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存在问题与破解之道

2019-05-11高丽娟

职教通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技术创新高职院校

摘    要:技术创新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目前,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主体大多为分散的单个主体,在创新目标上多是基于单个企业的技术“问诊”,在服务体量上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为此,高职院校亟须找准技术创新服务定位,通过依托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创新资源重组等途径提升技术创新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社会服务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高校)研究课题“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8SCG060)

作者简介:高丽娟,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23-0041-04

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服务是指高等职业院校联合政府、行业、企业、部分科研机构在创新利益驱动下,依托创新平台,围绕行业企业在应用技术领域的核心共性问题,有效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与要素,研制或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用于实际生产与经营,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技术攻关与服务活动。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高职院校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之后,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9号),部署了“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十项重点任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既是十项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相并列的两大支点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普遍薄弱,这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能力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存在问题

技术创新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提出,“在2018年底之前建成500个左右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此后,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得到各高职院校的热烈响应。但申报虽然踊跃,各高职院校创新中心建设却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水平参差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在创新主体上,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主体大多为分散的单个主体

目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分散式合作。分散式合作指单个主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大多由高职院校某个教研室、课题组或者某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单个教师,根据某个企业或机构的技术需求,与之进行短期且零散的合作。分散式合作因其灵活的操作方式、低成本的交易过程,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服务普遍采取的形式。分散式合作的特点是周期短、见效快,项目完成或合同到期,合作关系即终止。通过分散式合作产生的创新成果可以很快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满足了众多企业的临时性技术需求,在一些情况下,也能够为企业做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成果。但从整体来看,分散式合作由于集聚的资源有限,只适合“中、小、微”技术项目,难以完成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关键技术项目和大型综合性技术项目。

(二)在创新目标上,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多为基于单个企业的技术“问诊”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了解区域产业需求、资源对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以往的创新活动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技术合作创新是一种基于线性模式的单项顺次扩散[1],即高职院校首先进行应用技术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推广或者转让给企业,企业进行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最后完成商业化。这种对单个企业进行技术“问诊”的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在解决短期的技術研发问题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对产业技术的长期跟踪研究,某些微弱的技术领先很容易被超越,难以满足企业长远的高层次的技术战略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产业领域内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这种基于单个企业的技术“问诊”式创新无疑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三)在服务体量上,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非均衡性

从2016年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开始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榜单,从近三年入选的50强院校来看,这些学校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特点鲜明。以2018年为例,中西部地区进入50强院校的学校有15所,占50强院校的30%,覆盖河南、湖南、重庆等10个省份,其中,重庆、四川、湖南、贵州、云南5个省份(直辖市)各有2所院校入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院校在服务贡献50强中的集中度相对较高,仅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就有29所院校入选,占比超过一半。这一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区域的服务贡献和支撑力度。但是,从2018年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312所高职院校研发服务到款额①的统计数据来看,到款额排名第一的浙江省为328.7万元,排名最后一位的吉林省为2.1万元,二者相差达300多倍;在安徽省73所高职院校中,有34所院校的研发服务到款额小于10万元,占到全省高职院校数的将近一半。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存在非均衡性,在区域和个体方面有较大差异。

二、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问题破解

(一)立足高职特点,找准技术创新服务定位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引导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休戚相关,高职院校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突破口,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工艺传承等活动。具体目标定位如下。

1.技术定位:瞄准用户需求,解决行业企业共性问题。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逻辑起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发挥着信息提供、经济激励和决定分配三大功能。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解决行业企业急需克服的共性应用技术问题。面对区域内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应秉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搭建政、行、企、校多元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应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产业技术的创新链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链,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集聚地。

2.服务定位:以应用为落脚点,精准服务中小企业。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市场,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分析市场动态,凸显应用性。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定位,与学术性普通高校相区别,高职院校应把目光集中在服务中小企业上,着重在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发力。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2 726.3万家,小微企业6 579.3万户。由于受企业规模和创新资源的制约,很多中小企业使用的是相对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技术缺失”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优势,将技术创新方向定位为“立地式”创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理工类专业可通过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问题,将高校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尽快转化成中小企业的直接生产力,缩短从研发到应用的距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文经类专业在研究取向上的应用性可体现在:以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为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3.创新定位:集聚多方资源,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职业院校要以服务求发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功能。[2]理想状态下的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能够自我造血、自我壮大的有机体,而不是需要源源不断地靠政府出钱买单的消耗品。实际操作中,多数平台成立初期,政府、企业、学校会按照合作要求各自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但是,这种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输血”机制具有不可持续性,一旦项目因故改变,平台就会有名无实。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发挥“政、行、校、企、研”多方合作优势,释放各主体活力,围绕共同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1+1>2”的效果。从外部来看,一方面,平台在不消除行业协调部门职能的前提下,要尽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交互管理,实现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相关公共服务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围绕创新目标,要有效整合来自政府的政策资源、高职院校的智力资源、企业的技术装备资源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服务资源等,提升平台创新实力。从平台内部来看,可以联合产业链上游多家企业组建公共技术服務平台,面向产业链下游企业开展市场化服务,同时将校企双方的资金、设备、师资相互嵌入,保证学校和企业软硬件资源的相互融合,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依托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技术创新不仅要找准功能定位,还必须在国家“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打造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专业群是在充分分析地方经济特色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分类特点和行业发展所需技术组成,建设依托于某个(或某些)行业的专业群集。”[3]专业群作为当前适应产业变化的一种调解机制,具有动态性,是高职院校联系企业、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设立与本地产业结构特点相吻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在技术创新平台的引领下,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着力解决地方突出民生问题等方面,为校地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使开展的创新活动切合政府重点发展领域和区域产业规划方向。

(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创新资源重组

解决高职院校“非均衡性”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的关键在于变革高职院校的“人”和“事”。变革“人”,目标在于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革“事”,目标在于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制和机制。

1.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教师,通过提升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的能力,增强教师科技服务水平,使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成为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技强校的推动者,实现在科技服务中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应基于学校发展现状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的置换比例,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团队,规定一定期限内的成果产出要求。其次,应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规定不同类型的职称评审系列中技术创新与服务所占比重,建立规范的届期考核制度,引入“不进则退”的考核机制。最后,要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将技术创新服务的收益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对那些技术创新服务产生社会效益的教师进行奖励。

2.发挥学生科技社团“训创研”功能。高职院校要扩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比例,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充分依托学生科技类社团,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好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学校要把“课堂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将产业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推进创新类人才培养,为地方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3.对不同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进行分类指导。对技术创新服务贡献度大的区域和行业,在创新平台硬件支持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要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对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落后的学校和区域,一方面,要搭建好创新平台,如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技术服务中心等,加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和帮助,利用产业转移的政策红利,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开展“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实现技术创新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打造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水平,既是高职院校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服务产业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应按照“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历史机遇,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注释:

①研发服务到款额=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参考文献:

[1] 吴绍棠,李燕萍.产学研合作衍生的人才开发模式及比较研究——基于界面管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3):144-148.

[2] 谢俐.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5.

[3] 芦庆梅,张劲.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建设高职特色专业群[J].教育与职业,2002(8):21-22.

Abstract: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echnic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the current technical innova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to individual subjects, and the innovation goals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technical inquiries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larg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volume of 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ind out the orient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buil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by 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professional groups, impro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realize innovation resources re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social service

[責任编辑    袁丽英]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技术创新高职院校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