富的精神内涵融进学生的生命,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创造能力步入社会。这是教师学识魅力所在。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促使教师练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进而以自身专业发展促进教学变革,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效果。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师命题比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以赛促练、全面提升。信息化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慧教学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形态,教师要积极学习新技术,积极进行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变革,拓展师生学习交流空间,实现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到认知建构的转化。

2.提供发展平台,遵循成长路径。

教师发展有规律可循,我们提出教师必须进行学科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对于所教学科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主要难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等有足够的认识。每位科任教师必须承担相关的课题实验或配合研究,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接受现代化教育新知识,自觉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学习,学校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之适应现代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鼓励教师接受教育新知识,以年轻的、永不满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加强理论深度学习、注重教育教学反思,教师在不断总结中提升自己,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德育處等职能部门,组织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让教师人人有自主发展目标,追求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以教研活动、德育研修站等校本研修活动为抓手,将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班主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青年教师不仅在教学业务上,而且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快速成长。

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每学期分学科开展“名师面对面”活动,举办各类教学研讨、展示交流、比赛活动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要包容并蓄、创新教育改革活力

1.尊重个体差异,发展教师个性。

教师发展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学校发展的源泉在教师。教育管理者只有充分依靠教师、相信教师,才能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内生动力。森林的生长样态极其丰富而和谐,校园也应该是一个这样的“教育生态园”。只有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才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才。

不同的教师,志趣不一、性格各异,发展的意愿、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作为教育管理者,眼中要有“活生生的教师”,了解他们所关切的,倾听他们所呼唤的,引领他们所未知的,解决他们所困惑的。教育是一项基于情感的事业,是教育者以良好的心态、上进的精神影响人、教育人的事业。教师要努力形成适合自己的教育风格,才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内驱活力。

学校积极推进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理顺学校发展中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真正让每位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绩效工资考核、专业技术岗位评定、职称评定等问题进行不断调整,让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更好地助力学校的长远发展。

学校推行年级组岗位评聘制度,新学期开始前,由年级主任聘用年级组教师,实现评聘、管理、考核一体化。第一轮没有聘上的教师进入待岗状态,再由校长室牵头进行与年级组之间的双向选择。

对于每位教师而言,需要做一个勤于反思的先行者、做一个善于协作的实践者、做一个敏于创新的开拓者。对整个学校大家庭而言,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富有学识、善于创新的魅力教师队伍,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高层次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